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发补贴对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动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补贴,而研发补贴能否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其具体影响机制是如何作用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又发挥着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经研究发现,研发补贴会提高企业绩效水平,但研发和分配效率及研发补助方式还有待改善,直接研发补助会负向调节企业研发投入。基于此,研发补贴应兼顾效率与公平,应用多种方式,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增强企业研发能力。
  关键词:研发补贴;创新绩效;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1-0136-02
   一、引言
   研发补贴是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被广泛应用,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由于研发活动的“外部性”特征,企业的创新产品在专利保护后就会变为“公共品”,故而企业在研发投入的“搭便车” 现象较为普遍,仅靠市场调节企业研发活动是低效甚至失灵的,因而深入研究政府研发补贴对研发投入有何种影响,对于企业绩效是否有提升作用尤为重要。对该问题的正确认知,不仅有利于政府完善相关决策,也能有效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这亦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已往学者的研究在相关研究主题上多数注重研发补贴总量对绩效的作用效果,且将研发补贴与研发投入混为一谈,模糊界限;在研究对象上多基于省级层面,并没有考虑到行业的异质性。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一是明确研发补贴和研发收入的不同,深入探讨补贴对研发投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二是将企业的行业异质性考虑在内;三是有针对性地从企业创新能力着手,充分考虑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文献回顾
   胡永平(2014)通过分析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现状,发现研发补贴能够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规模,并且提升企业内部R&D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绩效。李子珺(2017)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此结果。然而,GrgH、StroblE(2007)通过对爱尔兰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发现大额补贴对绩效的作用是负向的,而小额补贴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王文煜、朱卫东(2015)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现状,发现研发补贴对创新绩效间为“倒U型”关系。
   目前学术界在研发补贴与研发投入关系研究方面,至今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Scott(1984)对437家企业进行OLS估计,发现研发补贴与研发投入是正相关关系,二者是互补的。Wallsten(2000)采用美国SBIR数据,运用工具变量的估计方法,发现企业即使没有获得研发补贴也会发生研发投入的支出,而政府的SBIR计划既不能提升就业水平,也不能鼓励企业的研发投入,对研发补贴是完全的挤出效应。朱云欢和张明喜(2010)发现研发投入对研发补贴的被诱导系数为1.285,即研发补贴能减轻研发创新的外部性,提高研发产出效果。王俊(2011)通过分析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以此来测算研发补贴与研发投入产出的弹性程度,结果表明若要充分提高研发补贴的产出效率,则需要根据企业及行业技术特征来调整政府资助方式。
   三、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我国,政府在财政支配及绝大部分的关键生产要素分配上掌握很大的话语权,在这种经济背景下,这时需要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出台适当的政策,矫正失灵的市场机制,维持经济秩序,研发补贴应运而生。政府研发补贴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了及时、必要的资金支出,不仅能大幅降低企业外部风险,而且能刺激并补充研发投资,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提升企业创新研发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全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正向作用更为明显。同时由于政府往往会忽视社会短期回报率低、长期发展有益的项目,选择回报率高、风险低的项目,这样则会限制企业研发投入水平(Wallsten S J,2000)。通過利用知识生产函数的静态模型进行测算,发现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产出弹性是研发补贴的4-5倍,应当根据行业特征和企业特质来调整财政补助方式,以最高限度发挥研发补贴的产出效率。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H:研发补贴能够提升企业绩效;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
   (二)模型构建
   作为研发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补贴和创新投入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选取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剔除了ST、ST*企业后,最终选择380家样本企业,数据来源于企业年报,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构建如下模型。其中,Q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企业绩效。GOV为研发补贴,EMPLOY为研发人员投入,RD为企业的研发资本投入,SIZE为企业的研发规模,t为年份,β、γ、η、ρ为回归系数,μit为随机误差项。
   Qit=β1GOVit-1+γ1EMPLOYit+η1RD+ρ1SIZEit+σit+μit
   四、实证分析
   首先,为避免传统假设检验失效、估计偏差及伪回归等现象,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由于不同单位根检验的原理方法不同,结果往往不一致,为提高结果的稳定性,本文采用四种常用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包括LLC检验、ADF-Fisher检验、IPS检验和PP-Fisher检验。若四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证明是平稳,则变量是稳定的。表1表明研发补贴、研发投入及企业创新绩效变量皆为平稳变量,为避免谬误回归现象的发生,本文使用Kao、Chiang(1997)的KAO面板协整检验,来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变量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协整相关性,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其次,通过对模型的回归分析检验研发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补贴系数为0.0394,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研发人员投入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研发补贴与研发规模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表明我国高新企业的研发人员投入能促进企业绩效水平提高,但研发资本投入及研发规模水平的提高不一定能提升企业绩效,可能原因在于,首先,研发资本使用程度较低,提升企业研发规模水平和研发资本投入均无法带来相应的研发产出;其次,由于研发产品转化率有限,研发资本无法实现相应的经济产出,致使企业经营绩效水平提升不显著。    五、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研发补贴作用于一定的传导机制,可以促进企业绩效水平。研发补贴提高了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降低了研发活动的成本和收益风险,提高了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第二,研发补贴的方式会影响研发投入的效果,直接研发补贴对研发投入有负向调节的作用。直接研发补助不包含税收减免等间接措施,在弥补企业资金不足的同时,直接补助会对企业原研发资金有一定挤出效应。
   (二)启示
   第一,研发补贴具有针对性,为更好地发挥研发补贴的作用,需要有专业领域的研发人员与之适配,更好地发挥研发补贴对企业绩效的正向调节作用,扩大研发补贴范围,由于税收优惠存在较强的市场导向性,故而政府研发补贴方向可以逐渐向税收优惠转变,企业的研发投入资本亦需及时跟进。
   第二,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补贴的使用效率,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起步较晚,研发投入水平和技术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故我国高新企业在吸收研发补贴后也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白俊红,李 婧.政府 R&D 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1(6):181-193.
  [2] 张小红,逯宇铎.政府补贴对企业 R&D 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5):204-209.
  [3] Arrow K J.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3):155-173.
  [4] 王 闽,侯晓红.经济不确定性、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J].华东经济管理,2015(12):95-100.
  [5] Wallsten S J.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industry R&Dprograms on private R&D: The case of the 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am[J]. Rand Journal ofEconomics,2000(1):82-100.
  [6] 王一卉.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所有制、企业经验与地区差异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7):138-143.
  [責任编辑:纪姿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30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