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独立类型,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才培养模式则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重要纽带,是有效培养和输出人才的关键环节。为地方培育所需人才,始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内蒙古高职院校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自身的人才优势来实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本文着重于研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水平,着力为内蒙古经济建设打造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内蒙古;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B-0125-03
  自我自倡导实用型人才培养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备受关注。近年来,内蒙古职业教育取得积极进展,培养培训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内蒙古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普遍共识:既能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又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新时代培育更多的新型“大国工匠”,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结合内蒙古实际,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自治区经济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鲜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養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边学习、边试验、边消化,与时俱进、快速发展,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新路,即“一体化”模式,被凝练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国家不同,学校不同,要实现的教育目标不同,需要采用的教育模式也会存在差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上先进的培养模式仍有一定差距。因此,针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面过窄,在培养方式上轻基础重专业、轻能力重知识,培养的学生只能在相对狭窄的专业领域内发挥作用,对知识和技术缺乏基本的综合、重组和创造能力,基于此,国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高职院校也逐渐开始了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高职院校从单一技术型人才培养转向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在传授实用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的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在就业中凸显竞争优势。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做出具体要求,标志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同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工作方案,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自此,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的热点。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全面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随后,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2015年至2018年,教育部公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结果中,包括骨干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项目,内蒙古共有21所职业学院60个专业入选。2015年至2019年,教育部前后三批遴选试点高职院校,内蒙古共有八所职业院校入选。2019年教育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中,我区共有三所职业院校入选。这标志着内蒙古职业院校的发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职业院校由于其专业特殊性,以及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处于浅、中层次的起步阶段。
  目前,内蒙古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现代学徒制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单一存在,大部分院校都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融合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可以根据以往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选择地进行融合创新。学生在学好本职专业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多种技术技能的同时,做到融会贯通,在社会的实践工作中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成交叉的知识体系。
  三、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等职业教育遵循应用知识的学习实践逻辑,侧重知识的技术型、实用性、建构性和实效性,主动依托行业、对接职业、瞄准就业,注重与企业开展合作与人和协同创新。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理念的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时代环境调整教育模式,以符合教育国际化要求,需要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要突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跨学科培养,使学生的能力不再局限于本专业,而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在实践领域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实践的角度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启动科研模式,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环境要宽松,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地位。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条件。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将培养创新人才落到实处,对于社会实践所发挥的作用高度重视,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在专业领域还具备创新能力,如此形成创新教育环境,高等职业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逐渐趋近国际化水平。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方法的创新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学科建设,其直接关乎到学校的层次以及人才培养的水平。在院校的专业建设中,要将地区性突出,还要体现出通用性,同时还要突出独特优势,将地區教育特色呈现出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要具备较强竞争力,就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调整中要考虑到地区产业结构,还要符合学校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将专业领域扩宽,不断强化本校的优势学科,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诸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等。在综合人才培养中,学科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交叉学科形成,在教学中就要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专业人才培养重新定位,使得学校的学科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主动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带动专业人才培养现代化,以国际化引导标准化的专业建设,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
  (三)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创新
  内蒙古高等职业院校走创新发展道路,对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人才培养中勇于走创新道路,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教学模式也积极创新。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有摄取新知识的欲望,也要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合理引入新知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教师要对参与社会活动具备积极意识,强化科研能力,了解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动态,对学生有较强的管理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不同之处在于,不仅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教育,还要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而后者是重点。院校要紧紧抓住课程体系改革这个主线,对于理论教学体系不断优化,还要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调整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发展。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要满足社会需求,就要从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技术教育,而是更为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学生所掌握的技术以及所具备的能力在职业岗位中扩展和延伸,做到触类旁通。高等职业院校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对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之后,要着眼于综合人才的培养,扩展教育领域,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提高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中,要按照教育规律执行,还要考虑到人的发展,对于自身的教育性质和教育发展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在教育上不断创新,构建新型的人才教育体系。而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这些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刘成柏,吴永革,陈妍.以兴趣培养为导向,以国际高水平学术竞赛为依托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2).
  [2]游明伦.学科缺失:高职教育专业内涵发展之“短板”[J].职教论坛(南昌),2018,(9).
  [3]杨松,郭登峰,薛冰.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及问题分析 ——基于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大数据分析[J]. 文教资料,2018,(7).
  [4]吴红,曲良谱,李霞. 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学分互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2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