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当今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经常出现,由于大部分老师和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经常重点关注成绩较好的孩子,因而对学困生不大关注或者关注不够,缺少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那么长此以往,这将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关系着素质教育是否成功落实,关系着以后社会是否稳定等,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也就是说,要从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根源上查找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找出一条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本文就小学生教育转化策略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便和同人分享。
  【关键词】小学生;学困生;学困根源;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141-02
  【本文著录格式】田俊锦.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以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16):141-142.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学困生貌似以“一个学校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存在着,有时甚至大量存在着,因而,面对这一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研究解决策略,肩负起自己该有的责任,下面将详细讨论这一问题。
  一、学困生的界定
  钱在森在《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给出这样的定义:学习困难指学生的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教育学家对于学困生的界定,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这三个特征可以作为鉴别是否为学困生的标准:第一,在有资质的医院或者研究机构测试学生的智商下限在90至95之间的,这是一条非常量化的标准,参考性较强。第二,以某个地区(例如甘肃省定西市)代表性比较强的样本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的统一考试成绩平均分为参考标准,假如一个学生的平均分低于25%时,就可以划为学困生。第三,各门科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通过长期观察,如果有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异常,頻频出现错误,经教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后依然发生的,可以认定为学困生。
  二、小学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外在表现以及显著特点
  (一)学习目的不确定,任务不明确
  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学习任务是什么,他们有的认为学习是在给老师完成任务,给家长完成任务,因而,老师抓了就学一下,不抓就放松了,或者甚至不学了,家长在家督促得紧就学习一下,家长忙着顾不上了就不学了,这样老师抓一抓,家长追一追,这些学生就学一学,勉强应付一下,总是这样被动对待着,这种现象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太懒了,其实懒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实质是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任务不明确。
  (二)学习情绪差
  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孩子,每门课堂上,都表现得无精打采,学习情绪低落,主动性学习几乎没有,都是被动听课,哪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也会对提问无动于衷,甚至老师点名让他们来回答,站起来要么不说话,要么说不会,要么低着头或者摇头,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貌似老师的问题和本人没有关系,所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要谈参与思维过程了,甚至认为老师是在故意刁难自己,认为同学在嘲笑自己。
  (三)学习品质上表现差
  大多数学困生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平时学习时自己不主动思考,一旦遇到不会的,就抄袭,或者用手机上的一些软件(例如作业帮)直接看答案,课堂上,老师喂一口吃一口,每当遇到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时,从不独立思考,哪怕是一丁点,甚至直接将答案写上去。
  (四)学习迁移转化能力差
  有的学困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无论是宽度还是广度)有限,造成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储存严重不足,这就导致智力品质差,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几乎不能形成知识迁移。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的状态,不能将知识整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很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转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育教学观念,必须进行分层教学。
  第一,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树立分层教学的理念,以提高每一个孩子的自身素质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教师不应该唯成绩论英雄,更不应该人为地制造学困生,也可以这么讲,在校教师对在校学生的评价,不能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制定一个新的评价标准,更多关注孩子的过程性评价,注重过程性成长,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分层布置作业。在分层教学和分层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关注个体性差异,尽量真实准确地研判每个孩子的发展潜力,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学生体验不同角度的成功喜悦感,用这种方法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第二,对班级中的每个同学实行公平化的教育。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老师上课时或者在课外辅导时,注意力会集中在成绩优秀的孩子身上,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这种现象有所好转,但以目前笔者调研的学校来说,关注学困生的程度还远不够,每位科任教师(当然包括班主任)必须要拿出一半的精力来关注学困生,因为他们相对来说是弱势群体,所以从心里更需要老师的加倍关心与呵护,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需要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浓浓的爱的,他们会将这种爱转化为自己进步的动力。
  第三,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运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尽量做到不留一个落伍者。如果一个班级中出现大量的学困生,教师必须要思考原因,根据产生的原因首先该认识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即“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就是课后自我反思,最终帮助学困生建立起知识的基本结构,既要有面向全体的共同要求,又要有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怎么样进行自学,也就是授之以渔。
  要做到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自学的习惯。这样,不管是班级中的优秀学生,还是学困生,就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一旦有进步,就应该鼓励、引导,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或任务发展需求,不能刻意拔高教学目标,一定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想着满足学生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应该牢牢记住,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要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路人,一名引导者,一个指路人。
  其次教师必须帮助学困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因为其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目标过高,会让学困生望而生畏,目标过低,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不能对自己合理定位。所以构建正确的目标体系,是转化学困生关键的一招。
  最后是沟通情感,给学困生最大程度的爱心。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模仿性特别强,并且教师的鼓励和赏识对他们来说,非常在意,这是小学生童心的鲜明特征,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运用好这一规律进行教育教学,用赏识教育,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在具体实施中,教师一定要真诚,充满爱心,如果虚情假意地鼓励孩子,迟早会被孩子察觉到,这样就会弄巧成拙,挫伤孩子的上进心及其自尊,这个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措施策略非常多,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让教育事业不断前行,更好地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培养出祖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奉献一份自己该奉献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钱在森.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2]刘毅.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3(24).
  [3]陈国起.如何让学困生从计算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浅谈小学低段学困生计算薄弱的成因分析及提高策略[J].学周刊,2012(29).
  [4]马彩虹,万地春.浅谈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方略[J].黑龙江教育,2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5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