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之对应需要不断改进并完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基于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的研究,提出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案,以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双一流;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4-0091-02
雙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充分发挥高校的特色专业和强势学科,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校,逐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偏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也要结合当前新的发展机遇与历史时机,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和学生双方面协同作用,打造土木工程专业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着重指出,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综合国力整体提升的有力支撑,通过高等教育机构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向社会输送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和实践等环节,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支持学生开展土木工程领域科研活动,这已成为高等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趋势[2-3]。如何实现并推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重成绩而轻能力的评价体制
土木工程专业属于传统应用型专业,利用工程力学知识配合以钢结构、混凝土、地基基础等知识在高层、低矮屋盖等结构上的综合实践与应用。相对于计算机、电子工程、化学等专业而言,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展创新。目前,要逐步打破分数至上的人才培养考核标准,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性科研探索等方面的考核,真正实现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机制和标准,全面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土木工程专业应与社会建设进程紧密结合,建立良性互动机制,依托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逐步获得更加丰富的发展资源。在社会服务以及工程实践中,将所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以及钢结构等知识灵活运用到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不仅需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实践才能更加直观生动地给学生以启发。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将数值仿真技术、视频动画模拟、人工智能等多种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彻底改变枯燥的书本知识灌输以及板书+PPT的单一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的亮点和特色,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进而产生共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我国建造技术和装备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领域的大型项目如港珠澳大桥、500m天文望远镜FAST的顺利建成,自主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新的发展阶段,土木工程教学要与当前最新的土木工程材料及技术相结合,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设国际一流专业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创新型土木工程人才。
(三)课堂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研究成果的积累,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到一些规范与标准会定期修订,往往教材的更新有些滞后。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规范与标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体现最新的规范与标准的内容,提高实际操作与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此外,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融会与贯通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诉求
(一)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培养
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军人才。创新型人才要真正敢于打破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造就学生具有更多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经过不断的探索,能够快速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对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从创新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去看待问题。真正培养出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需要站在创新的角度使用超常规的形式去完成对相关问题的全盘思考与快速分析,使其能够对出现的问题提供不同的处置对策,最终解决问题。
(二)构建广博知识体系
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除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外,还需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并能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土木工程材料以及施工工艺日新月异,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传统的知识体系就需要不断更新、拓展,与时俱进。基于传统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新思维的合理使用,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体系之间紧密联系。
(三)提升国际视野能力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土木工程青年才俊已经开始走向更加宽广的国际舞台。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持续才能够完成的培养过程。
三、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在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持续发展的过程里,不仅需要通过省属地方高校去完成转型建设,同时还需要注重土木工程相关学科专业的设置,稳步加强师资队伍高水平建设,从而使高校教育可以保持快速的变革与创新,最终达到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目前,黑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具有东北寒区土木工程校级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村镇饮水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现有科研平台不断加强科研及人才培养,确保科研能力可以获得持续稳定的提升。随着实验仪器装备等不断发展与完善,为创新型人才的科研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推进校企合作
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金项目优势,联合创办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这种合作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为高校应用创新型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和创业平台,不仅为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同时还也为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到创新团队建设中。黑龙江大学结合土木工程学科发展阶段,定期地聘用设计院总工、大型国有施工企业负责人或者兄弟高校等科研机构的骨干到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学术讲座,进而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师资保障。
(三)创新实踐教学
土木工程创新源于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反过来实践又不断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工程实践及科研活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科研创新课题研究,充分利用结构实验室和力学实验室开展混凝土试块强度测试以及新材料的研发,通过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工程及科研项目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研究,运用创新方法去解决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复杂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基本的力学概念、混凝土和钢结构原理与高层、大跨度屋盖结构建造全过程有机结合,逐步突破现有知识框架,体现出创新教育的价值。在反复锤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实践能力,最后真正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的。
(四)加强创新创业项目引导
为了有效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应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如通过学术讲座、技术培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教授学生工程项目及科研课题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创新,不要受传统思维方式束缚,勇于挑战已有的成果和思路,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甚至突破传统的就业理念,大胆进行创业尝试[4-5]。此外,对往届学生所取得的科研创新、创业成果进行宣传和展示,通过观摩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主动性,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促进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开花和结果。
在黑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与时俱进,培养出与当前社会发展、建设需求相一致的创新型人才。首先,从理念上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不断扩展自身能力和国际视野,使得自身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其次,通过校企联合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加强科研成果的获得和规范化管理,采用多种途径和措施实现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碧强,叶陈欣.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教学改革——以福州大学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申天恩,邓长辉,桑田成.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8).
[3]柳晓娜,王章峰.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4).
[4]张林,苗灵童,李青青,等.基于科研创新训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
[5]王军,赵璐.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主观需求的调查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