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是全额财政拨款,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然要从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着手。但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体系的建立。本文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内控体系的建立,更好地執行内控制度,有效地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为单位资产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财务管理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了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方法、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严密的体系。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的各项资产的安全性、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准确可靠性。内部控制有助于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有助于单位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有助于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
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须要求,也是践行清正廉洁型政府的宗旨,对于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14年1月1日开始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至今,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很多。本文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及施行贡献绵薄之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特点及内部控制问题
1.从资金来源看
行政事业单位按其职能可划分为行政执法类、公益类、经营类。行政执法类和公益类单位大部分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经营类单位大部分采取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方式。资金来源大部分是财政拨款,限制了单位的资金用途,内控管理的控制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从使用方式看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将支出结构、规模与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结合起来,有时为了保证重点项目的落实,资金支出偏向专项支出,往往是财政预算与执行、决算相差甚远,违背内部控制的规范要求。
3.从管理要求看
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现在实行定岗定编,部分单位存在人员不足、业务复杂的现象,岗位和人员之间不能有效分离,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制约和相互监督。例如,我区有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为3人,实际在职人员1人。会计和出纳一肩挑,该单位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再者,财政资金只注重合规性,缺乏合理性审核,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财政监督工作通常在事后执行,导致监督功能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效率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部分单位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
2014年开始实施内控制度至今,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制定了该项制度。但仍存在部分单位管理者重视不足,只是注重上级对本单位的绩效评价好坏和单位业务的开展,认为内控是内控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直接关系,有财务制度和财务预算约束足矣,尚未制定或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单位规章不健全,没有议事规程,为了省时省事,不按照流程执行,内控体系形同虚设;有的单位还存在观望、抵触的情况,等、靠、被动思想严重。
就我区2017年度内控年报汇总情况来看,全区191家行政事业单位中:单位一把手担任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者小组负责人的有178家单位。召开内部控制管理者小组会议1次的有58家单位;召开2次及以上的有43家单位。单位负责人参加1次会议的有51家单位,参加2次及以上的有40家单位。内部控制开展进度为:在内部控制建设阶段124家单位;内部控制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有35家单位;内部控制进入信息化阶段的为32单位。以上可见各单位管理者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2.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层次不深
单位内部人员对该项制度知晓和认识程度不足,导致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执行力不足。虽然财政部门组织了相关的培训,但是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根本不理解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意义。以至于内控制度制定不完善,执行制度过程中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相应的工作,因而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下降。
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覆盖面不全
有些单位为了形式上完成任务,未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业务流程要求、单位内外部环境状况,照抄照搬其他单位的内控制度设计,造成内控制度严重脱离实际,执行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有些单位虽然制度制定出来了,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只注重制度的形式化,不相容岗位与职责没有分离开,弱化了监督职能,出现了管理漏洞,忽视了实际应用;有些单位只注重财务活动层面的制度建设,忽视了权利运行及业务层面的有机联系,出现了片面的制约机制。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
应该全面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本质,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监督约束体系。内控要做到分岗设权,不相容岗位起到相互制约与监督的作用,杜绝一人兼任数个相互关联岗位的情况发生。将审计部门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加强对单位内外部的监督职能,重点关注单位内部的制度建设、风险防范、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方面,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2.提高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内控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应该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根据工作性质进行分析与研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管理办法,深化工作管理要求。强调控制活动的全面性、适用性和可行性。单位负责人是内控建设的关键,对单位业务的真实、完整性负全责,因此要提高认识,通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与完善,提高对单位的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由于财务工作工作主要由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也就可以为制度的建设打下基础。所以,对于行政单位来说,其应该在合理的情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其工作能力与意识,另外,在内部还需要组织好人员学习,梳理体系内容、流程、操作方法,着重宣传、推广内控的好处。排除大家的抵触和观望情绪,不等不靠,积极地投入内控制度建设中。让人人都参与内控,人人都履行好内控职责,实现全过程实施监控、全领域覆盖。
3.增加内部控制执行人员职业素质
首先,提高内控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职业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内控制度顺利、高效施行。只有内控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才能够更好完成工作任务,而对于思想道德素质来说,其决定着内控人员的具体工作行为,所以也需要对其进行培训。
其次,需要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重视,应该保证学习时间及质量。让参训人员重视培训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提升知识结构与业务水平。
最后,强化制度培训机制,培训机制是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部控制执行人员具体的工作效果,所以通过培训考核与绩效挂钩等方式,保证培训效果。如此就可以强化机制,争取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总而言之,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单位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加强单位内部业务流程管理机制,所以应注意人员职业素质的问题。
4.注重内控体系建设
内控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将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将规范财务基础工作与内控报告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内控评价报告进行设计。通过对内控评价报告的设计,就可以直接发现内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从而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需要持续加强单位内部审计,保证财务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财务审计结果入手了解内控制度的建设成效。
五、结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其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的防控机制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内控审计,从而保障组织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保障组织目标实现。因为现在是内控制度推广的初期阶段,随着工作开展,会出现新的问题,要根据经济发展、会计动态及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力求内部控制与时代发展、单位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谢振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9(13).
2.徐悦.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误区反思.时代经贸,2018(15).
3.张华兰.行政事业單位内部控制分析及完善措施.中国总会计师,2018(01).
4.许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1).
5.唐大鹏,任少波.财政监督导向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财政监督,2016(03).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8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