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9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根据其住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及观察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5.71%和5.71%,对照组为71.43%和28.57%,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状况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的临床护理路径使其康复效果有效提高,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2..02
  急性心肌梗死因冠状動脉闭塞引发血流中断,致使心肌严重、急性缺血从而导致局部坏死。该病有多样的临床表现且病情变化迅速,能够使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一旦确诊应当立刻给予有效的救治护理便可将并发症的发生和梗塞范围减少,从而使其病死率降低。本文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分组观察我院于2015年9月~2019年3月治疗的70例本病患者其中观察组当中男女分别为22和13例,年龄在37~72岁之间,患病的平均时间为(3.4±0.6岁);对照组男女则分别为20和15例,年龄段大致在38~72岁之间,患者患病的平均时间为(3.2±0.8)年。组间常规资料无差异,能对照观察。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为:
  1.2.1 急救护理
  再将患者向医院紧急转运时,需保证平稳的运输并做好保暖措施。患者入院进入急诊后由护理人员将一级分诊进行妥善安排,护理人员为进入急救室的患者安排医生接诊,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叮嘱其卧床并提供十八导联心电图检查[1]。当患者出现新左束支传导阻滞或ST段台高则应立刻通知心内科医生会诊,同时将绿色通道开放。医护人员在急救期间密切配合,由一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随时准备除颤。
  1.2.2 饮食与大小便护理
  因该病患者需要多卧床而导致其心搏出量减少,心功能降低,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热量、胆固醇、脂肪含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并保持少食多餐制[2]。为了避免急性期出现腹胀、便秘,应使患者的大便保持通畅,3-4d内给予患者流质食物,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待其病情稳定后改为半流质食物,也可给予其口服缓泻剂将心脏负荷因用力排便而增加的情况减轻。情况特殊时可给予患者缓泻剂,也可使用盐水低压灌肠或开塞露使大便保持通畅。
  1.2.3 用药护理
  有一名护理人员开展各科室联系并将患者各道住院手续办理好,在此期间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等并发症积极应对。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给予患者硝酸甘油0.5 mg在舌下含化,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护理人员同时对患者使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强心等药物治疗后的反应状况认真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3]。另外为防止出现药物外漏外渗现象,对患者使用多巴胺、硝普钠等药物治疗时尽量使用微量注射泵维持静脉注入,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药物使用剂量。
  1.2.4 吸氧和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对患者的吸氧护理一般给予其2~5l/min低流量吸氧治疗,给予伴有急性肺水肿患者高流量氧气,5~10l/min吸氧治疗并进行湿化[4],防止患者的呼吸道干燥。及时给予呼吸困难的患者麻醉机面罩给氧,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给予其密闭式或开放式面罩吸氧,从而将其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护理人员将患者发病时的持续时间、反应及疼痛性质详细记录,当疼痛使患者的正常休息受到严重影响时应遵照医嘱给予其哌替啶50~100 mg肌肉注射,情况紧急时可二次使用,第3次使用时应请主治医生检查避免患者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性。对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可给予其口服0.5 mg硝酸甘油
  1.2.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密切观察并与其耐心沟通交流,通过对其心理变化状况的了解,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5]。同时可加急性心肌梗塞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耐心讲解使其缓解负面情绪,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总结比较两组总结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 22.0软件处理,以x?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85.71%(非常满意27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5例。30/35)相较于对照组71.43%(非常满意18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10例。25/30)有更高的临床护理满意度,P<0.05。
  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多有持久而剧烈胸骨后侧疼痛,患者在使用硝酸之类药物之后,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出现进行性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的活性。患者多数发生于冠脉粥样硬化之上,所以冠脉动脉粥样硬化是其重要的诱因,若粥样斑块有破裂,血小板就会在此处形成血栓,导致冠脉突然阻塞,造成心肌梗死。同时该病的诱发因素还有冠状动脉痉挛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过度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吸烟及大量饮酒等因素均为诱发因素。超过半数的患者在起病前1~2周或1~2天出现前驱症状,常见的有缘有心绞痛加重且发作时间延长,对硝酸甘油的效果变差,或是既往没有心绞痛的患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已经确诊病症制定的指导护理人员有预见性的、主动的将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个案护理方法,通过该护理模式的开展可全方位落实护理计划,并将临床护理工作不断优化和创新,从而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缩短、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实验当中,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在心理疏导之后,使其因不适症状产生的负面情绪有效消除;通过对患者的用药、疼痛、吸氧护理等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提升临床疗效;急救护理通过密切监测急救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该病患者应用的临床护理路径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 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8):154.
  [2] 孙 超.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方面的临床特点[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20):28-29.
  [3] 宋文来.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房颤患者行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3):161-162.
  本文编辑:李 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2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