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后康复治疗仪减少产后乳胀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产后康复治疗仪减少产妇产后乳胀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本院的120例产妇为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哺乳前采用热毛巾热敷乳房,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患者的乳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使用康复治疗仪的产妇,且乳胀发生的程度较轻。
  【关键词】产后恢复治疗仪;乳胀;产后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bloating in women. Methods: 120 women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The mice were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routinely treated with hot towels before breastfeed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devic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expans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women who do not us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the degree of breast expansion is mild.
  [Key words]Postpartum recovery therapy instrument; Bulging; Postpartum
  乳胀是一种常见的产后产妇疾病,主要是由于乳腺管不畅通、乳头内陷造成,新生儿吸吮无力也是主要诱因。常见的症状为乳房局部包块、饱满,并伴有肿痛感,对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当产妇乳涨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情况,若不积极治疗可导致乳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其乳汁的分泌,是母乳的喂养率下降[1-2]的主要原因。常规的治疗为人工按摩或热敷治疗,但是其临床疗效欠佳,且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会导致产妇对治疗的耐受下降[3-5]。本研究通过研究产后康复治疗仪减少产后乳胀的发生,指导临床医生对其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于本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的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7.5±4.5)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20例。研究组的年龄在20~36岁,平均年龄(26.2±3.8)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健康教育,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的喂奶姿势,尽早母婴接触和如何保证充足的母乳。
  对照组的患者按照爱婴规定给予常规护理,接受指导,哺乳前用热毛巾热敷乳房。观察组在给予对照组相同的护理的同时,经产妇和家属同意,产后24h内开始使用康复治疗仪,每日1次,每次25min。产后康复治疗仪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充分暴露患者的乳房,用清水彻底清洁乳房皮肤,在电极片上均匀涂上耦合剂,注意电极片粘贴时应注意避开患者的乳头、乳晕区域。用固定带将电极片固定在患者的乳房上,初始设置仪器的参数为100Hz,待患者适应后,逐步增大强度,最大不超过180Hz,每次25min。在患者不适时,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安抚患者。虽强度越大,患者的治疗效果会越好,但当强度到达患者的耐受时,不应继续增加强度,保护患者。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患者乳房硬度的评价标准 Ⅰ度:患者乳房触如口唇,为无或轻度肿胀;Ⅱ度:患者乳房触如鼻尖,为中度肿胀;Ⅲ度:患者乳房触如额头,为重度肿胀。
  1.3.2 患者乳房胀痛的评价标准 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乳房胀痛情况,0分表示患者无疼痛,10分表示患者的疼痛难以忍受。本次研究中,0~2分表示患者疼痛情况为“优”,3~5分表示患者疼痛情况为“良”,6~8分表示患者疼痛情况为“中”,9~10分表示患者疼痛情况为“差”。使用本方法前,需向患者详细解释该方法,力争得到患者准确的疼痛评分。
  1.3.3 患者乳腺管腔通畅度的评价标准 将患者的乳腺管腔通暢度分为三度,分别是:通畅,半通畅和不通畅。具体为,通畅:按摩患者乳房时,大量乳汁射出,乳房硬结消散。半通畅:按摩患者乳房时,只可见少量乳汁射出,乳房硬结部分消散。不通畅:按摩患者乳房时,只可见少量乳汁滴出,乳房硬结未消散。
  1.4 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硬度的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乳胀主要是由产妇的乳腺管堵塞造成,导致患者的乳汁分泌完全不足。产妇的乳汁分泌是一个机制复杂的过程,当产妇的乳头神经受到刺激时,冲动传递到垂体前叶,垂体产生并释放乳素,进而形成乳汁,新生儿持续的吸吮可以刺激垂体后叶,垂体后叶在接收到刺激后,释放催产素,其可促进乳汁的分泌[6-8]。产妇乳汁淤积时,即可发生乳腺管堵塞从而出现乳胀,如产妇不积极进行治疗,则会发生严重并发症[9]。且产妇的乳胀不仅会增加产妇心理负担,还会抑制产妇的乳腺分泌乳汁,导致产妇出现产后缺乳[10]。
  资料显示,产妇分娩后,通过正确的乳房按摩可以改善乳房循环,解除乳腺压力,保持乳腺管的通畅,促进乳汁的分泌,减少乳胀情况的发生[11]。但是乳房按摩对治疗者的手法要求过高,故未推广。产后康复治疗仪操作简单,是一个可以满足产妇产后各种康复需求的治疗仪,可为产妇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其临床使用中,能有效保持产妇产后乳管通畅,促进乳汁分泌,有效减少产妇产后乳胀的发生,有效缓解产妇乳胀程度。其通过模拟新生儿的吸吮刺激乳腺,调节吸吮反射,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出,提高产妇的身体机能并提高产妇的喂养率。在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可以起到与人工按摩乳房同样的作用,且因其为辅助装置,可以根据产妇的实时情况具体调节,增加了产妇的舒适度,减轻了产妇及其家属以及医务人员的负担,这些为产后康复治疗仪用于乳胀时优于人工乳房按摩的原因。
  本次研究证明,在产妇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后,乳房硬度和乳腺管通畅程度均有所改善,治疗仪对乳胀情况的改善也明显有效。
  综上所述,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乳胀情况的治疗效果较优。
  参考文献
  [1] 温玉英.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02):72.
  [2] 吴丽萍,史丹红,肖淑珠.产后康复仪与手法乳房按摩对促进母乳喂养的疗效比较[J].中国校医,2017,31(01):64-65.
  [3] 张洁.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量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6):5191-5192.
  [4] 屈平.綜合护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仪治疗对乳房肿胀、乳汁分泌的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6,06(16):28-29.
  [5] 谷丹.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后子宫修复及乳房胀痛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2):54-55.
  [6] 韩会敏.产后综合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催乳及康复作用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4):3-4.
  [7] 任艳慧.产后康复乳房护理对乳汁分泌量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04(38):35.
  [8] 苏馨.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及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06):722-723.
  [9] 吴韶霞.硫酸镁湿敷治疗女性外阴损伤肿胀88例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6,06(16):8-89.
  [10]肖晓琴.通草鲫鱼汤预防产后乳胀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04):61-62.
  [11]Foley R N,Parfrey P S,Sarnak M J.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14,09(12 Suppl):S1 6-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