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财政政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经济贡献度,得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趋于发达国家經济发展道路,建立人类共同发展经济体的关键,以及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突破难关,由装备制造业大国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强国迈进的结论,并重点探讨了为实现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地发展和深度融合而出台的财政税收政策,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财政政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1-015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12.0;F426.4        文献标志码:A
  1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经济贡献度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不断进行着产业优化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装备制造业承担着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重要角色,对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经济贡献度很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大而不强到高精尖的艰难发展过程。如今,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已进入到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化的阶段,正在经历从大到强的艰难转变,必将实现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的最终目标。
   2009—2012年,装备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持续在50%以上。在2010年达到顶峰,该年装备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7.4%,同年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为3.6%,服务业对国内生产的贡献率为39.0%。装备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是农业的15.94倍,是服务业的1.47倍,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2014年,装备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与服务业基本持平,均约为47%。2014年后,由于国内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逐步上升,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有所上升,装备制造业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但并不代表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下降,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驾齐驱,仍为拉动国内经济总额增长的两大支柱产业。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虽遭遇了上升瓶颈期,但这是工业化后期的一般规律,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来扶持其进一步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是国际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主动变革。
  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经济贡献度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飞速发展,带动国内GDP的快速增长,不断提升我国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服务业走过低迷期,步入发展“快车道”。到2015年,我国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3%,超过同年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现如今,发达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主体已经由工业产业转换为服务业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服务业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要高许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3[1]。
   我国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2010年后保持逐步增长,2015年突破50%达到53.0%,2016年达到57.7%,2017年达到59.6%,2018年达到59.7%。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慢车道”到“快车道”的飞速行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不受重视,服务业发展缓慢,1952年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仅有195亿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逐步增加,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由此可见,我国服务业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支撑下,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形势,产业机构明显优化,比重持续上升,经济贡献率逐步增长。同时,服务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为国家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表现出与制造业产生高度融合的可能性。国外Nike公司只保留核心的气垫技术由自己生产,其他生产工作交给外包公司等,促使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要实现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就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脚步,补齐这块短板。为了补齐这块短板,我国陆续出台了许多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以此营造健康的财政税收环境。
  3.1  加大财政投入,促进两大产业升级和融合
   政府财政投入的支持,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通过采用政府技术改造项目补贴、政府技术改造项目贴息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资金投入,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并有效结合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两大产业的升级融合。基于此,要提高政府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实施财政资金投入新方式。采用企业设备投资奖励、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基金等形式,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力度,推动制造业走向制造业智能化和制造业服务化,加深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力度,促进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
  3.2  调整税收政策,加快两大产业发展和融合
   我国一直致力于调整税收政策,减缓制造业发展的压力。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增值税政策的调整降低了税率,极大地减少了税收压力,提高了企业对高精尖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增值税政策的改革对服务业造成了有利的影响。增值税率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效果并不显著。这是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制定的税收政策,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增值税率也不尽相同。邮政业、铁路运输业、水电力供应等生产性服务业受到国家垄断的影响,政府对这些行业的财政税收政策有着特别的政策偏好,造成了不同地区间、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间的差距。优化税收政策,缩小行业间的差距,使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地服务于装备制造业,加快两者融合,长此以往可以改善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效益。
  3.3  健全税收法律体系,保障产业发展和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量税收政策的出台,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现行的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优惠税收政策几乎涉及了所有税种,但这些税收政策大多数是以意见或通知的形式出现,立法层次低且缺乏稳定性[5]。因此,必须健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法律体系,将现行的规章制度形成法律条文,并且从全局出发制定统一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税收政策。
   要研究制定规范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的出口退税法律法规,扩大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的退税目录,减少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生产压力。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效果,以此更好地服务于装备制造业,最终实现制造服务产业链向中高端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新菁.浅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20(1):77-78.
  [2]陈琛祎.政府财政支持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1):76-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8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