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结合本院临床护理经验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1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运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常规护理组(60例)与特别护理组(61例)。常规护理组采取一般护理方法, 特别护理组在一般护理方法之上再行特别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特别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95.1%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8.3%, 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0.0%, 不良事件发生率3.3%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1.7%,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特别护理组躯体功能评分、物质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90.35±4.25)、(89.36±5.17)、(91.24±4.17)、(90.37±3.29)、(40.39±5.18)、(39.87±5.17)分, 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79.68±5.47)、(81.39±5.28)、(80.19±6.37)、(79.69±5.87)、(50.39±4.29)、(52.17±7.14)分, 差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通过进行特别护理, 可弥补常规护理存在的不足, 可提高护理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对比实验;临床护理;体会分析;一般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93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每年发病人数在50万人以上, 总患者数量达200万人, 其已成为人类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态[1]。目前相关研究不断开展, 不仅仅从抢救治疗层面展开, 相关护理工作的研究也在不断开展[2-4]。本次研究即结合本院收治的1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 分析相关工作展开的注意事项, 以期为日后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具体分析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 利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60例)与特别护理组(61例)。特别护理组患者中, 男35例, 女26例;年龄51~79岁, 平均年龄(61.25±5.92)岁。常规护理组患者中, 男34例, 女26例;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61.39±6.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此次对比实验在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展开。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确诊有急性心肌梗死且合并心力衰竭者;②知情本次研究内容, 自愿加入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意识清醒有认知能力, 可为自身决定负责, 可配合护理工作展开者;④无其他严重疾病。排除标准:①除纳入标准之疾病外, 还患有其他严重疾病;②临床资料不完善;③意识模糊或认知能力有一定缺陷, 无基本理性认知者。
  1. 3 方法 常规护理组行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记录患者临床资料, 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 护理患者的生活环境, 监督患者用药,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出现异常情况时积极与患者主治医师联系, 对其实施相应干预措施等。特别护理组则在一般护理方法之上行特别护理方法, 特别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 3. 1 患者入院后即由护理人员热情接待, 协助其进行相关体检, 在带领患者进行体检的过程中, 通过积极的交流沟通, 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等信息, 待患者检查完毕后安排其到安静舒适的病房休息, 并向患者提供相应知识手册, 让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有初步了解。
  1. 3. 2 患者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 减少其活动量, 避免给心脏造成负担, 休息时采取半卧方式, 此卧位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回心血量, 并降低其肌肉耗氧量与肺部张力, 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1. 3. 3 进行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患病后不仅受到身体上的折磨, 其精神上也存在很大程度的痛苦,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 譬如针对部分由于濒死感强烈而时刻焦虑自身病情是否再发作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向患者介绍本院治疗此病的经验和效果, 让患者对本院医疗水平放心, 向患者提供一些哲学书籍, 帮助患者对死亡有更深的了解, 并通过语言鼓励安慰患者,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让其感受到温暖, 继而达到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及心理阴影的目的。
  1. 3. 4 组织患者接受健康宣教, 相关护理工作展开过程中, 患者对本病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其配合护理的主动配合能力和日常生活中自我护理的能力,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本病的特点、病因、相关注意事项及治疗方法等。
  1. 3. 5 注重患者的环境护理, 环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心理层面, 一般良好舒适的病房环境可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注重对病房环境的护理, 如利用空调及湿度控制器, 保持室内温度在25℃左右, 湿度在70%左右, 定期对病房进行开窗透气, 保持空气清醒, 在病房内摆放鲜花, 张贴温馨知识小贴士, 达到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的目的。
  1. 3. 6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让患者感觉疼痛时及时与护理人员联系, 随后护理人员与患者主治医师联系, 评估患者疼痛原因, 病情较轻则可通过一些镇痛药物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若病情较重则需由主治医师提供相应治疗意见, 尽量避免由于疼痛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 出现其他并发症, 并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时, 向其说明护理干预的目的和意义,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防止患者因药后不良反应而出现不必要的恐慌。   1. 3. 7 日常生活中, 患者的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能对其心脏造成一定压力, 患者咳嗽、喷嚏情况可从病房环境护理中得到改善, 而排便则需要相应护理干预, 比如指导患者避免用力排便造成心率加快, 部分便秘患者应提供相应助排便药物。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后焦虑及抑郁情况、生活质量情况。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经心电图检查发现其前期收缩已基本不再出现为显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有改善, 经心电图检查发现其前期收缩有好转为有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无改善, 心脏前期收缩无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利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共分为3项, 即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患者自选一项, 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采用SAS、SDS评估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 總分100分, 分值与焦虑及抑郁程度成正比。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 从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四方面评分, 每项100分, 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特别护理组患者显效40例、有效18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1%;常规护理组患者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8.3%;特别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护理组患者满意42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0例, 护理满意度为100.0%;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32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12例, 护理满意度为80.0%;特别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护理组患者发生用药错误1例、病情反馈不及时1例,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常规护理组患者发生用药错误4例、病情反馈不及时3例,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7%;特别护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 护理后, 特别护理组躯体功能评分、物质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90.35±4.25)、(89.36±5.17)、(91.24±4.17)、(90.37±3.29)、(40.39±5.18)、(39.87±5.17)分, 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79.68±5.47)、(81.39±5.28)、(80.19±6.37)、(79.69±5.87)、(50.39±4.29)、(52.17±7.1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抢救后, 由于其在发病过程中心脏持续性缺血缺氧, 有濒死体验, 其心里依旧存有心理阴影, 长时间担忧再度发病, 继而导致其精神紧张、心理焦虑抑郁, 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8]。而如何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实施的特别护理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各种并发症、不良情绪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别护理, 通过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理、患者基础病情护理等护理方式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特别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特别护理组躯体功能评分、物质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 此次研究样本例数较少, 研究结果无法充分排除小例数的偶然可能性, 因此需后续研究补充例数, 以增加样本例数, 排除实验结果的偶发可能。
  综上所述,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常规护理无法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需针对此类患者病情、心理特点等情况实施特别护理。
  参考文献
  [1] 郑丽娟.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研究. 医药前沿, 2017, 7(3):283-284.
  [2] 陈博.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32):11798-11799.
  [3] 韩月.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9):201.
  [4] 钟敏.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3):564-565.
  [5] 刘凤娟. 循证护理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173-175.
  [6] 陈晓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0):144-145.
  [7] 于颖.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 当代医学, 2017, 23(25):151-152.
  [8] 邢超, 郭瑞芳.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0):108-109.
  [收稿日期:2019-06-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7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