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价值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从院前急救至入住CCU,两组在时间上基本没有差别(P>0.05),在抢救时间的有效长短相比,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而言,研究组数据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提升其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有效抢救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182—01
  在目前的医学领域中,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AMI)是较为常见的高危病症之一,其主要成因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不足引发的心肌缺血,最终导致的心肌坏死。主要临床病症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严重时容易猝死,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1。近年来我国该类病症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该病症有发病快、病情复杂、高并发症的特点,患者病发的前24h往往对于抢救治疗与预后有重大影响,能否使用预见性护理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治疗有较高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能够有所准备,也对于确保临床安全、缩短患者病程有重大的意义[2]。本次研究中使用了预见性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研究资料
  选取17年1月—18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按照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其中男女各25例,平均年龄(64.20±4.17)岁,平均病程(5.24±1.37)h;对照组50例,其中男女各25例,平均年龄(63.87±4.12)岁,平均病程(5.28±1.28)h,两组患者入院时间均<7h,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胸痛发作12h以内②患者知情且家属同意③心电图检查至少有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
  1.2 观察方法
  为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具体包括基础护理与常规护理两个方面;措施包含病情监测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对症支持干预等;研究组使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流程如下:(1)对于患者病史及手术史进行询问,并就其外观状态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期呼吸循环状态与意识状态。询问其日常习惯,综合分析其诱发因素;(2)对于患者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等指标的变化,汇报给相关医师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3)对于患者病发时先兆症状的掌握,如出现血压波动与心悸、心绞痛等问题或症状加重,则及时作出处理与解决。(4)患者病发30min内应及时给予溶栓干预,执行皮冠脉介入术,保护患者心脏功能避免梗死范围的扩大。(5)对于患者进行定期健康教育,纠正干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引导患者情绪。干预措施如下:(1)监测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特别是进行溶栓治疗的病人,用药3h左右易引发心律失常,医护人员需及时作出应对。(2)在心电监测中,每15分钟左右记录患者血氧情况与心率的情况,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有无变化,以及其生命体征;对于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密切关注并做好心室纤颤病发的准备,报告医生且准备好除颤仪,准备急救。(3)对于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而言,每天需要卧床休息12h以上,其中谢绝探视,维持其身心的平静状态。若24h后无异常状态发生,则可在床上简单活动,血压正常后三天可在病床轻度锻炼行走。(4)对于患者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进行一定的调整,低油低盐、戒烟戒酒等,树立患者正面情绪,语气轻柔缓解其不适感,保障患者心理健康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入住CCU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3)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于患者出院后进行填写,满分100分,得分≥80分记为满意,<80分记为不满意。总有满意度=满意/组例数x100%;并发症率=并发症患者例数/组例数x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入CCU时间和有效抢救时间对比
  从院前急救至入住CCU,两组在时间上基本没有差别(P>0.05),在抢救时间的有效长短相比,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率对比
  从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而言,研究组数据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目前临床医学中,AMI患者在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下发病时间一小时内死亡率极高;病发时伴有强烈的胸骨后疼痛感,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对于患者的缓解效果并不大,严重时可致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导致猝死,对于患者造成巨大痛苦的同时也严重威胁到了生命安全[4。故而及时或者是超前的预见性护理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意义重大,救治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以后治疗与预后。
  根据相关文献统计[5],近八成的AMI患者有病发先兆症状,一般多为心绞痛加重或新发;也有个别患者有负面情绪增长与濒死感。出现该类特征便可以检出异常情况,及时控制及时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的预见性护理从病情评估与病患数据上可以迅速且直观的发现问题,对疾病进行有效控制降低风险;其次,对于相关知识的普及宣讲以及措施的提前准备,能为患者防护心律失常、负面情绪提供一定帮助,从而最大程度改变疾病预后不良的结果。本次试验中研究组患者的数据普遍优于对照组,也是体现了预见性护理干预重要性。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提升其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孔瑞娟.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7,32(15):45—47.
  [2]王莎莎.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8):125—126.
  [3]姜娜,崔妮妮,王静.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58(24):111—111.
  [4]王灵芝.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54(14):16—18.
  [5]周爱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法中行预见性护理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34(17):84—86.
  [6]马春雷.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4):144—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