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危重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疼痛护理、机体活动护理、合理氧疗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治愈15例,占50%,好转14例,占46.7%,死亡1例,占3.3%。结论 通过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实行全面、系统的护理与监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目前,在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2009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8~86岁,平均(57.8±10.9)岁。治疗结果:治愈15例,占50%,好转14例,占46.7%,死亡1例,占3.3%
  2 护理措施
  2.1 卧床休息 发病后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AMI患者发病的第1周内病情最不稳定,易出现并发症,故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或减少探视,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心肌耗氧量。病员的洗脸、喂饭、翻身、大小便等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护理操作和治疗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病员休息,并防止压疮和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勤翻身或在受压部位垫气垫[2]。 如患者情况稳定,无并发症,第2周就可以在床上作四肢活动,第3~4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
  2.2 心理护理 重视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由于发病急,心前区剧烈疼痛,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和悲观等心理障碍,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故应首先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安慰工作,有计划、目的、系统地实施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诊治及注意事项[3],减少患者焦虑,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护士在护理操作时,要言语得体,语气和蔼,从而融洽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3 保持大小便通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力排便会增加心脏负担,使病情加重。因此,要向患者讲解床上排便的重要性,使患者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多食蔬菜、瓜果,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少食多餐、避免饱餐,保持每日大便1~2次。进行腹部按摩,给予开塞露或者缓泻剂,以协助排便。必要时可采用清洁灌肠。另外,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尿护理也不容忽视。因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男性患者常伴有前列腺增生,由于排尿习惯改变加上排尿困难,使患者尿液不能排出,紧张急躁使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所以,必须耐心劝导患者保持心情平静,充分进行诱导,必要时进行导尿[4]。
  2.4 饮食的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因心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加上绝对卧床时,胃肠蠕动弱,消化功能降低,应给予低钠、低脂、低胆固醇,无刺激、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快过饱而加重心脏负荷。第1周流质饮食,第2周改半流质,第3周可吃软饭。患病期间应禁烟酒。
  2.5 吸氧 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早期足量的吸氧可保护受损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至关重要。病情严重者氧流量维持在5~6 L/min,待症状减轻可控制在3~4 L/min。连续吸氧时间不少于72 h。
  2.6 疼痛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常有剧烈的胸痛,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因此,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吗啡、硝酸甘油等镇痛剂,及时解除疼痛,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注意临床上异位疼痛心肌梗死患者。
  2.7 应用抗凝剂的护理 抗凝治疗期间,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多见于穿刺点、黏膜,偶见于颅内、消化道和泌尿道。穿刺后可适当延长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必要时可加压包扎,减少并尽量避免多次静脉注射。发现患者有神态的变化,以及大小便颜色、皮肤及黏膜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肝素的用量。溶栓治疗后应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及其心电图的演变。
  2.8 PCI术后观察 对于行PCI术患者,股动脉途径穿刺者在拔出动脉鞘管前后要定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有无皮下瘀血及血肿形成,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患者要定时观察腕关节及手背、手指皮肤的颜色及温度,以判断加压包扎绷带的松紧是否合适,避免过紧后过松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2.9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9.1 专人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其他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时发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及诱发因素。
  2.9.2 心电监测 心电监护是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方法,连续进行心电监测不得少于72 h,以及时发现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度、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及时予以纠治。护士正确识别各种典型危急心律失常图形,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标明时间。充分保证静脉通道的畅通以供急救时给药,准备好所有急救药品及仪器设备如除颤器、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等用物,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3 出院指导
  一般患者4~6周已进入恢复期,病情稳定可出院,出院后继续按冠心病治疗,并定期随防。我们要加强卫生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却诱发因素及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改变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戒烟酒、浓茶,适当锻炼,劳逸结合,鼓励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减少患者情绪激动,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诱发心绞痛及再梗的可能。
  4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如抢救不及时,将危机患者生命。作为一名护士,应具备全面的医疗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护理素质。在护理心肌梗死患者时,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护理,运用一系列综合护理手段,预防并发症及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才能达到救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人民出版社,2002:247.
  [2] 段莹.以家庭为中心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国全科医学,2005,8(14):1195.
  [3] 陶宝明,薛晶,孔春花.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护理学杂志,2005,20(15):62-63.
  [4] 谢军,周淑霞.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及康复期的护理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56-2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7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