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规范的程序。但在执行过程中,因为各种客观因素,存在执行不规范的问题。为了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配置资源、规范单位财务管理,行政事业需加强预算管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思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单位总体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单位的预算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的合理衔接。对单位的业务活动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管理的过程,制定总体工作目标,梳理各工作目标任务的具体完成指标,有利于明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进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在预算管理的同时对单位其他领域的活动也起到一定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提高了单位总体管理水平。
  2.为资金的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是在将单位下年所要做的工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确定的。有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单位的各项支出就有了细化和量化的依据。单位财务人员严格按照预算批复进行单位的各项支出,坚持“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加强了对单位资金的约束力,优化了单位资源的分配,促使单位各项资金的专款专用,也为单位履行基本职能提供了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保障,使财政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避免浪费,有效制止“乱花钱”的行为发生,保证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合法性。
  3.规避了单位的债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原则是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入为出、讲求绩效、收支平衡。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原则,编制单位预算。单位的预算实行定额标准,对于单位当年的收支就有了限额,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单位因过度开支而欠账的现象。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了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从而降低了单位的债务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规范
  首先,预算编制程序的不科学、不规范,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力。预算编制有一套固定流程,预算的编制应先确定下年预算目标任务。以目标为基础,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指标分解和量化,合理确定预算。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按照程序按部就班地去完成预算编制。预算编制程序上的缺失,影响了预算的完整性、真实性。
  其次,没有做到全员参加。预算管理要求单位管理层、业务骨干、财务部门及预算具体执行部门等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预算的申报。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只是财务部门根据上一年度的决算进行适当调整后进行上报,违反了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原则。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如果业务部门人员不参加,没有业务部门人员的引导,财务人员对项目具体情况不了解,把握不到位,是做不到预算的细化和量化的。
  再次,预算编制不细化、量化。预算的编制不能深入结合下年工作计划中的具体项目逐个进行分析,对项目中的每个指标所需要的经费进行准确的量化和控制,造成单位预算编制粗放,数据不够精准,预算与实际脱离。
  最后,由于各业务部门考虑更多的是本部门的利益。为了尽可能多的为自身争取资金支持,随意提高预算指标标准,出现不切合实际的预算。致使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编制数偏差较大,失去了预算的约束、控制效力。
  2.预算执行力不强
  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执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预算管理的成功与否。如果预算的执行力不强,预算的编制就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所谓预算管理就无从谈起。很多单位存在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響,在实际工作中,不受预算的约束,不严格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资金用途去使用资金。资金的支付随意性很大,出现资金浪费,资金挪用等现象,造成预算执行偏离年初预算。
  3.对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对预算管理不重视,
  2014年我国新预算法的正式颁布,要求各政府部门按新预算法编制预算。由于很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具体操作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导致人员对业务知识的缺失,对预算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单位仍然把预算编制、预算绩效看成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不配备专业的人员,预算编制没有良好的运行环境,不能按法定程序和科学的测算进行预算的编制,导致预算编制结果不严谨,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因此也影响了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预算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预算管理的如何,需要通过考核和评价来验证。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供了保证。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对预算管理进行监督管理的机制,没有对预算管理的全程进行监督,使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被发现和处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虽然制定了绩效评价的机制,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仅是应付检查,评价流于形式,造成预算的松弛,轻视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1.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指标体系
  预算的编制应从程序上规范,按规定的程序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申报、审查程序。预算编制的基础是单位的总体目标计划。在确定单位总体目标计划基础上,科学设置预算目标,确定预算目标后就要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这就需要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量和任务进度及所要耗费的资源,通过对这些目标进行科学分析和指标分解、量化,并对每项指标进行标准控制。   在这过程中需要单位管理层做好顶层设计,也需要业务人员参与,对每个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确定合理的指标。预算的编制需要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使预算的编制更科学、规范。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
  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发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按程序安排支出事项。
  2.强化预算执行规范
  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是影响预算管理的关键因素。如果不按照批复执行预算,那么前期的编制工作就等于白做。预算一经批复,各部门应严格按资金规定用途进行支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为避免预算执行偏差,首先应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任务进度,保证各项开支在预算计划内进行,各项目款专款专用,杜绝“年底突击花錢”“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与现象。
  其次,加强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对确实需要超预算支出的,严格按程序进行调整,申请资金。
  3.提高思想认识,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直接决定能否为预算管理提供良好环境,所以要树立良好的预算管理意识。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预算管理,自觉以身作则,做好顶层设计,组织人员学习新预算法的相关规定,并按规定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安排与部署。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各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加强配合、交流。以财务部门为主,其他业务部门为辅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全员预算的良好氛围,强化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
  4.加强预算管理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预算的执行监督能有效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指标批复后,应按批复内容执行,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资金的使用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把关,更需要业务部门、纪检、审计等多部门、多方位的监督单位资金使用的每个环节,加强对单位的资金使用过程的制度制约和监督,保证资金规范使用。能够对偏离预算的支出及时发现并督促纠正。
  其次,完善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绩效进行考核和监督,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使项目的实施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核,使财政资金效益真正最大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优化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保证单位的总体目标实现,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覃宇玲.基于定额标准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9).
  2.陈秋红.基于战略预算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5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