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稳健回归的贫困地区空巢老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雪菀 杨立敏 亚西尔•阿不力克木
摘要: 从空巢老人微观主体出发,基于2019年贫困地区(河南省T县)的调研数据,以Anderson行为模型为指导,构建了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了M估计稳健回归分析。研究显示:(1)空巢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普遍较高,占53.59%;(2)影响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极显著因素有7种,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养老收入、社会救济金额会对养老意愿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自评健康、收入来源稳定程度会对养老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倾向性因素对养老意愿的影响最大;(3)社区养老未普及地区“高龄、身患疾病、低收入”等特征的女性空巢老人更愿意选择“跟随子女同住”或“居家养老(独居或与配偶同住)”;(4)社区养老资源较完备地区“健康、子女少、高收入”的空巢老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5)五保户空巢老人更倾向于选择正式养老机构。结果表明,以河南省T县为例的贫困地区空巢老年人具有“低龄、低学历、子女少”的特征且以五保户居多,这类群体更向往在正式机构中安度晚年。
关键词: 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空巢老人;M估计;Anderson行为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5-0040-05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被认为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短板,而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愈来愈突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指标,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农业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来源,在土地带来的收入无法满足家庭基本生活状况的情况下,家庭就会陷入贫困的状态;而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到城市发展,农村中大多数是老弱妇孺,变成了“空心村”,老人在失去劳动力的同时在养老方面失去了人力的保障;农村养老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家庭“空巢化”,养儿防老已成为过去式;劳动力老龄化,依靠土地作为收入来源实属不易;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不高,仅仅依靠制度获得生活保障较为困难;农村的空巢老人在经济收入来源、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都面临困境。面对这些日益严峻的问题,就需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分析来解决这些问题。
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近期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关注并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内学者對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模式、养老保障、养老方式、影响因素、满意度、制度选择与设计等方面。郝亚亚等对空巢老人养老的意愿选择、养老服务需求、养老保障、代际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1-5]。本研究以农户养老需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前提,以贫困地区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完善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政策提供借鉴。
1 调查设计与实施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样本的选取主要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差异的综合考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南部(河南省T县城郊乡)、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西部(河南省T县平氏镇)及发展较均衡的东部(河南省T县固县镇),调查地点分布见表1。这样就兼顾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差异,增大了样本的覆盖面。在进行调查时,以分层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有利于全面研究河南省T县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沟通有障碍的老人均通过旁人描述来记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空巢老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健康状况及其养老意愿等。
1.2 理论框架(Andersen行为模型)
本研究以美国学者Andersen提出的行为模型为基础,探索构建并分析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该模型广泛应用于个体对于结局变量的行为意愿,可依据其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指导。该框架将行为影响因素分为倾向性因素(predisposing characteristics)、使能因素(enabling resources)和需求性因素(demand)3类[6]。本研究根据对结局行为的作用方式特点,修正了原有的3类因素,并构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图1)。
1.3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河南省T县306名空巢老人调研数据,以Anderson行为理论框架为依据,选择空巢老人养老意愿作为因变量(Y),自变量主要选择倾向性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农户属性;使能因素,包括子女数、年养老收入、特困人员救助、社会救助金额;需求性因素,包括自评健康程度、社区资源满足度、自理程度、收入来源稳定程度、机构养老支付能力。共计3大类、13个自变量(表2)。
通过描述性统计可知,数据中并没有异常值,数据值均在平均值的3个标准差范围内波动,在倾向性因素中男性占多数,其中年龄为71~75岁且文化程度为小学的老人偏多,且多数老人属于低保户;使能因素中,被调查空巢老人平均拥有2个子女、年养老收入为6 001~8 000元、有特困人员救助且社会救济金额为300~499元。而需求性因素中,变量均值在自评健康“一般”、基本满足社区资源、生活起居基本能够自理、收入来源比较稳定、可承担601~700元的养老机构费用等变量上较为集中。预测方向中,年龄、文化程度、农户属性、养老收入(年)、社会救济金额、机构养老支付能力被预测为正方向,这与通常年龄偏大的农户相对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相应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等依据有关。
2 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2.1 模型构建
贫困地区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空巢老人养老政策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稳健回归分析(Robust Estimation),找出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意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问卷设计中,将利用养老意愿Y分为“居家养老(独居或与配偶同住”“跟随子女同住”“机构养老”及“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4种情况,由此可见Y是1个多元取值变量,赋值为0表示“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赋值为1表示居家养老独居或与配偶同住;赋值为2表示跟随子女同住;赋值为3表示机构养老。对于这种多元选择,常采用多分类Logit模型进行建模分析,这是适用于解释变量为非连续变量的一种回归分析方法,但针对贫困地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时,因老人空巢时间较长、生活相对贫困,存在记忆力差或健康状况较差等现象,难免会出现混淆现实或表达不清楚等现象,会使问卷结果出现部分异常值。当观测样本中混入少量异常点(outlier)时,能抗拒异常观测影响的参数估计方法,通常选择以Robust稳健回归模型来进行建模[7]。 本研究选用“M估计”的稳健估计法对4项意愿的占比进行分析。通过迭代再加权的均值得M估计,以有效减轻异常值对整体估计结果的影响,估计方法最为稳健,同时又有比较高的估计效率,M估计的计算过程如下。
M估计方程的矩阵表达式如下:
XTWXβ=XTWY。(1)
迭代公式如下:
β^(k+1)=(XTWkX)-1XTWkY。(2)
式中:W是以ωi,i=1,2,…,n为对角元素的权矩阵,X为解释变量构成的矩阵,X=(x1,x2,…,xn),Y为因变量向量,Y=(y1,y2,…,yn)T。β[DD(-*2][HT6]^(k+1)为初始值,通常选取最小二乘或最小一乘估计作为初始值。
2.2 模型估计与分析
本研究利用MATLAP 9.5对306个样本数据进行了M估计稳健回归分析(表3)。采用向后步进(似然比)法,先将相关性分析后得到的变量全部引入模型,再以似然比统计量作为依据剔除不达标的变量,最终进入模型的自变量有13个,剔除的变量有6个。从回归结果来看,R2为0.415,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15.930,P<0.05),也即說明自变量中至少1项会对养老意愿产生影响关系。影响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如表3所示。
2.2.1 倾向性因素 通过模型的检验分析,除了农户属性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都对养老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性别的回归系数为-0.388(t=-3.805,P=0.000<0.01),意味着性别会对养老意愿产生极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女性中有51.92%的空巢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其中,年龄赋值在1~2的有70.37%、健康状况赋值在1~2的有 62.96%,以及年养老收入赋值在3~5的有 72.22%,说明选择机构养老的女性拥有“低龄、健康、高收入”等特征。反之,“高龄、身患疾病、低收入”特征的女性空巢老人更趋向于“跟随子女同住”或“居家养老(独居或与配偶同住)”,而在社区养老未被普及的T县,因机构养老成本较高,弱势女性空巢老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年龄的回归系数值为0.125(t=2.793,P=0.005<0.01),意味着年龄会对养老意愿产生极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赋值在3~4的有52.83%的空巢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其中,健康状况赋值为 1~3的有83.93%、子女个数赋值为1~2的有 60.71%、年养老收入赋值在3~5的有76.79%且社区资源满足程度在2~3的为73.21%,说明“健康、子女少、高收入”的高龄空巢老年人因所在社区拥有较好的养老环境,以及可以支付养老机构费用而更偏向于选择机构养老,与之相反,“不健康、多子女、低收入”的低龄空巢老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或与子女同住,结果与描述性统计分析中预测方向相一致。文化程度的回归系数值为0.202(t=3.952,P=0.000<0.01),意味着文化程度会对养老意愿产生极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赋值在3~4的空巢老年人中有69.17%选择了机构养老,其中,83.13%的空巢老人年龄赋值在1~2之间,84.34%的空巢老年人年养老收入赋值在4~5之间,意味着高学历的空巢老年人具有“低龄、高收入”等特征,即文化程度较高的低龄空巢老人由于在思想和文化上受到先进教育的影响,不被传统的思想所束缚,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而自己也能轻松愉快地选择自己老年的生活方式,并能独自承担其中的费用,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这也与预测方向的正方向相一致。
2.2.2 使能因素
使能因素选取了子女个数、年养老收入、特困人员补助以及社会救助金额等4个变量,其中年养老收入和社会救助金额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年养老收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288(t=6.213,P=0.000<0.01),意味着年养老收入会对养老意愿产生极显著的正向影响,年养老收入取值在3~5的有65.14%的空巢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其中,71.56%为低龄老人(年龄赋值1~2)、74.31%为健康老人(自评健康赋值1~3)、77.52% 为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自理程度赋值 1~2);表明在经济收入较高的空巢老年人中,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具备“低龄、健康”的特征,而居家养老并不能满足这类老人被精心照料的需求,因此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结果与预测一致。社会救济金额的回归系数值为0.182(t=3.354,P=0.001<0.01),意味着社会救济金额会对养老意愿产生极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与预测一致,社会救助金额取值在3~5的有72.56%的空巢老年人选择了机构养老,其中,多数为五保户(52.94%),57.98%为低学历老年人(文化程度取值1~2),75.64%领取特困人员补助,说明领取社会救助金额较多的空巢老年人当中多数为五保户、低收入且领取特困人员补助,这类老人通常为最弱势的空巢老年人,他们反而更倾向于选择被正式照顾(机构养老)以满足被正式照顾的需求。
2.2.3 需求性因素
需求性因素主要体现在自评健康和收入来源稳定程度上,方向均为负向影响且与预测方向相一致。据回归分析(表3),自评健康的回归系数值为-0.121(t=-2.589,P=0.010<0.01),意味着自评健康会对养老意愿产生极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数据显示自评健康取值在1~3的有65.84%的空巢老人选择机构养老,而取值在4~5的空巢老人中只有40%的空巢老人偏向于机构养老,取值在1~3的五保户中有97.73%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而其他属性户中只有60.81%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说明健康程度较高的五保户空巢老人因空巢程度较为严重,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除此之外,自评健康取值在4~5的五保户空巢老人及其他属性老人虽选择机构养老占比较低,可健康程度较低的五保户老人因家庭原因仍比其他属性老人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收入来源稳定程度的回归系数值为-0.234(t=-3.241,P=0.001<0.01),意味着收入来源稳定程度会对养老意愿产生极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收入来源稳定程度在1~2之间的空巢老人中,有63.35%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其中五保户比其他属性户高出 11.83 个百分点,为71.43%,而取值在3~4之间有41.38%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其中五保户为 44.83%,占比高于其他属性户,说明收入来源越稳定,空巢老人越愿意选择机构养老,五保户空巢老人机构养老意愿表现更加明显。 3 结论与建议
从贫困地区空巢老人微观主体出发,以河南省T县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例,从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养老收入、社会救济金额、自评健康、收入来源稳定程度是影响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显著因素;在Anderson行为理论框架中,在本研究中除了农户属性外的倾向性因素是影响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显著因素。调查发现,研究区空巢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独居或与配偶同住)、跟随子女同住、机构养老以及选择不知道的比例分别为21.57%、16.01%、53.59%、8.82%,机构养老已成为该地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的多数选择。其中,“低龄、健康、高收入”的女性更倾向于机构养老;在社区养老未被普及的T縣,因机构养老成本较高,“高龄、身患疾病、低收入”特征的女性空巢老人更趋向于“跟随子女同住”或“居家养老(独居或与配偶同住)”;社区养老资源较完备地区“健康、子女少、高收入”的空巢老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五保户空巢老人因自理能力及经济收入较低、家庭不和睦,更倾向于选择正式养老机构。数据显示,年龄赋值为1~2的老年人有65.36%、文化程度赋值在1~2的老年人有60.78%、子女个数在1~3的空巢老年人有70.92%,意味着以河南省T县为例的贫困地区空巢老年人具有“低龄、低学历、子女少”的特征且以五保户居多,这类群体更向往在正式机构中安度晚年(41.11%)。
根据分析结果,为完善贫困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政策,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构建以“老年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机构,在空巢老人文化水平的基础上丰富其精神生活;二是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健全社区资源完备程度,为普及社区养老模式奠定基础;三是构建以空巢老人为主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介入,以提高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四是鼓励低龄空巢老人再就业,譬如参与农产品简易加工等环节,带动贫困老人增收。
参考文献:
[1]郝亚亚,毕红霞. 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选择意愿分析——基于山东省的问卷调查[J]. 调研世界,2017(8):23-31.
[2]田奇恒,孟传慧. 城镇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探析——以重庆市某新区为例[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8(1):30-33,68.
[3]金淑彬,陈 静,汪超祥. 农村空巢老人老年保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3):749-750.
[4]韩 枫. 城乡空巢老人代际支持状况分析——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J]. 西北人口,2017,38(1):77-84.
[5]谢小萍,陈龙妹,彭映姝,等. 成都市空巢老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9):1660-1662,1707.
[6]张良文,曾雁冰,方 亚,等. 基于Andersen行为模型的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2017,34(5):721-725.
[7]姚宜斌,陶本藻,施 闯. 稳健回归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2):16-19.
收 稿日期:2019-08-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8BSH087)。
作者简介:王雪菀(1996—),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934082384@qq.com。
通信作者:杨立敏,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地方政府管理研究。E-mail:1229612262@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2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