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架构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的前提和保障。从建业投资板块瑞达公司开展建筑施工业务的背景出发,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特有特点,从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三个方面分析其出现的会计核算准确性真实性不足、资金管理安全性有效性不高、税务风险可控性欠缺的问题,充分探索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会计核算信息管理架构、资金管理架构以及税务管理架构设计优化方案。建议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架构,自上而下树立财务管理理念,强化公司财务管控力度,促进业财融合做好事前防范,使公司在业务高速扩展中始终处于健康发展状态。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架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5-0152-02
一、背景分析
建业投资瑞达工程公司自成立以来,主营业务即为建筑施工工程,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业务由最开始单纯的污雨水、安防工程、零星工程,逐步增加开展栏杆工程、地坪漆工程、亮化工程、钢结构工程等多种工程类型,并于近两年开始承接施工总承包工程,企业工程规模迅速扩大,合同金额、收入指标实现迅猛增长。企业发展飞速,工程类别繁多,加之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工序复杂,员工人数众多且素质参差不齐,极易造成管理松散、建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失真、税务风险频发等问题,影响到公司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甚至导致公司巨大损失。预计未来几年,公司仍将保持建筑施工工程的主营业务不变并持续扩大规模,财务管理架构需随业务发展及时调整优化。
二、课题研究意义
第一,有利于贯彻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思考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架构,能够更有利于将财务管理理念贯彻至各个岗位,确保思想统一,意识一致,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
第二,有利于探索财务管控模式。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特征,对公司现行财务管理架构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财务管控中的难点,提出优化财务管理架构的方案,探索更合理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控模式,为管理助力。
第三,有利于做好运营事前防范。财务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的前提和保障,行之有效的架构设置有助于统筹各项资源,更好地将财务渗透业务做好事前防范,为公司高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瑞达公司财务工作面临着提升会计核算准确性与真实性,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有效性,税务风险的可控性等诸多问题,而每项工作内容都与财务管理架构息息相关,下文从三个工作内容维度进行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准确性真实性不足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均是以项目管理为主线,为了反映每个工程项目的收入、成本、利润情况,提供更细致的数据,在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上均实施单项目核算。以瑞达公司为例,工程总承包业务与配套业务并行,类型纷繁复杂,体量大小不一,小则合同金额几万即为一个工程项目,大则总包项目单个合同金额上亿,所承接项目数量三年内已达数千。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费用、间接费需分摊至各项目,短时间内计算、复核等工作量非常大,工程回款集中在每月25日至月末,确认至各项目时效要求高,其完成质量通常无法得到保证。
(二)资金管理安全性有效性不高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安全性表现在公司对各工程项目过程管理的力度大小,如授予某个项目部负责人或项目经理权利过大,负责招投标、施工、结算等全盘工作很容易出现资金被挪用,甚至发生资金体外循环和流失。在资金的预算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资金预算的准确性与前瞻性把握,从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调配主要依靠对每个项目的资金控制与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调配,项目资金支付较为分散,突发情况多,资金支付随意性较大,都导致耗工、耗时,同时造成低效率的资金闲置。
(三)税务风险可控性仍有欠缺
建筑施工企业随规模发展壮大通常跨区域经营,不同项目所在地税务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可能存在偏差,为企业带来潜在税务风险。地域范围宽广带来不便,而管理组织结构则为控制税务风险带来更大难度。以瑞达公司为例,对于施工总承包项目,普遍采用组建临时项目管理部门方式进行管理,既要接受上级职能部门的垂直管理,也要接受项目部内部的横向管理,这种管理有其优势,但也容易导致职责权限不清,容易导致信息传递失真,使公司内部制定的税务管理风险防控措施执行受阻。
四、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架构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理念,强化内部管理,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健全的财务管理架构。
(一)财务管理组织架构设计
1.横向业务型财务管理组织架构
这种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是针对企业不同业务类型设置,弱化直线领导关系,每个业务板块财务负责人独立负责板块内业务财务核算工作组织,资金管理工作开展,以及税务管理工作,避免了明显增加层级带来的弊端,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对瑞达公司而言,横向业务可分为配套业务财务、总包区域一业务财务、总包区域二业务财务等。
2.纵向职能型财务管理组织架构
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特有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对所有项目提供同类但不同内容的职能服务。这种纵向职能型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更多的是为工程项目提供一种专业职能服务平台,对各项目提供统一的、规范的财务专业指导和专业资源,可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3.財务管理组织架构选择
无论是横向业务型财务管理组织架构,还是纵向职能型财务管理组织架构,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弊端。在现实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一定时期内的选择偏好不一样。但无论选择哪种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均应有效分配好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在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多表现为“强总部、参与式”,而国内大多建筑施工企业多为“弱总部、责任制”,这为财务管理模式、为组织架构选择提供了有效借鉴,在强调精细化管理的当下,强化总部职能对财务进行集中管理已是必然趋势。建议在纵向进行组织架构设置的前提下,将横向业务部/单元嵌套进入,进行组合优化和资源配置,避免各业务与职能间各自为政局面。 (二)会计核算信息管理架构设计
首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挖掘财务软件的功能,了解新技术并视工作情况及时添加,探索导入模板自动进行账务处理,简化工作程序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财务信息质量。
其次,制定统一核算标准。总账(主管)会计岗位必须对账务核算进行统一要求,制定统一标准并做好普及,避免“一人一个标准,一人做账一个样”的现象发生。
最后,还要加强核算审核。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账务审核工作,进行普查与抽查相结合,凭证审核与明细账、科目余额表相对照,及时发现错误并调整,保证数据准确。从而再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各项指标,找到当前的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反馈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三)资金管理架构设计
1.预算管理架构设计与规划
全面预算管理通常包含三部分内容:资本预算、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具体如下表所示。
建筑施工企业预算工作比重表
业务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以业务预算管理为中心,逐步建立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首先是管理者对预算认知,其次是预算责任中心的明确,随后需考虑执行结果的考核,最终才能达到预算管理财务控制目的。
2.资金结算中心功能设计
资金集中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必然趋势。实现集中管理控制资金安全,进而发挥资金集中的优势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账户管理集中。凡是企业开设账户,全部纳入统一结算账户管理,含为承接工程项目在项目当地开设的临时账户、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等,可定期全方位清查,将不合理以及长期不适用的账户注销。
(2)资金收支严格。将所有经济业务集中于资金结算中心办理,严格控制资金流入、流出,支付程序和审批权限必须严格执行才能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应做到每笔资金“收入有确认,支付有审批”。
(3)内部调配得当。在搭建资金平台之后,发挥资金集中优势还应做到调度运用得当,需进行现金流量动态平衡管理,维持各账户之间,各级业务组项目组之间的动态平衡,为各级项目核算业务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税务管理架构设计与优化
税务管理的目标是“不漏缴税,不多缴税”。用足用好现行税务政策就是最好的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税务管理架构设计最为关注三点:第一,税务政策获取、研读与传递;第二,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日常涉税业务开展;第三,以票控税下风险的防范。
在当前税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层面应不断加强税务政策的学习培训,准确理解掌握各项税收新政,从而更好地指导业务开展,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跨区域经营的日常税务管理如跨区域涉税申报表、项目所在地预缴税金缴纳等可由各业务组完成,但企业整体的税务申报、纳税信用评级、主管税务部门对接等安排专人完成,对各业务组日常工作复核防范潜在风险。
五、结论
本文在紧密结合建筑企业实际特点基础上,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准确性真实性不足、资金管理安全性有效性不高、税务风险可控性欠缺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充分探讨了财务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会计核算信息管理架构、资金管理架构以及税务管理架构设计方案。建议根据发展情况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架构,随规模壮大和集中管理要求,组织上可先纵向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后将横向业务部/单元嵌套进入,深化资金预算、结算功能,用足用好现行税务政策,这样能够强化公司财务管控力度,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确保公司资产、资金的安全性,使公司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与可持续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林豆豆.建筑施工企業组织架构转型与“项目式事业部”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7(8):33-36.
[2]张萍,肖立周,桑培东.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群管理组织架构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4):390-394+408.
[3]唐蓬囡.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研究,2014(18):71,74.
[责任编辑:史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2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