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现代教学设备、教学知识、教学方式等内容的不断革新、丰富,现代社会对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本文就针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强化途径展开分析,而后通过明确传统文化渗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进而根据现阶段初中语文中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以期使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满足社会、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67-02
  【本文著录格式】谢筱苑.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外语文,2020,19(13):67-68.
  经由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沉淀、积蕴,传统文化不仅具备精妙、博大的内容,更具备相当的魅力,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用传统文化,由此不但能提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能保证教学内容的较高质量。而作为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语文教学,若能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往往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渗透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便意味着这已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经由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也能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内容较为丰富,故教师常能通过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发掘,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往往由古代名家所编著、总结,故而其有助于学生个人修养、爱国精神、远大志向的树立,由此传统文化的渗透若能使语文教学切合现代教学要求,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也能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发展、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相应的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也就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情况
  (一)相关教学内容缺失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常存在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较为单一的问题,比如仅进行诗词、古文等内容的教学。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由于将教师放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再加上教学内容较单一等因素,传统文化教学的成效常会受到较大限制,并且相关问题还易导致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教学《敬业与乐业》时,教师的教学工作常会受限于教授学生学会议论文这个目标而忽略了文章中的名人轶事和名言的学习,其实这部分若能把名人轶事和名言作为教学内容的话对于学生来说会受益匪浅。正是我们的忽略让学生在对相关传统文化学习时,常会出现掌握、应用能力较差的问题。
  (二)教学渠道较窄,不被重视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往往以各类阅读作为核心,尤其在语文学科的传统文化教育中,阅读常具备更为重要的地位。但现阶段的初中教育中,由于面临中考,教学中只注重会涉及到的文体内容,力保学生能考会考,这样不仅学生的阅读内容受到较大限制,而且相关教学渠道也较为狭窄,教师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如在学习《孙权劝学》一课时,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甚至没有看过相关的电影电视,根本不了解三国更别说故事中的人物,课堂上也无法有更多的手段去帮助学生了解。由此常会对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三)学习兴趣较低
  现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常会因知识内容较窄、教学方式较单一等问题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尤其对于仅通过诗词、古文作为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教学,学生更会因相关教学内容考试涉及少而影响积极性。而且传统诗文教学中往往以单方面的知识教授为主,如《岳阳楼记》教学中,往往强制要求学生做到通篇背诵,会译,能说出作者抱负。学生兴趣点很低,这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其实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是很精彩的,包含了作者对朋友的牵挂担忧。若能将这部分资源开发出来不仅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理解课文。因而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做了一些思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努力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现阶段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与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就应对其渗透的方式加以革新。教师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扩充,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往往不仅涵盖相关内容,还涉及到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由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基于古代诗词、古文等的教学,通过不断拓展背景知识,来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增加过去社会情况、民俗知识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加以印证、理解。或是将相关知识作为背景在学习古文、诗词前预先讲解,继而便于学生学习。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讲解苏轼作诗时的背景故事,向学生讲解苏轼当时被贬四年,又被指用诗讪谤朝政,虽心情忧郁却存进取之心,由此作出本文,甚至还可以加入“东坡肉”“苏堤”等典故,引导学生认识苏轼的为人、性格才干等,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在理解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甚至对今后学习苏轼其他文章也会有帮助。此外,在更新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也可结合现代生活与时代发展情况,而后基于传统历史文化,讲解延续、发展后的现代文化,由此不但能丰富学生知识,也能便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拓宽教学渠道
  对于现代初中学生而言,语文课堂中常会因传统文化知识的欠缺而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存在较大制约,故教学中就应重视起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途径,而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途径无疑是课外阅读。由此,拓宽阅读途径、扩大学生阅读量等措施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而针对现阶段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教师就可在语文教学中加入阅读活动、多媒体课件等内容,不但能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可以截取《水浒传》电视中杨志在送生辰纲前做准备的一段,帮助学生了解杨志的聪明谨慎,就能进一步了解吴用等人的智了。教师还可将书籍等带至课堂,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也能由此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开展趣味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不但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革新,也应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加以改变,将课堂的主导地位交给学生。针对现代社会对教学工作、内容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师需掌握现代各类教学方法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建设主动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而我们有时在课堂上可以尝试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在《扁鹊见蔡桓公》一课中,我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密码“5、4、3、2、1”,让学生破译以寻找宝藏,学生全投入到密码破译中,在激烈探讨后,完成了破译“5—故事发生的五个场景,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四个过程,3—扁鹊提出的三种治疗方法,2—故事中两个重要人物,1—意料中的一个结局”。当然,他们也找到了宝藏——“不能讳疾忌医”的人生道理。整节课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尚显浅薄,这就需要相关教师重视起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教学工作的趣味性,并通过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利用,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将传统文化不断渗透至教学工作中,在将传统文化深入渗透的同时,实现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强化。
  参考文献
  [1]郭子超.传统文化视域下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构建[J].语文建设,2018(36).
  [2]江颖琛.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7(4).
  [3]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討[J].中国校外教育,2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3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