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组利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治疗,对比组单纯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8.21%,不良反应5.36%,对比组总有效率80.35%,不良反应14.28%,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脂联素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血压得到明显控制,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血压情况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5..01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临床主要针对患者进行血压的控制,减少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药物治疗是促进患者血压平稳的关键手段[1]。本文对所选高血压患者分别开展氨氯地平治疗,同时对实验组加用替米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月~12月11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对比组,各56例。实验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55~78岁,平均(67.43±10.57)岁,病程5~17年,平均(12.75±4.25)年。對比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56~76岁,平均(65.11±10.89)岁,病程6~16年,平均(11.43±4.57)年。患者均存在原发性高血压,排除用药导致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排除患者心脏、肝脏、肾脏的功能障碍,患者均自愿参与实验,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利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治疗,对比组单纯氨氯地平片治疗。
氨氯地平:在患者入院立即进行氨氯地平片口服用药,剂量5 mg/次,qd,并对患者进行3天的动态血压监测,同时调整用药剂量,但日剂量不可超过10 mg,7日/疗程。
替米沙坦:口服用药,剂量40 mg/次,qd,患者日用药剂量不可超过80 mg/,7日/疗程。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脂联素指标的治疗后表现。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显效: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范围;有效:患者血压下降50%以上;无效:患者血压未见明确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面红+踝水肿+头痛/总数*100%。
2 结 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8.21%,不良反应5.36%,对比组总有效率80.35%,不良反应14.28%,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脂联素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药物降压为主,药物能够促进患者代偿作用提高,改善患者血压的同时,避免患者由于用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临床药物治疗上单一用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相对不足,仅30%左右的患者通过单一降压药物使用,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短期高血压的治疗与控制方面,单一用药的效果较好。氨氯地平是临床最为常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是在患者用药后,能够明确减少患者体内钙离子的内流效果,减少和降低内源性血管加压物的数量,同时能够对患者的外周血管进行扩张,预防患者出现冠脉、肾动脉狭窄,同时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避免患者心肌负担加重。
氨氯地平能够在口服用药后12小时持续作用,并达到药物血药浓度峰值,在50个小时左右下降并排出体外,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大。替米沙坦则属于高选择性、无激动活性的受体拮抗剂,患者用药后,能够明确拮抗AT1,并不会对其他受体产生影响,同时也不会对患者体内的缓激肽造成影响,因此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低,能够在治疗期间取得更高的安全性。
本文对所选高血压患者开展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后发现,对患者进行两种药物治疗,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得到明确提高,尤其患者的血压改善效果较高,能够在稳定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压力较大,单一用药多不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稳定性差,治疗期间患者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姗珊,王毅方.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5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