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现状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及关键点。目前,区县级行政事業单位在推进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人才队伍缺失、评级主体公信力较低、个性指标难建立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预算绩效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于优化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问题;对策
  预算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指标、方法,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角度出发,对财政支出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演进与变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行政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基本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体系,财政部对于如何运用预算绩效评价也有了有明确的规定。但预算绩效评价在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尤其是在区县级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各个区县自身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开展情况主客观条件等的不同,导致对预算绩效评价政策的实际应用和工作的推行并不理想。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提高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工作能力和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意义
  2015年1月我国颁布并实施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而后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文件相继出台,直至2018年9月,《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发布,要在3―5年内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管理体系,以顺应我国财政发展改革的趋势,缓解收支矛盾。在这最新形势的影响之下,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已经是客观的需求,是当前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刻不容缓。
  预算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对其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对全面深化“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绩效水平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具体一点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预算绩效评价可以直接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情况,代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其二,预算绩效还可以帮助单位的关联人员优化调增财务项目的方向,从而为制定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其三,对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财政预算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充分保证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其四,预算绩效评价可以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以及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现状
  1.人才队伍缺失
  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预算绩效评价人员是预算绩效工作的“排头兵”,如何高效率地收集信息,对预算绩效评价后期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来讲,大部分的区县级财政部门未成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科室,缺乏从事预算绩效工作的专业人员,绝大部分都由预算科、监督科等科室的人员兼职。其他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工作也是本单位的财务人员兼任,其对此项工作认知度不够、业务能力不高、专业培训欠缺,工作重点把握不到位,加之自身伴有其他工作,时间分配上分身乏术等原因,导致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质量不高,为了完成评价工作而评价,有敷衍了事之嫌,工作推动乏力。
  2.评价缺乏公信力和权威性
  当前,虽有较少的行政事业单位选择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力量为绩效评价做技术支撑,但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是采用单位自评的方式,其工作人员在政策的把握、实操的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尤其是对于定性指标上的判断,更是无法精准衡量。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运动员和裁判都是自己”“自己给自己打分”的情况,此时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性有待验证。
  3.建立符合自身的个性指标体系难度大
  虽省、市级财政部门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了共性指标,但每个区县和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单位性质、发展规划、重点领域、资金用途等方面都千差万别,使得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不能单纯的依靠共性指标,必须要因地制宜地建立个性评价指标,从而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更有强的技术服务。然而,个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其工作覆盖面广,领域跨度大,专业复合性强,不仅要考虑经济性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性、可持续发展性等,对于区县级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讲,是一个难以突破的工作点。
  4.评价结果停留表面,应用流于形式
  虽上级有关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面的制度已落地,但贯彻执行却悬在空中,加之政策制度本身缺乏有力的约束,以及奖惩机制不够健全、对评价应用工作不够重视等因素,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流于形式,其优化、促进预算管理的作用未能显现。
  三、解决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相关建议
  1.夯实业务能力
  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预算绩效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修养直接影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运转效率。要想夯实队伍建设,首先,要扩充队伍,引入新鲜血液,充实中坚力量,实行专人专干工作制度,优先选拔专业对口,爱岗敬业、积极上进的人员;其次,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创新思维,开拓方式,从多个角度,采用如组建交流群,“走出去、请进来”、鼓励专业深造等多种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绩效工作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业务技能,拓展业务素养,为预算绩效工作组建一只业务能力过硬的先锋队伍。
  2.丰富后备力量
  (1)单位自评应强化监督,促进社会公开。各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自评结果真实性负责,财政部门应建立绩效自评抽查审核监督机制,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单位自评项目实施再评价,与单位上报的自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抽查、对比结果报送同级政府并公开,督促各预算部门主动做好自评工作。
  (2)建立专家学者库,中介机构库、为评价主体提供技术支撑。首先,由财政部门牵头,选取本区县各行业的精英、单位业务骨干,以及政协、人大财政人员,建立、健全涵盖各领域、各行业、各专业的综合型与专业型相结合的专家学者库,丰富人才后备力量。其次,建立以人员专业素养、业绩水平、社会影响力、公众信誉度等为标准的中介机构筛选体系,将符合标准的纳入到中介机构库中,并对其实行动态监管、适时更新,优胜劣汰,同时加强对其引导和培训,强化管理和规范,充分利用好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行业咨询等机构在内的社会中介力量为评价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构建个性指标体系
  由财政部门牵头,抽调本区县各部门、各行业板块领域的业务骨干,也可引入业务能力强、社会公信力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成立本区县个性指标体系建立专业小组,将政策文件中的关键节点转化为指标点。同时,借鉴行业、系统原有的评价体系,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成果,参考确定关键指标及标准值、评价权重。既要有体现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状况的全面指标,又要有符合不同单位实际工作的特殊指标;既要提现关键指标,又要兼顾次要;既要设立衡量单位财政资源投入产出效果的经济指标,也要重视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效益指标,全方面、深层次、多角度,反复研讨试用,逐年修订、完善。
  4.强化评价结果运行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绩效评价工作的落脚点,以促进预算管理、强化绩效信息公开、实施结果奖惩为突破口,实现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
  (1)预算安排有机结合。将评价结果与次年的资金安排相挂钩,对实现绩效目标优良或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单位、项目次年优先考虑其资金需求,给予较多的财政资源和支持,而对未能如期实现绩效目标或者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单位、项目,在年底时清理收回原安排的资金,同时在下年度资金安排时,量化考虑,适当缩减。
  (2)加大硬性约束。对评价结果应用进行硬性规定,明确规定要求评价结果与部门预、决算一起在政府门户网上向社会公开,建立科学、透明的公开机制,接受社会群众舆论监督。
  (3)建立、健全绩效奖惩机制。建立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和结果通报制度,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单位给予公开的表扬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领导绩效责任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到领导政绩考核范畴,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本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深入分析与探讨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对策极为重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论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再分析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的措施。随着新经济形态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对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预算绩效评价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规范预算绩效评价,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适时引进人才,建立绩效评价个性化指标体系,不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为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新时代下公共財政体系的建设发挥其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鹏.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相关问题的探讨.当代会计,2018(12).
  2.许友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难点与对策.中国国际财经,2018(4).
  3.鲍瑜.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相关问题研究.会计师,2016(11).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8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