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约束、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研发投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碳减排约束与环境信息披露出发,对碳减排约束与企业研发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综述和分析。研究发现,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效应;同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良好的政企关系以及低水平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均对我国企业研发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当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时,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
[关键词]研发投入;碳减排约束;环境信息披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6.00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6-000-02
0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已站上一条“质量跑道”,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研发创新不仅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企业重要决策起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企业作为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创新发展水平。然而我国企业研发现状并不理想,现实中很多因素影响着企业研发投入,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市场发展结构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导致企业投资成本过高。特别是近年来大量“搭便车”现象的出现,这些都削弱了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阶段,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美国“芯片”制裁的发起,也正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敲响了警钟。企业是否可以在碳减排约下,通过加强环境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约束,最终达到企业在低碳环境下积极创新的目的是当前的热点话题。本文从理论上为企业研发投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探究碳减排政策约束和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能够发现碳减排政策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以碳减排约束、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融资成本作为研究对象,从研发创新的角度出发,探究了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的微观影响,从而提出企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发展可行性举措,提高企业低碳减排的参与度及相关技术研发的积极性,丰富企业研发投入的相关理论。
1 碳减排约束与研发投入
关于碳减排约束与研发投入二者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挤占”作用,认为环境规制会对产业绩效以及技术创新产生负向影响,Shadbegian等研究发现企业生产率可能会受环境规制的影响而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外部性、长期性及专用性特征,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压力,企业研发活动更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当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企业需付出更加高额的成本进行投资才能履行环境责任时,企业为了降低高额成本会逃避环境制度的不确定性,可能出现投资决策偏向。另一些研究结果证明碳减排约束对研发投入有驱动作用。基于“波特假说”,Lanoie、Brunner Meier研究得出环境政策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而且政策约束下的企业创新效应高于其相关成本,形成创新补偿效应。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是支持第二种观点的,蒋为、张倩研究得出,对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及相关技术开发、环境规制等,具有创新转化作用。在碳排放约束政策压力下,企业研发创新的提升不仅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改善产品质量,也会使企业自身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实现多方共赢格局,碳减排约束的激励效应弥补了相关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即创新补偿作用的产生,企业为使其相关技术符合减排政策的要求,追加了研发入,减排政策下的创新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进而促进研发。
相比其他企业,民营企业在碳减排约束环境下处于弱势地位,会更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倾向于维护企业自身形象及与政府的关系,并主动响应相关环境政策,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从而争取得到社会以及政府的认可,以低碳发展为战略导向,更加积极地参与绿色技术研发。在碳减排约束下,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支持和税收补贴等优惠,相比民营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更低,国有企业在碳减排约束下的投资意愿不高。民营企业会更加顺应低碳发展,提升自身价值,树立良好形象,加大研发力度,而国有企业更加倾向于非价值增值的社会责任及道德伦理方面。
2 环境信息披露与研发投入
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也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投资者决策、经济后果以及公司经济效益。企业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不仅要维持自身经营的合法性,履行环保责任,其信息披露也需要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并维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及响应碳减排约束政策的号召,积极参与绿色技术创新。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披露水平较好的企业往往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实力雄厚,可以向外部市场传递企业的良好形象,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及拓宽相应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信息披露水平较好的企业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环境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对融资成本产生负向影响效应,企业研发活动会更加积极。环境信息披露能够加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增强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关联度,更容易获得政府补助的項目,并向资本市场传递有利信号,吸引外部投资者,吸收社会资本;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代理成本及相关问题,从而降低融资约束及投资风险。
3 碳减排约束、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
当企业在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后,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下降,从而导致相关资本成本下降。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企业主动响应相关环境政策,并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从而争取到社会以及政府的认可,以低碳发展为战略导向且积极履行环境责任,从而降低了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融资约束,使企业更加积极参与绿色技术研发。由于企业的研发投资具有外部性特征,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市场发展结构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的投资成本过高,可能会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 市场环境稳定性、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投资者理性度及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都会有效缓解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外部投资者的风险预期,有效缓解企业在融资时面临的各种压力。在碳减排约束下,企业应提升自身价值,树立良好形象,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碳减排政策有效实施。企业通过相应环境政策加大绿色技术研发,从而降低碳税等环境政策带来的约束成本,建立与政府的良好关系,提升企业竞争力及企业自身形象,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环境信息披露对碳减排约束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即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正向调节碳减排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国有企业在上市公司中占比较大,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研发的“激励”效应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类型中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举措也具有异质性。
完善的减排政策及稳定的市场环境会缓解代理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约束影响,进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及环境政策落实,资本市场更加倾向于低碳发展。环境政策促使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为使相关技术符合减排政策的要求会追加研发投入,碳减排约束会對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正向影响。
4 结 语
纵观国内外学者有关企业研发活动的研究可以看出,首先,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效应,面临碳减排约束下的企业研发投入更多;其次,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效应越强;最后,当产权性质为民营企业时,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这表明相对其他所有制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在碳减排约束下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面临外部融资约束更低,在碳减排约束下的投资意愿不高,对企业研发投入、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不及民营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Gray W,Shabegian B.Pollution Abatement Cost,Regulation and Plant Level Productivity[R].Washington, D C:NBER Working Paper,1995.
[2]康志勇.融资约束、政府支持与中国本土企业研发投入[J].南开管理评论,2013(5):61-70.
[3]Lanoie P,Patry M,Lajeunesse R.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Testing the Porter Hypothesis[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8,30(2):121-128.
[4]Brunner MSB, Cohen M A.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3(2):278-293.
[5]蒋为.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5(2):76-87.
[6]张倩.波特假说框架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再审视[J].财会通讯,2018(33):58-61+129.
[7]曾贤刚.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避难所”假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1):65-71.
[8]狄为,郭梦婕.市场化水平、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J].财会通讯,2019(6):96-99.
[9]程新生,谭有超,许垒.公司价值、自愿披露与市场化进程——NairobiNairobi基于定性信息的披露[J].金融研究,2011(8):111-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2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