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在实践过程中,某种程度上缺少有效的人文化的管理方式,制约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基于此,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教育管理要转变和完善教育思路,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展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理念,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改革。本文以教育管理者的角度从人文化的方向,在教育特点、方式、方法等方面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究,期望在新时代,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开辟教育思路,在更大程度上对教育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提升和调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以人为本 创新理念 实践探究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育管理工作要本着“成才须先成人,育人促其成人”人本思想的工作原则,在人性化的核心理念指引下,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整合现有教育管理的资源,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构建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体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日益需求,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教育管理工作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将人本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消极性,现状不容乐观。
(一)教育管理过程缺乏人文性
在传统的班级教育管理方式中,教师处于核心地位,多采用高压式、家长式等刚性管理方法,教师在执行严格的班级制度时,有时并未重视民主参与及学生的独立意识,抑制了学生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
在教育过程管理中,观念存在滞后性,原有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很好融入学生的思想变化及就业指导中,未能及时加入行为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等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创新性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维模式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在教育管理中,面对着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一些思维与行为上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为塑造学生的良好的品行,培养教师与学生间的良好关系,针对社会发展、学生变化,迫切需要教育管理者转变观念,增强敬业精神,充分挖掘激发学生潜能,将“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工作进行前瞻性思考和探索性实践,推动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为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内涵——以人文关怀理念为先导,构建新时期教育管理的新起点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把人本管理和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但必须理解以人为本中“本”的内涵,管理中,要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本着围绕、关心、理解、尊重、凝聚、发展为目标,实行人性化管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身潜能。
(一)深化人本思想内涵,管理中渗透人文管理
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孟时期,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作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最终归宿,这种思想应用到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赋予它新时代的内涵。
1.人本管理——学校
顺应时代发展,将学生视作教育与管理的主体,学校应打破以制度管理为主的格局,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在各类教育活动中,以尊重学生自我选择为前提,对最活跃、最有能动性、最有创造性的学生,强调按学生的基本状况、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不断革新学校管理形式。
2.人文思想——教师
人文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平等、价值和理性,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盡其用,教师在开展班级活动时,从人文角度,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发展,摆脱陈旧教育理念的束缚,想方设法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营造愉悦的育人氛围。
3.人本教育——学生
学生是被教育的主体,要注重开发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实施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教育活动中推广,需要双方共同完成,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其潜能,并自然地接受指导和管理,才能体现大学校园的人文氛围和人文精神。
(二)推行人本思想管理,树立“生命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一直存在严重的“以教师为中心”倾向,而现代教育工作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学生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工作可以依赖的对象。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教育理念不能一蹴而就,可能要通过一生的学习和实践,要用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思想观念指导教育实践,潜移默化地将学生的人本教育视为“生命教育”,倡导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服务者,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树立高职院校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创新以人为本理念的育人模式——以发展式教育为主线,构建新时期教育管理新体系
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核心理念,在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特点的基础下,与学校实际发展相结合,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倡导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等方式,督促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来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教育管理者为主导,关爱、尊重、服务相结合,提高教育管理效能
教育的本质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服务,学校的管理者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管理者要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从强化服务意识着手,起到主导作用,认清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把学生当成教育对象,还要当成合作伙伴、服务对象,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理解和尊重贯穿教育始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开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从内心认为,老师是生活中的朋友、困难时的亲人、学习上的导师,切实保障校园各类教育活动实施效果,促使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以学生为核心,拓展教育渠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校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学校组织的多元化教育活动,推动学生提高自身主体意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要把学生视为参与者,而不是服从者。要本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为方向,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即“管是为了不管”。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建立起管理者与学生友好沟通交流的桥梁,要站在利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了解和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呼声及思想动态,尊重与理解于自我管理之中,统筹兼顾,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促使他们既能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又能及时反映同学的呼声,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发展。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被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教育管理者要冲破陈旧思想的禁锢,深深地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增强实践力,这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基础,也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把职业教育思想渗透其中,教育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融入到未来职业发展中,帮助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素质的教育,使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够同步得到提升。
(四)创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起点较低,进入社会后承载的社会压力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校期间,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对学生适当引导,因材管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指导所有学生朝着一个既定的职业目标努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
四、创新以人为本理念的工作方式途径——以制度体系为保障,搭建新时期教育管理实践平台
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适应教育改革新体制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管理型服务理念,是教育管理者运用理论知识自觉探究社会的发展变化新形势,贯穿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尊重,理解,教育,服务好每一个学生,探讨寻求创新理念实现的最有效的方法途径,优化实施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的创新:柔性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从根本上来说,在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生源质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教育管理不断进行革新,创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教育实践表明,在树立“四理念”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即树立教育超前发展理念,树立教育和谐发展理念,树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理念,柔性的教育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创建系列灵活而又严格的符合学校发展的教育管理制度,实行软管理,促进学生融入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中。
相对于刚性管理来说,柔性管理为软管理,尊重人性,重视民主,人性化管理学生。在运用柔性的教育管理理念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以人性化的方式进行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因材管理,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我管理意识,实现管理目的。
(二)“以人为本”管理体系的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教育管理中,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让思想教育贴近学习生活,发扬学生个性的管理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不代表对学生的放纵自由,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
1.以“实效性”教育为目标——发挥以人为本的实效性到最大化
杜威指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因而,在新时代的高职教育管理中,重视人文精神教育,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营造融洽的育人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最终目的,指导学生高素质地回归社会生活,在走向社会从事工作时,能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具有爱岗敬业的优良品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2.以“人性化”管理为原则——发挥学生自身优势个性特点
军事上,要扬长避短,一己之长,攻人之短。在战事上如此,在教育上亦是如此。坚持以学生需要为本,让学生结合自己个性重新审视自我,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
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差异性,坚持教师角色的转化,对学生以春风化雨渗入原则,提倡教师应尊重与关爱学生,有效地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等,鼓励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激发学生个性的发挥。创造就在身边,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真正实现学生基于自身的实际条件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3.以“微时代”背景为突破口——凸显教育管理时代性与创新性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以网络为载体,微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深入渗透与扩散,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结合“微时代”的背景,教育管理者要提升自身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信息革命为契机,建立网络管理平台,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与时俱进,把思想教育从课上延伸到课外,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灵活性;以学生活动为抓手,借助“微媒介”的独特功能,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运用学生自我管理手段、管理渠道,将学生管理内容融入“微媒介”之中,与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管理思想相融合,紧紧掌握大学生网络教育管理的主动权,优化与创新,提升学生素养。
综上所述,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根源,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各种阻碍与困惑,创新也势在必然。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学校实际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学校管理形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学生教育方式,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督促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强化人本教育实效性,真正引导学生把自我实现的奋斗目标融会到奉献社会的根本目标中去,使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全面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小玲. 鼓励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学周刊,2016(18)132-133.
[2] 季俊昌,马艾云. 人本文化视界下的学校管理创新策略[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52-156.
[3] 刘萍 曹毓刚 张坐省;高职院校学生“311”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21期
[4] 温亚丽. 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1(26)29-30
[5] 龚彦忠;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困境与思考——基于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视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
版);2011年01期
[6] 游金辉,张小明.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促进系部师资队伍建设[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06)595-5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9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