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导图在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增“名著导读”模块并且辅以方法指导,旨在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让学生扎扎实实阅读,提升文学素养。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是费时、费力、低效,语文教师在保护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能提出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学习的各个方面,如果能有效利用,可以很好的提高阅读的质和量。本文主要探讨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具体运用,想给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开展提供一条思路。
  关键词 名著阅读 思维导图 中考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和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新增“名著导读”部分,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七到九年级名著阅读共36部中外名著,其中,必读书目12种,自主推荐阅读24种。这就将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量落到了实处,要求学生扎扎实实阅读,提升文学素养。而中考语文中名著阅读稳定占据10分左右的分值,更是告诉考生,要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才能在中考中取得胜利。
  然而,眾所周知,名著阅读一向是考生的难点,世界文学浩如烟海,即使中考制定了阅读书目,要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完成这样400万字的阅读量,还是很有困难。而且,很让人尴尬的一点是,当初明明认认真真读过去的,还做了摘抄,写了心得,但是,到初三再次遇到的时候,还是一脸懵懂,忘记的速度高过记忆的速度, 如何改变名著阅读费时、费力、低效的现状?我在阅读中引入了思维导图。
  2思维导图及其优越性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先进的思维工具,它的有效性在于它多样的形状和形式。思维导图从中央发散出去,运用曲线、符号、词汇、颜色以及图片,形成一个完全自然地有机组织。
  思维导图法的树状结构和网状脉络,让思绪的层次更为分明,更加结构化,也提升了逻辑和批判力,加上图像、色彩的使用,更滋长了审美的素养和创意的激发,因此,思维导图是一种在阅读写作时,有助于理解、分析、综合、评鉴、创造的好方法,对记忆力的提升也有相当大的帮助,特别是由学生自己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内心的想法呈现出来,进行主动且有意义的学习,这对阅读理解与写作构思,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名著阅读中引入思维导图的优势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已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尤其是用思维导图打开写作思路,已经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是,将思维导图用于整本书阅读还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就我掌握的资料,有胡雅茹的《思维导图阅读法》,是通过思维导图对单篇的文章进行解构,《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许多指导建议,也收集了交流展示课,重在主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研究、背景分析,但都没有涉及对整本书的结构的整体把握。而我在课堂上指导阅读的方法是在语文教材已经给到的方法如专题探讨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对全书做一宏观的把握,我发现,这样做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3.1思维导图用于把握整本书的结构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总共收录了十篇描写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的文章。我要求同学们在一周之内通读全书,并完成思维导图。中心图案是个性化的,有的同学画了鲁迅先生的头像,有的同学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的封面,然后五篇文章为一组,以文章题目作为导图的一级分支,如《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级分支,二级分支分别为人物、事件、情感。人物是阿长,三级分支可以概括阿长的外貌特点、性格特征。如外貌是黄胖而矮,性格是朴实、勤劳、可爱。事件可分为五个分支,(1)爱说闲话,由此可以看出她饶舌多事;(2)睡觉摆大字,可以看出她粗俗;(3)元旦送福橘,可以看出她热爱生活;(4)讲长毛故事,可以看出她愚昧迷信;(5)买《山海经》,可以看出她淳朴善良关心我。情感变化是本文的一条线索,可以分为五个分支,依次是不大佩服(粗俗迷信),产生敬意(讲长毛故事),逐渐淡薄(谋死隐鼠),新的敬意(买《山海经》),怀念赞美(纪念阿长)。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基本掌握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即便忘记,再打开看看也能很快回顾起来。再比如《狗·猫·鼠》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叙事不多,主要用杂文笔法写了自己仇猫的原因,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学生可能没有读明白,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二级分支两条,分别是仇猫原因、讽刺对象,三级分支写仇猫的具体原因,归结起来有四点,天生一副媚态,玩弄自己猎物,耳朵边净嚷,吃了我的隐鼠。讽刺对象是谁呢?是像猫一样口是心非的人,比如现代评论派。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清晰了许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脉络会清晰许多。
  3.2思维导图用于复述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不仅可以理清全书的脉络,还能帮助我们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樊登读书里面,樊登老师每次讲书的时候都是只带一张脑图,就可以把一本书的精华讲出来,讲45分钟,思路非常清晰。我想我的学生用思维导图应该也可以把整本书的内容讲出来,所以我在班级读书活动的时候都会要求画出导图的同学按照自己的导图,复述本书的内容。因为每个同学的关注点不同,他们画出的导图也会不同,但书的重点是不会错过的。比如我们进行《苏东坡传》的阅读活动,有同学就把这本书分了四个一级分支,分别是人物简介,政绩,文学,仕途。人物简介里包括苏轼的基本信息、成就、爱好、个性。从这些里面我们已经知道他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了。政绩这一块分了六个二级分支,分别是杭州、徐州、颍州、武昌、惠州、儋州,分别列举了(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82页)他在这些地方为政期间所做的实事。文学主要以地点分类,在西湖,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在密州,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在黄州,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仕途方面主要写了他一生三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还写到了他的一位政敌——王安石,因为《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着墨较多,所以这位同学在这里做了一简单评价,说他们两人既是政敌又是知己。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内容是很丰富庞杂的,而学生能用思维导图将这本书做一梳理,而且这份梳理囊括了苏东坡的一生,再通过复述的方式重温内容,加深理解记忆。可见,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优势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3.3思维导图用于中考阅读复习
  学习是循序渐进不断积累不断重复的过程,重复有助于信息的回忆,记忆力只有通过锻炼和训练才能表现良好。从初一就开始培养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内容的能力,会让学生的思维有质的突破。然而,一本书毕竟不是一篇文章,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再去反复阅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印象再深刻的内容也会被逐渐淡忘,到了初三汇总各个知识点的时候,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关于作者和书的信息,我们还能记得什么?当名著阅读费时、费力、低效的困惑再一次席卷而来的时候,思维导图再一次显示了独特的魅力。因为思维导图是用形象记忆的,它的鲜艳的颜色可以再次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它把一整本书的内容浓缩到一张纸上,所以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唤起学生的记忆,复原书本的主要内容。因为思维导图采用关键词记录法,所以写在上面的都是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名著阅读的考点,所以它可以有效解决名著阅读中的知识点。综上,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广泛运用于中考名著阅读中。
  4结语
  将思维导图引入名著阅读这一探索已经实践了一年时间,我发现思维导图在梳理情节脉络、把握人物形象、进行主题分析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将学生三年的阅读导图收集起来,用于中考名著阅读习题攻关,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回想,理清考点。最最重要的是,在反复地训练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能很快地梳理一本书的脉络,分清主次,更快而且更清楚地看出一些主要思想如何彼此关联,从而切实有效的提升了阅读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将思维导图引入名著阅读,配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部分的专题探究,再结合每本名著独具的特点进行演绎,是不错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提升阅读的能力。
   基金项目: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浅谈思维导图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中的运用,课题立项号:BY[2018]G236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
  [2]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