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2010-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由于融资约束导致的投资不足问题较为严重,而且会产生研发管理问题,增加代理成本,导致融资约束逆向调节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关键词:融资约束;研发投入;企业绩效;调节效应
  1.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硬科技产业,是实现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一环。研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创造新动能的前提。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严重,往往产生较大的融资约束问题。融资约束作为企业研发投资不可忽略的因素,对企业研发绩效的作用值得深入探究。
  Fazzari(1988)等人正式提出了融资约束这一概念,将融资约束定义为企业内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最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学者认为,融资约束较高时,企业更依赖内部融资,保留更多现金储备,减少了管理层对资金的浪费,管理者也面临更大的投资压力,会选择更优质的投资项目,并加强项目监管,促进研发资金的利用。因此融资约束增加可能减轻代理问题带来的投资效率下降,增大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融资约束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投资资金,无法选择最优投资项目,也无法获取规模报酬,导致研发投资效率下降,减弱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2.研究设计
  2.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研究样本选自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指数(代码:000891)中的样本股,包含了全部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选取了2010-2018年951家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共计7675个观测值。数据来自于色诺芬CCER数据库。
  2.2变量设计
  3.实证分析
  3.1融资约束指数构建
  本文以利息保障倍数作为预分组变量,使用Logistic模型构建融资约束指数。利息保障倍数由大到小排列,选取前1/3作为低融资约束组,后1/3作为高融资约束组,根据回归结果预测融资约束水平。高融资约束组预测正确率为84,71%,低融资约束组预测正确率为82,36%,整体正确率为83.64%,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据此对因变量进行预测,构造取值在0-1之间的融资约束指数。
  3.2回归结果分析
  将融资约束看作分类变量,选择分组回归的方法估计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大小。根据融资约束指数FCI,以FCI中位数为界将样本分为高融资约束组和低融资约束组,进行分组回归,检验不同融资约束条件下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分组回归后,使用Fisher组合检验方法验证调节作用。从回归结果及经验P值可得,二者研发投入系数的确存在显著差异。滞后一年的模型中,分组回归后研发投入当年系数差异为0.627,滞后一年差异为-0.292,系数差异均显著,融资约束减少了当期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使其由负变正。因此当期融资约束较高时会造成投资不足与项目监管不足,研发投入系数为负;滞后期融资约束的增加减少了过度投资,对企业管理层有一定的监督与激励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代理问题,提高了研发绩效。从整体效果来看,低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作用为0.223,而高组作用为-0.026,二者差异为0.335,可见高融资约束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虽然滞后期内部管理有所优化,调节作用为正,但当期投資资金不足,还可能产生另外的代理问题,负向调节作用较大,总体上抑制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使其由正转负。
  结论
  本文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0-2018年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绩效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滞后效应,融资约束逆向调节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较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融资约束造成企业自由现金流缺乏,对研发投资带来了不利影响。应当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政策帮扶,同时搭建多元化融资平台,为资金供需双方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到战略性新兴企业投融资中。企业本身对研发活动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对研发活动成果要保持足够耐心,不能一味追求短期收益。企业要优化内部管理模式,制定研发活动有关的一系列监督与激励措施,协调好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管理者积极性,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减少信息传递的损失,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更高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6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