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阅读学习也是重难点之一,学生在大量阅读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感,也能有效积累词汇,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但就实际语文阅读现状分析,阅读教学呈现出的状态都较为僵化,无法满足教改需求,文章就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7-00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2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但在轰轰烈烈的改革背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还存在着“少、慢、差、费”等现象,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为此,如何展开有效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广大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形式僵化
  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阅读教学形式过于僵化,部分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价值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文章之中大多蕴含较多的情感,但因受应试教育环境影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依然使用传统僵化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将阅读作为独立模块进行讲解。阅读教学课堂上也只是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琐碎的知识点,教学重点则是记住一些优美的语言与文字,忽略了其韵味。在这种教学形式之下,学生语文阅读兴趣自然无法得到提升,最终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也无法提升。
  (二)语文阅读教学过于简单
  如今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以概括文章主体结构以及段落大意为主,通过分段式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处在一种十分被动的教学状态下,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整个阅读教学也过于简单。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教师阅读教学中虽然也会应用多媒体技术,但是教师在应用过程中,有时会为了过多追求多媒体的使用而忽视文章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最终无法理解文章深意。
  (三)阅读教学过于依赖教案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分依赖教案,阅读教学缺少创新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之一。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大多是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讲解与照搬,这种不切实际的阅读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忽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整个思维都是跟着教师而走,十分被动,不利于学生思维与长期发展。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要想真正保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观点与教学理念是教学基础与前提,只有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明确阅读教学文化与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紧跟课改要求进行阅读教学创新、注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初中语文阅读实践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以自我为主的阅读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阅读主体,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阅读之中。传统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忽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讲解。这种教学理念不仅降低了阅读教学效率,还会降低学生和阅读兴趣。为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得到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我的信念》阅读教学的时候,为了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发挥出来,教师就可以尊重学生个性与主体地位,为学生设计出如下问题:“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表达手法?作者想要借助文章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借助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与阅读,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思考中得到发展与提升,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真正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阅读教学方式
  长时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阅读实践关注的都是阅读技巧以及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却没有足够重视,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多会按照自身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自认为完美的阅读技巧和方式,不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会觉得阅读教学枯燥乏味,完全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长时间下去还会降低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为此,初中语文阅读实践中要想提高阅读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课堂之上还需要改变僵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善用启发与引导等方式来展开阅读教学,积极鼓励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从而构建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精读阅读文本,深入挖掘文章内涵,从不同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文章,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就能有效升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真正实现有效阅读教学。例如,教师在对课文《风筝》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利用相关影视视频来吸引学生,然后在对话中让学生大概对文章形成理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并且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需求
   兴趣在任何学科中都十分重要,只有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这也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初中语文阅读实践中要想保障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借助有效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求,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注重情境的创设,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满足学生阅读的内在需求,让学生能够产生阅读学习的动力。初中生大多十四五岁,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的阅读能力大多形成,虽然在分析与理解方面还有待提升,可是对于情境的想象与认识还是有一定能力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若能将课文内容创设成为一个形象、有趣的阅读情境,就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这样就能真正有效地激活学生阅读内在需求,让学生对阅读文章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師在对学生进行《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阅读教学时,因课文属于文言文,学生在理解上较为困难。为了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人物对话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对话”中把握这一文章的大概内容,之后再让学生阅读,就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到文章情感以及人物内在的心理,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实践中要想有效保障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内在的阅读需求,借助合理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借助良好的阅读情境来引导学生感悟内涵与深意,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进一步强化学生阅读意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毕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累与努力,而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就能将阅读融入学生生活,同时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身心发展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恰当的阅读方案,通过多种实现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例如,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好词好句积累、做好读后笔记、积极组织阅读交流会,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存储量,从而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还能适当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将学生阅读方面的内容也纳入评价之中,借助于激励机制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五)积极展开阅读实践活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一些阅读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编排课本剧、演讲竞赛、辩论赛、分角色朗读文章,等等,借助这些阅读实践活动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之中。在阅读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各种阅读资源,将课内外阅读教学有效衔接在一起,同时做好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以及兴趣激发,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例如,教师在完成《变脸》一课的教学后,因其是节选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这一文章进行完整阅读,之后再创设一个“读后心得分享”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阅读之后的感悟进行分享与交流,这样学生就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以此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能力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实践中,一定要以学生需求作为落脚点与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教育理念、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阅读意识,最终在阅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蒋和林.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9).
  [2]苏洁.异构课堂呈精彩,有效教学引思考——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讀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
  [3]李业明.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2).
  [4]张其为.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和策略[J].祖国(教育版),20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2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