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实现国家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为了培养出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一流人才,需结合时代需求和当代大学生毕业需求对高校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创新方法与实践教育几方面入手,提出改革意见,响应国家与市场要求,以求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双一流;土木工程;培养体系;人才
  
  “双一流”建设是一项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综合实力为目的的国家战略,坚持“双一流”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最终实现培养出更多更加优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让高素质人才与现代化社会相互促进[1]。土木工程专业是为培养一群具备从事土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研发,施工到管理能力的高技术人才而设立的。自21世纪以来,楼房大厦崛起,水利、公路,隧道和桥梁等兴建。这些现象和趋势都在提醒我们人才的培养需跟上时代的脚步[2]。
  在“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大专业,作为一流学科之一,对于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改革处于不断探索状态,并随着国家对专业目录的调整,时代和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要求的变化,力图制定出更加合适的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1]。
  一、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一流人才是为培养出满足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更具体地说,即培养出“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强体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3]。人才的“才”首先体现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上,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其融会贯通于实践中。其次,能力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将知识运用起来的因素之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各种工程事故又要求我们对书本内容进行调整。了解和掌握往往与运用存在偏差,应用于土木建筑行业中,即要求其具有设计,选择施工方案,进行项目管理监控,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等能力。而人才的“人”,主要体现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身体素质是根基,只有身体素质过关才能正常的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良好的身体状态可以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优良的学习状态和清醒的头脑,便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是向导,是被现代高素质人群所具备的。土木建筑工程行业涉及到居民日常交通、居住等重大工程,一项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利益与便利。因此需要毕业学生及工程师具有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土木工程人才对事故预防能力,提高工程质量,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二、优化创新教学模式
  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要求其在校期间进行学科基础教育,毕业后由企业工作培训成为合格的工程师[4]。培养模式的优化最终要达到大学生知识面拓宽,综合素质好,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的目标,即向“一流人才”靠拢的目标。知识面的拓宽主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拥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权力,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将课本的课堂知识消化吸收,提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高校可以引进发达国家教学内容及课程,打开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培养要求高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外,还需进行思想道德课程、体育运动课程等,将大学生在教育和环境作用下发展成为多方面主体性品质。
  教学方法因根据培养模式积极改进。课堂的新颖化要求我们学习各国各地的授课教学方式,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成为“一流人才”。首先,教学内容需不断被更新以图跟上时代的脚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动态,接受最先新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培养其创新能力。这无疑是加大的教学的工作量,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时代的前沿创造出更多更有意义的科研内容。其次,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没有知识储备无法发挥才能,正如建造高楼需要稳固的基础一样,同时实践让知识更加具体,让教育不单单是纸上谈兵。
  三、强化实践教育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育无法满足培养目标。实践教育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作為课堂教育的补充与提高部分,更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环节,因此更需要我们关注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应采用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在校构建实践教育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以毕业设计为核心内容的科研训练。实践教育体系是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增加实践内容原有体系中的比中,确立课程实践,调查实习,论文设计和课外实践四个环节为重点,以公共实践,学科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为层次的体系。增添自主学习实践的比重,如可以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独立完成实验和所需的程序设计,最终整合与处理数据,导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能力的反馈,一篇优秀作文,应具有创新点和借鉴意义,这也是在辅导论文完成中要注意的问题。论文在从设计,实践到最终完成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紧扣主题,科学严谨地将实践教育产物以良好的质量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应当进行变革,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身体状态,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优化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培养创新与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陆书建,倪松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2):71-73.
  [2]刘荣桂,蔡东升.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21-24.
  [3]车国文,付忠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19(3):64-65.
  [4]孟宪强,王凯英,廖明军,齐春玲.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55-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5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