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验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消渴肾病为消渴常见并证,在西医学称为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时具有“难治愈”、“易反复”等特点。导师南征认为消渴肾病的病机为“毒损肾络”,治疗时应用解毒通络保肾之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消渴肾病;验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1
  祖国医学中的消渴肾病对应西医学糖尿病肾病,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继发的肾脏微血管病变。在现有医学古籍著作中,尚未发现对“消渴肾病”的明确记载,但经过多方查验论证,认为其归属于“水肿”、“肾劳”的范围。传统医家认为其病机是消渴日久,耗气伤阴,以致五脏虚损,气血代谢失常,津液输布紊乱,以致出现水肿、尿浊、乏力、畏寒等症状。导师南征教授以大量古籍文献为佐证,在其多年临床治疗消渴肾病过程中,提出“毒损肾络”的病机学说[ ]。现将临床跟师学习中所见一则病案介绍如下:
  1 病案举例
  刘某,男,44岁,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1年,现应用预混胰岛素30注射液早20 u、晚18 u控制血糖,近期空腹血糖波动于8.1~9.3 mmol/L之间,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泡沫尿、下肢浮肿等症状。现证:多饮多尿,小便混浊,眼睑、下肢浮肿,消瘦,体重减轻15斤,足跟痛、乏力、头晕、足心热、耳鸣、盗汗、夜尿频、纳呆、眠差、大便正常、舌质暗红、苔微黄、脉弦大。辅助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尿潜血(+);FB g:9.0 mmol/L;Hb:8.2%;血脂:膽固醇:7.1 mmol/L,甘油三脂:3.1 mmol/L;肝功、肾功未见异常。诊断: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瘀毒证;根据患者症、舌、脉,拟中药方剂如下:黄芪30 g,黄精20 g,葛根10 g,佩兰10 g,厚朴10 g,生地15 g,知母15 g,黄连10 g,地骨皮10 g,土茯苓60 g,白茅根50 g,络石藤10 g,蝉蜕10 g,白僵蚕10 g,白豆蔻10 g,陈皮10 g,丹参10 g,益母草10 g;每日1付,日3次水煎服。1周后复诊,乏力、头晕症状减轻,余证仍在,舌质暗红、苔微黄、脉弦。尿常规:蛋白(++),潜血(+-);FB g:8.8 mmol/L,嘱患控制饮食,注意休息,续服上方2周。2周后复诊:下肢浮肿渐消、口渴明显,余症减轻,舌质红、苔微黄、脉沉弦。蛋白(+),潜血(0),空腹血糖6.3 mmol/L;于上方中加天花粉10 g以滋津液,续服2周。4诊,患者仍述口干渴,多尿,尿浊,舌淡红、苔微黄、脉弦大;尿常规:蛋白(++),潜血(+-),空腹血糖8.0 mmol/L;患者自述近期工作劳累,嘱其注意休息,予上方去白豆蔻、陈皮、丹参、益母草、络石藤、蝉蜕、白僵蚕,加大黄10 g,生牡蛎50 g,广藿香30 g,姜半夏5 g,每日1剂,日3次口服。1周后复诊,口渴、多饮症状明显改善,小便浑浊减轻,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蛋白(+),潜血(0),空腹血糖6.6 mmol/L,续服上方2周。2周后复诊,无口渴、多饮、尿浊、浮肿等症状,诸症减轻,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蛋白(0),潜血(0),空腹血糖6.1 mmol/L,复查血脂:胆固醇:6.4 mmol/L,甘油三脂:2.3 mmol/L;余辅助检查未见异常,续服上方2周,嘱患者归家劳逸结合,调畅情志,节制饮食。
  按:此患者为消渴病程较久,邪毒入于肾,肾络不固,精微外泻。其乏力,头晕,足心热,耳鸣,盗汗,足跟痛,为肾之气阴两虚之证,多饮多尿,起夜2~3次,小便混浊,为肾气虚,气虚失固,故饮一溲一,精微下漏。黄芪、黄精、葛根、佩兰、厚朴、生地、知母、黄连、地骨皮以益气养阴;土茯苓、白茅根、络石藤、蝉蜕、白僵蚕以解毒通络;白豆蔻、陈皮、丹参、益母草以行气化瘀。病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减用药,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灵活性。
  2 讨 论
  从近年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可以看出,我国已超越西方国家成为真正的糖尿病大国[ ],而糖尿病肾病作为其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在慢性肾脏病的比例也是逐年增加。目前西医多在控制血糖、降血压及限制蛋白饮食等方面进行治疗,这些治疗在改善理化指标方面的确效果显著,但在对症状改善方面,仍有不足。中医在其特有的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的思维体系下,对消渴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见解。南师认为消渴肾病的发病多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欲过度、情志失调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初期为气阴两虚,病程日久,阴损及阳,脾肾阳虚,至五脏气血阴阳皆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浊毒、湿热等病理产物,蕴积体内过多,邪盛而化生毒邪。导师结合消渴肾病病机特点,通过对《内经》中“络”的生理认识,及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研究,以“毒损肾络”的角度研究消渴肾病的病机变化,丰富了消渴肾病的病机理论,治疗时以解毒通络保肾为原则,结合症状、体征,辩证论治,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南 征.毒损肾络所致消渴肾病机理浅说[J].吉林中医药,2007,27(1):8-10.
  [2] 杨文英.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48:812-819.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6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