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循环力量训练对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综述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以及循环训练法方式方法,探讨循环力量训练与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直接的关系,旨在为运动训练提供训练指导。有氧工作和无氧工作能力是运动员选材的重要依据,也是国民体质健康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内容,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是运动训练和体质健康的重要评价手段,其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其效果差异也较为明显,目前的循环训练已经是运动训练研究的热点,因此,探讨和综述循环训练与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就循环力量训练的方式方法对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影响做一综述,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大众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循环力量训练  有氧工作能力  無氧运动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029-02
  运动训练方法的研究一直是运动训练学研究的焦点,是竞技训练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提高运动成绩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有氧工作和无氧工作能力是人类运动的基础,竞技运动训练根据运动员各自的专项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都是提高无氧工作能力和有氧工作能力。随运动训练学的不断发展,有学者提出循环训练法,并展开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观察骨骼肌在不同循环训练中所产生的功能适应,有效地发展骨骼肌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更好地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大众体质健康,这对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
  1  循环力量训练的方法和特点
  循环力量训练法是依据训练的目的,把同类或不同类的训练内容安排在组内,有若干练习组和循环,练习者按规定顺序完成组和循环次数,周而复始地完成循环力量练习的训练任务的练习方法。循环力量训练法按照训练强度、负荷,循序渐进地训练身体的不同部位,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循环力量训练法有助于提高有氧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如将速度训练项目和耐力训练项目相结合进行训练,使机体的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全面提高运动成绩。不断变换训练内容和方法,保持练习者保持高度兴奋性,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作用于不同的部位,减缓疲劳程度以及避免疲劳的出现,降低训练中损伤的发生。循环力量训练法采用的是成套动作训练方案,不同训练方案的效果相互促进,充分挖掘身体各部位的机能潜力,从而全面提升综合运动能力。
  循环力量训练法特点:(1)在训练过程中有不同训练内容、不同的顺序组合,可以减少因单一练习产生的枯燥情绪,激发练习积极性和兴趣。(2)循环力量练习的负荷要区别对待,如中青年、老年人和体弱者要区别对待,控制好练习强度和负荷。(3)根据对象和目的,调整训练内容,如训练的“力量循环”“技术循环”和“心理循环”等。
  2  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物质生理基础
  有氧能力是机体在氧供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和蛋白质3种能源物质氧化代谢供能[1],反映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最大摄氧量是有氧工作的基础。王健等学者认为有氧运动是机体氧的供给和需求的一种平衡状态,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长。无氧能力是指机体无氧条件下的运动能力、ATP和CP的含量及糖原含量代谢供能。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有3个因素:第一是无氧代谢能力;第二是能源物质的储备;第三是无氧代谢产物的消除能力。因此,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的能源物质储备和代谢产物的再利用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途径。无氧能力可分为非乳酸无氧能力和乳酸无氧能力。无氧工作能力包括无氧代谢能力、糖酵解能力和乳酸耐受力。
  3  循环力量训练对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
  循环力量训练是高强度抗阻和速度训练的练习方法,由一组接一组的抗阻力练习系列组成[2]。每组单个动作重复10~15次练习,完成一组后稍做休整就进行下一个组练习,一组训练由7~10个动作组成,反复循环练习,组间练习的休息时间为15~30s。比传统的力量训内容多样,手段丰富,比单一的力量训练更能激发练习者的热情,避免疲劳出现,总体训练负荷较大,效果明显。刘冬冬等对24名健康青年男性和女性研究表明:12周循环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训练者的肌肉力量,增强了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提高了有氧能力。10周渐进性抗阻力量训练,使参加训练者的爆发力、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以及肌肉用氧能力大大提高[3]。以上研究表明,循环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受试者最大摄氧量,提高有氧工作能力。
  4  循环力量训练对肌肉无氧能力的影响
  肌肉力量与其横断面积呈正比,训练要提高肌肉横断面积,有效提高肌肉的力量。多数实验研究证明,力量训练能有效增加肌肉中ATP、CP和肌糖原的含量,由此,力量训练能提高机体的无氧工作能力。瓦尔布什研究认为,力量训练对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耐力能力可起到良好的作用,这提示力量训练对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比有氧工作能力影响大。张庆来等研究表明[4],不同专项体育专业大学生无氧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跳跃短跑类专业学生无氧工作能力较强,而投掷类专业大学生的无氧工作能力较差,长跑专业大学生无氧工作能力最差。膝关节肌肉力量与无氧能力密切相关,不同角速度膝关节肌肉力量峰值有正相关关系[5]。进行10周负重的下肢力量练习,每次多组重复者与每次进行一组练习者相比,最大力量及无氧耐力的增强差异显著[6]。上面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对无氧工作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但张戈等的研究认为力量训练组数多少对无氧耐力影响不显著,可能与选择测试无氧耐力效果的时间点有关,也可能与练习组数的负重量没有变化有关。
  5  结语
  循环训练对有氧工作能力和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成果多数集中在力量训练对有氧工作能力和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循环力量训练对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较显著,对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是否跟有氧工作能力的效果一样,还需实证研究,循环力量训练对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314-330.
  [2] 刘冬冬.循环力量训练对肌力、最大摄氧量和HRV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52-54.
  [3] 张晓英.渐进性抗阻力量训练对普通人群力量、最大摄氧量与最大有氧功率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8):65-66.
  [4] 张庆来,李丰祥,宋光春.不同体育专项大学生的无氧工作能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4):8303-8305.
  [5] 郭金荣,马国东,戴凯.优秀400m栏运动员下肢力量和无氧能力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1):79-81.
  [6] 张戈,段子才,闵东旭.十周不同组数的杠铃负重蹲起练习后最大力量和无氧耐力变化的对比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9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3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