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计算机信息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在传统手工劳动方式的基础上,加大了科技投入,提升了产业化水平。农业管理部门逐渐意识到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我国重要的农耕地区开展农业信息网络发展建设,促进了计算机信息体系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体系;农业经济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8-005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农业生产基地与农业销售网点相结合,农业实体销售与农业信息销售相结合,是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新路径。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大幅度地提升农业生产率,不仅需要把农业信息准确及时地反馈到销售者手中,更需要将农业销售和管理的需求传达给生产者。就现今农业经济建设而言,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1]。
1 我国农业经济与计算机信息体系融合现状
1.1 农业经济基础与信息网络结合度不高
我国地大物博,农业资源的开发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名优水果、蔬菜、粮食、产品、食用菌等在很多地区都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那些靠山、靠海的地区,当地有很多水产品、海鲜、名优特产、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完善的产业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供给信息,但目前我国的农业网络基础相对薄弱,完整而快捷的现代化农业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定期发布人工信息或简单的农业市场行情,使得信息内容和传播速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2]。有些地区的农业销售只能凭借经验或熟人介绍,对于市场动向和其他产地情况的了解甚少。
1.2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网络建设投入不足
通过对我国农业大省计算机信息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可以发现,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而且资源共享机制也不严格。农业信息缺乏使得农民能利用的有效信息不多,导致农民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需求了解较少。目前很多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研究力量相对分散,而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最缺少的是资金投入。现代社会要求科技兴农,计算机信息化发展非常重要,但是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合理,网络建设的综合投入和科研经费不足。
1.3 现代农业区域性生产方式的制约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符合现阶段解放生产力的要求,但是要想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农业实用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目前在很多区域,农业现代化生产与农业信息交流之间联系不紧密,导致二者难以互相借鉴、交流和推广。生产组织形式的个体化和分散性打乱了农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进程。虽然有的区域农业生产方式的结合比较紧密,但是缺乏信息网络体系带动销售,不能实现长效发展。
2 加快计算机信息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1 强化农村地区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
零散的信息网络无法促进智能型农业的发展,要想使农村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并提升农村信息转化率,必须提升农户的计算机网络构建意识,将农业生产网络与农业信息网络密切结合,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发布窗口,使农户更好地利用科技知识和农业技术,自觉将新技术和新品种用于农业生产中。
只有在农村地区建构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并且打造专业化的农村计算机网络,才能完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架构。在完整的网络信息架构基础上,才能提升农民对于信息网络的认知,并通过广泛宣传来吸引农户了解农村信息网络化的思路,摆脱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激发其向现代化农业进军的热情。农村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推动整个地区农业发展进程和调整思路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2.2 强化区域性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打造高品质的农村信息网络品牌
智慧型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要求转变个体意识。当地政府应该与民间组织密切配合,把人工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意识带到农村,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发布渠道,强化区域性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自觉采用新技术,使得不同区域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水平向趋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尽可能杜绝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不完整的情况。通过打造高品质的农村信息网络品牌,激发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发挥信息网络的桥梁作用,使得网络化知识和实践知识密切结合。强化区域性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以更加优质高效的发展思路进行农业布局,提高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
同时,要整合信息化发展模式,尽可能利用信息化的发展环境,完善农业农村当地经济发展的软硬件设施,有助于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机遇,增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信心。要想打造高品质的农村信息网络品牌,需要农业经济技术人员的相互配合,把握现代化发展机遇。
2.3 同步建构农村农业生产方式和信息共享网络
要想使农村农业生产方式进步,就要提高信息服务专业化水平,这是由于很多农业新科技的发展依赖于信息工作团队和技术团队的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应该不断深入基层学习和调研,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当地的科研院校也可以与农民和农业技术部门密切配合,构建更加具有适用性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搭建农村信息共享网络的同时,深入基层调研,实现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发展。要开阔眼界,借助网络实现当地农业经济的绿色生态发展,将环境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农村生产方式和产业链的改进及调整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因此要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各级信息网络体系,在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同时,使信息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3 结束语
结合目前信息化发展思路,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资源信息、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和科研成果等,以不同的模块分别输入计算机网络体系,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和软环境的建设。提升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加快信息进入农村,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农村当地经济将逐渐发生变化。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网上信息资源平台,提升網络知名度,完善网上交易,达到以网络促进实体经济和延伸行业发展的目的,从而促进农民再就业,使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罗奇.计算机模拟技术及其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评《计算机模拟技术及其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食用菌,2020,39(2):29.
[2]罗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评《微型计算机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食用菌,2020,39(2):32.
(编辑:周宏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8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