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一流”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围绕“双一流”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践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通过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及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完善,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 港航专业;“双一流”建设;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
  [作者简介] 龚政,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9-0158-03    [收稿日期] 2019-09-02
   一、前言
  交叉学科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分割,是不同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1]。其开拓了一片孕育新的方法理论的沃土,是增进科技创新性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方法。正如路甬祥院士所说:“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学科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2,3]。近年来,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4,5]。以交叉学科为突破点,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新工科”倡议等,也都明确提出了以多学科交叉方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6,7]。因此,如何通过学科交叉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实践问题。河海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港航专业”)是我国同类专业中建立最早、培养学生最多的专业之一。港航专业工程特色鲜明,研究生培养育人成绩突出,多年来一直坚持“港航并重、河海兼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水运、水利、海洋等领域的栋梁之材[8]。目前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大型的水运工程设计和建设单位,因而培养满足企业、行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毕业生,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培养质量,成为港航专业研究生教育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加强,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互联网+”、智慧产业等背景,具备多维度知识、复合性能力及全面性素养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在新形势下将拥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更强的竞争力,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8]。港航专业主要依托我校水利工程和環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以适应科技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需求,以全面提高研究生多学科融合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以“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方向研究为试点,结合水利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研究潮滩—潮沟系统演变规律,建立潮滩系统在水动力—泥沙运动—生物过程耦合作用下的地貌演变数值模式,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水利工程与环境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的发展。
  二、“双一流”背景下港航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构建
  通过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依托优势学科、加强交叉,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港航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完善,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融合学科群资源,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
  依托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设立的“海岸带滩涂资源开发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111”计划)、“沿海开发与保护”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海岸带资源开发与安全”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等高层次学科平台,聚集国内外顶级专家顾问团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通过顶层设计,提出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交叉学科的科学问题,引导研究生选题,提升研究方向创新性和研究价值。同时,依托学科交叉科研项目,推进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以科研项目的设计为纽带,研究生在参与学科交叉科研项目过程中,可根据研究方向的特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交叉学科创新实践活动,得到学科交叉的思维训练,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研究生拔尖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高水平的支撑平台。
  (二)依托优势学科加强交叉,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
  组建水利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团队,以促进不同学科知识体系发生碰撞、创新学术思想为目标,推动交叉学科的高水平导师团队建设。在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两位导师的联合指导下,对于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研究方法和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对于学位论文选题及写作也至关重要,相比单一学科选题的学位论文,论文产出质量和影响因子会更高。另一方面,利用国际一流高校的优质师资力量,将原有的单(双)导师制度拓展为“激励跨学科、国际与国内联合的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形成国际学术合作下的交叉学科导师组制。开拓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其把握学科前沿的能力。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研究生例会制度,形成月、季度、年等不同时间节点的指导方法,研究导师组之间与研究生之间的互馈机制,实现导师在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全过程跟踪。
  此外,多渠道提升校内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学院制定包括激励、资助、访学成果汇报等全链条的访学激励制度支持教师海外访学。访学期间,教师深入一线现场观摩,回国后在学院大会上汇报共享海外教研学习经历与心得体会;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和国际科研合作,将先进技术和经验、创新理念和实验、研究手段,借鉴并整合到国际化研究生培养中,全面提升港航专业教师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研能力。目前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教学科研人员总数为102人,其中有半年以上海外访学经历的超过60%,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学院聘请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威廉玛丽学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等海外相关学科知名教授给博士生授课,并通过“海岸带滩涂资源开发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学科创新引智项目引进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相关学科学术大师以及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学术骨干,围绕港航工程方面的合作,为港航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发展提供重要科技和人才支撑。   (三)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强化学生实践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
  加强校企互动,构建各类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自2008年以来,学院与中国水运、水利和海洋的相关设计、施工单位建立了18家联合培养基地,给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的平台,满足港航专业各方向研究生参观实习、讲座培训、动手实践的需要,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贏;通过企业海外拓展,与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校企联合,让学生参与到跨文化、跨区域实践中。基于“法国工程师”项目以及“中港集团有限公司西非区域中心”等海外实践基地的建立,构建多元化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形成港航专业学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共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聘请企业导师,开设企业课程,在建设和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深化交流、促进交叉,进一步加强国际协同,开拓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国际视野,有力促进相关领域人才培养。
  此外,与英国邓迪大学联合实施“3+1+1”研究生培养项目,即在河海大学完成3年课程的本科学生,然后赴邓迪大学学习2年,其中第一年完成邓迪大学本科大学课程,可获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邓迪大学学习证明,第二年完成邓迪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可获邓迪大学硕士学位证书。基于中德合作交流项目、中苏博士生教育及科研伙伴关系项目、中英博士生教育及科研伙伴关系项目等交流类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合作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外国青年学者项目、欧盟FP-7项目等合作类国际科研项目,为港航专业研究生提供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使研究生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增强了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生过程管理,建立完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从招生入口开始,明确研究生招生、课程教学、课程考核、论文评阅、论文抽查、毕业答辩等相关工作规范,从入口处筛选优质生源,从出口处把关培养质量,让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具体过程管理如下。
  吸引有兴趣和有交叉科研潜质的学生进入,选拔出优质的适合跨学科培养的学生。鼓励交叉培养导师从本科生中挖掘优质生源,打通本科与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与科研活动。依托校、院、系学术网络,在校内外遴选一批具有交叉学科研究兴趣、交叉学科培养经验、跨学科科研成就突出的高水平学者,做好新兴研究方向的选题和学位论文评审工作。
  培养过程管理机制既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如课程培养、科研训练等,也包括对教师的考核,尤其侧重教师授课和指导学生科研的效果评价,学生反馈则是其中重要的评价标准。在交叉培养过程中,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导师组首先应基于学生特性,通过组内沟通交流,为每位学生制定出个性化、宽口径的具有学科交叉浓重色彩的培养方案,激发学生开展交叉研究的兴趣。此外,鼓励不同院系联合举办学术会议,使研究生掌握学科交叉领域的新趋势和动态,快速获取多学科的知识和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
  三、结语
  多学科交叉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跨学科研究、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依托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等多学科特色和交叉学科平台优势,通过融合学科群资源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依托优势学科群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强化学生实践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完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吴伟,何秀,姜天悦,严晓莹.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8(21):12-15.
  [2]李业芳.工科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13):68-70.
  [3]杨依忠,鲁迎春,吴春艳.学科交叉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69-72.
  [4]屠远,张建斌,叶招莲.交叉学科生源全日制工程硕士双导师组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师资建设,2018(11):81-85.
  [5]李艳,王建宇,彭栋,吴益飞.“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理论研究,2018(21):140-143.
  [6]屠远,张建斌,叶招莲.交叉学科生源全日制工程硕士双导师组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8(21):140-143.
  [7]杨娟.交叉学科研究生项目的组织管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1):80-83.
  [8]江朝华,欧阳峰,庄宁.“校企共建”培养港航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75-79.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Model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 Training against the "Double First-rate" Background
  ——Taking the Port, Coast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Heha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GONG Zheng1, 2, JIANG Chao-hua1, 2, ZHANG Ji-sheng1, 2, ZHOU Zeng1, 2, LIN Tao2, 3
  (1. College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China;   2.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China; 3.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China)
  Abstract:The interdisciplinary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quality and practice the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idea. The study relies on two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disciplines of Hehai University–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model of postgraduate interdisciplinary training of the port, coast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by building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novation platform of interdisciplinary coordination, interdisciplinary tutor groups, a multidimensional cross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commun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while maintain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s of running schools and educating people, to improve the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education system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Key words: port and shipping specialty;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 traini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9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