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农村金融业务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国家提出以乡村振兴为发展战略后,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以金融科技为手段,通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业务,实现在其农村金融的蓝海目标,同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借鉴建设银行“裕农通”在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及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国有银行应根据自身特色与业务长板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村镇政府部门业务需求、生活缴费业务等要素进行产品设计金融创新;通过丰富便民服务、打造客群产品的专属服务、在农村树立银行品牌形象、打造智慧农村生活等项目提升裕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户体验。
  [关键词] 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建设银行;裕农通
  [中图分类号] F8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6-0109-03
  2017年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三农”发展进一步提升到重要战略位置。2019年国家又发布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就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银行业也在提供涉农信贷支持、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深化乡镇政务合作、促进农村地区金融建设等方面开启了新篇章。
  一、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渐进演变的过程。当农村人口增长率超过城市人口增长率,而城市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那么剩余劳动力就会向城镇转移,农业发展就会产生停滞,从而影响工业停滞(袁航,张金山,2018)。费一拉模型发现,金融是工业农业部门实物交流的附着物(许月丽,翟文杰,2015)。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是核心。早期的储蓄部门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村镇银行、农业银行等主要根据国家要求吸收储蓄,为城市化建设发展积累资本。因此,城镇的发展会抑制农村发展,从而出现“金融抑制”,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虽然对农村各部门有信贷支持,但支持力度很小,支持范围也有限。近年来,国家主张发展普惠金融消除贫困,在出台系列政策与措施后,农村金融经济也取得了一定发展。截止2019年6月末,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99.20%,比2014年末提高了8.10百分点;助农取款服务点82.30万个,涉农贷款余额34.24万亿元。农村金融能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原因有:
  (一)国家政策发展变化
  国家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后,要求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广泛动员银行业、保险业为农村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优惠以促进农村金融经济发展。同时,通过货币信贷政策、差异化监管政策、财税政策三大政策促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实施定向降准、完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政策、发挥对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的资金投向、利率传导功能来强化正面引导作用。差异化监管政策主要采用强化监管考核,通过对小微企业、涉农贷款的差别化监管指标体系的建立将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纳入监管评价体系来约束负面作用。财税政策方面:准予银行税前扣除涉及普惠金融业务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对符合银行条件的支农支小信贷利息免征印花税、增值税、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
  (二)国有银行战略发展变化
  受国家政策影响,各大国有银行纷纷将“三农”业务发展纳入自身战略发展规划,并作出相应发展对策与金融工具的创新。将农村市场发展作为其自身经营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是由于銀行业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而原有的市场份额占比增长缓慢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进一步业务竞争;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作为当下金融推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和谐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也是商业银行顺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途径。大中型银行深化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机制和内部考核指标,调整贷款政策、贷款利率向小微企业、农村农户倾斜。例如,工、农、建、交行相继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采用“补贴”定向激励普惠金融业务、将互联网与普惠金融业务结合发展;对电子渠道业务适当减免手续费等。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更好得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经济。主要有以下:
  (一)农村人口发展变化
  农村经济发展中,人口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农村正面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常住人口规模缩减、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措施及城乡人口迁移造成。目前来看,农村人口总量占比在40.42%(2018),从城镇、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对比来看,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数量远超过城市老年人口数量(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经济已经逐渐步入银色经济时代,老年人口总量庞大,且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因此,人口老龄化挑战将会在农村地区首先出现。如图1所示。
  (二)农村经营单位变化
  农村中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2016年),我国农业经营户超2亿,农业经营单位204万个,农民合作社总数179万个(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91万个),农业经营户20743万户(含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从普查结果看,近年来我国农村“三农”情况发生了积极变化:农村整体环境得到较好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阶段性提高,农业基础不断稳固,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农村金融业务的服务与支持,金融作为工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附着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各类政策、补贴措施向“三农”倾斜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由图2可见,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开始都在逐渐提高,其中,东部地区提高最快,西部地区较缓。未来全国农村居民对于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成为必然。如图2所示。   三、建行“裕农通”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一直秉承“二八”定律,往往忽略长尾客户。在国家提出普惠金融战略后,建设银行提出“第二发展曲线”与“长尾客户”经营理念,将普惠金融应用到基层客户群体、弱势群体中,让绝大多数居民能够享受金融服务所带来的福利与收益。在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中,建设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两点来发展:
  (一)金融科技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金融科技是传统业务延展向普惠金融业务的重要实现手段,并且逐渐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不但能大大节约经营成本,还能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同时提升客户体验。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问题解决中,金融科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商业银行在农村的物理网点布局往往有限,这使得较偏远、边缘地区无法享受基础金融服务,影响农村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也影响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画像、互联网科技等功能连接城镇与农村,通过提升基础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经营单位融资效率、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等渠道实现城乡协调区域发展。
  过去,建设银行发展小微企业(含农村经营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按照大型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但小企业分布散、数量多,在经营过程中资源占用较大,消耗大,且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建设银行以金融科技支撑业务平台的方式经营,通过使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结合各分行区域特色推出了多种互联网自助信用贷款、理财保险、支付结算等产品,其风险可控、企业融资效率高。因此,通过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产品,根据客户需求、行业特色、风险成本创新金融产品,使金融服务可得性得到持续提高,同时降低资本获得成本。
  (二)创新“裕农通”发展农村金融业务
  “裕农通”是建设银行在未设立网点的地区,与当地第三方合作而设立的助农金融服务点,主要为城镇周边农村及偏远地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理财保险、小额存取款等金融服务,同时也进行助农扶贫商品交易活动。“裕农通”以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为指导思想,通过使用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等手段来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普及,改善农村居民生活,促进农村金融经济发展。例如,“裕农通+(农村电商、智慧政务、特色产业、通讯商)等多种创新合作模式。随着支付手段不断创新,大多数农村也实现移动支付,因此老年群体就迫切需要改变原有思想观念,在面对老年群体的业务处理中,“裕农通”也能以简便、易懂易操作获得老年群体的青睐与赞美。建设银行通过“裕农通+农理念,结合各地乡镇、村头设立服务点服务地方农业企业,农业个体经商户,乡镇农村居民;通过创新适用农村环境的信贷产品、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实现降低农村金融成本,达到城乡金融服务交叉渗透,人人享受金融服务的目标。另外,“裕农通”通过平台也能将国家政策,金融欺诈等金融知识普及到农村,扩大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比如开设裕农学堂,让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充分走到农村中去,实现人人金融知识普及。截至2019年6月末,建设银行拓展“裕农通”服务点累计24.4万个,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乡村覆盖率超过33%。建行定点扶贫村覆盖1291个,除西藏个别高海拔、极度艰苦地区外,建行定点扶贫的31家分行已实现全覆盖。
  四、国有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对策
  农村金融经济发展依然是发展之重,未来“三农”发展依然需要以地方政府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逐步实现城镇村一体化,产业人口交叉滲透,彼此推动。可以采用城镇向农村辐射,农村围绕城镇发展模式。打造如养老休闲产业、养殖种植业等能够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产业,通过产业吸引人才,人才发展农村,产业调节农村人口数量、年龄比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外,经济发达地区应鼓励农村优生优育,放开生育政策,增加农村人口数量。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降低涉农贷款利率,扶贫再贷款,降低融资成本。作为开办农村金融业务的国有银行,一方面承担普惠金融社会责任,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防范金融欺诈;另一方面通过金融科技+、数字普惠等手段积极参与农村金融经济建设、信贷投放,金融投资产品配置,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普惠程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细分金融需求创新自身特色
  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各类经济主体金融需求呈现差异化、个性化特征。首先,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县城、乡镇、村落不同地域具体情况,以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策略。比如,在经济发达的乡镇,各类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园、科技园、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新兴农业主体将是未来的潜在优质客户,商业银行可以依托其为合作服务点,为其提供丰富全面的金融产品以支撑其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同时向周围农户辐射金融服务产品。其次,根据各村特色、人口数量及人口年龄结构比重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特色服务。服务可以突出亲民、效率等特点,可以联合农村村落精英(零售部、卫生诊所等)共建惠农服务点,利用“熟人社会”,以定位农村网格模式,采取1人服务多村落手段等。
  (二)金融产品设计差异化
  农村金融经济基础薄弱,创新发展的信用模式落后,很多村劳动力缺乏,农产品可担保范围小,信贷可得性差。国有银行应当针对不同层次金融需求和不同类型服务渠道,有侧重地开展并创新差异化金融服务。根据农村经济体不同特征,可以采用多种模式协同创新。设计出发点可以根据农村经营体、农户资产负债特征采用信贷产品或组合产品。国有银行应承担起健全推动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的的头雁功能,保证农村信贷资金安全性,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对于县域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制造项目,可以利用绿色信贷政策、排污权、碳排放权抵质押等金融业务支持。在面向中高端农户,可以依托惠农服务点提供农户贷款等特色服务。比如,与地方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对符合政策支持的专业农业企业提供批量化融资支持;对优质专业大户、产业链上下游农户可通过建立“白名单”推出专项小额无抵押信用贷款;针对农村种植大户,示范企业可以采用“信贷+保险、信贷+期货、信托、理财产品等。   (三)智慧农村生态金融构建
  针对农村经济环境变化与农村居民的日常增长的生产生活金融服务需求,选取设计贴近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金融服务方案。例如利用委托代理点或自助银行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如转账、代理缴费(日常水电费、社保费用的缴纳)、小额取现、保险、理财投资等服务。例如,建行山西分行推出“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后,覆盖全省行政村2.5万个,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另外,山西分行与省政府合作开发的智慧政务平台“一部手机三晋通”APP中涉及254项高频民生事项移植到“建行裕农通”APP中,将“裕农通”服务点作为农村“智慧政务”服务点,实现农村居民在农村即可办理社保缴费、报销收费、异地就医等政务服务,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结语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新形式新特征产生,国有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特色与业务长板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村镇政府部门业务需求、生活缴费业务等要素进行产品设计金融创新;通过丰富便民服务、打造客群产品的专属服务、在农村树立银行品牌形象、打造智慧农村生活等项目提升裕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户体验,进一步实现农村蓝海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周华.中国农村人口变化与乡村振兴:事实特征、理论阐释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4).
  [2]李泉,张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70年:演变逻辑与现实选择[J].金融发展研究,2020(1).
  [3]杨哲,黄迈.基于社区银行视角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创新及政策支持建议[J].南方金融,2019(520).
  [4]严继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银行家,2020.
  [5]燕翔.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和问题[J].现代管理科学,2019(12).
  [6]本刊编辑部.建设银行:拥抱新金融时代探索大行社会责任新实践[J].中国银行业,2019.
  [7]李思影.以创新推动普惠金融战略落地——谈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普惠金融战略[J].区域金融研究,2018(554).
  [责任编辑:王凤娟]
  [作者简介]  张斓弘(1984-),女,浙江金华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貨币银行、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
  [基金项目]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发展基金项目(2018GR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1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