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桗栘嫁接育苗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桗栘是云南省的一种特色水果,其需求量随着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逐步提高,普洱市各地农民开始对桗栘开展大面积种植。但是各地区云南桗栘嫁接育苗技术存在差异,导致人工种植的云南桗栘品质太差。基于此,对云南桗栘嫁接育苗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以确保云南当地桗栘的种植品质可以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云南桗移、育苗嫁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723.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91
桗栘一般生长于高海拔地区,在云南省分布极为普遍,是当地具有特色的水果之一。中医学认为食用云南桗栘可以活血化瘀、健脾开胃,其树皮和鲜叶捣烂外敷能够治疗骨折伤和烧伤等。因此,桗栘在云南省具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基于此对云南桗栘嫁接育苗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材料
实验主要设计了不同配方的基质,这些基质的配方主要由以下5种材料组成:草炭、蛭石、珍珠岩、红土和腐殖土。
1.2 试验方法
实验由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进行。该研究所为了能够找出适合这种水果生长的土质,分别在不同的土质上进行了育苗实验。同时采用因素实验设计的方法并以半年内生长苗的苗高、地径作为测量标准进行了数据分析与对比。
1.2.1 育苗
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分别在不同基质上进行了育苗实验,并以在红土上进行种植的水果苗作为对照组,最后以半年内生长苗的苗高和地径作为测量标准与对照组的生长苗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相应的实验数据和结论。
1.2.2 苗木管理
将所配制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肥液浇灌在云南桗栘苗根部周圍,同时确保每株生长苗都能够浇施同样多的肥料液。
1.2.3 嫁接
工作人员主要采用了两种嫁接方法,分别是切接和劈接。切接法是嫁接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枝接法,主要用于一些枝干较粗的树苗。先将砧木于近地面树皮平滑处剪断,在砧木断面一侧下切长3~5 cm,然后将保留1~2个饱满芽的接穗插入砧木,对准双方形成层,严密绑扎并埋土保湿,接穗外露1~2芽。劈接法是先将砧木苗去掉心叶和生长点,而后用刀片由苗茎的顶端把苗茎纵向劈一切口,把削好的苗穗插入并固定牢固后形成嫁接苗。根据砧木苗茎的劈口宽度不同,劈接法分为半劈接和全劈接两种嫁接形式。
1.2.4 苗木的出圃
为了有效避免因苗木本身质量的差别而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苗木出圃之前研究人员依据其质量标准对嫁接苗木进行了分级,只有当苗高>80 cm、地径>0.8 cm的苗木才可以合格出圃。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桗栘种子出芽规律
将云南桗栘种子播种在小拱棚内河沙苗床上。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发现,种子在播种后的5~7 d之后开始发芽,15~20 d进发芽的高峰期,直到30 d左右之后种子发芽结束。
2.2 云南桗栘苗期生长规律
2.2.1 桗栘苗高生长规律
对云南桗栘苗期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依据所收集的数据显示,该果苗的苗期生长规律为:树苗在3月逐渐进入生长期;4月达到生长高峰期;最后进入到生长平稳期。
2.2.2 地径生长规律
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肥会对树苗地径的生长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经过系列的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发现使用
4 000倍生物肥时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该树苗的地径生长。
2.3 苗木管理效果
2.3.1 微生物肥浓度对苗高的影响
如表1所示,为不同生物肥浓度下的桗栘苗高。微生物肥浓度为4 000倍时,桗栘苗高净生长量最高,且随着浓度倍数的增大,桗栘净生长量也随之增大。
2.3.2 微生物肥浓度对地径生长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生物肥对地径生长的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如表2所示,为不同生物肥浓度下的桗栘地径生长量。微生物肥浓度为4 000倍时,桗栘地径净生长量最大,且随着浓度倍数的增大,桗栘地径净生长量也随之增大。
加强对苗木的管理,可以有效促进苗木地径和苗高的生长。实验数据表明,对树苗进行试用4 000倍的微生物肥时,能够促使桗栘苗高和地径迅速增长。
2.4 嫁接成活率
2.4.1 嫁接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
如图1所示,侧接比劈接的成活率更高,侧接成活率为85.84%,劈接成活率为74.17%。
2.4.2 嫁接时间对成活率的影响
嫁接时间也是影响果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其对果苗成活率的影响如表3所示。通过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12月嫁接树苗的成活率最高,而2月嫁接果苗的成活率最低。
3 结论
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当微生物肥的浓度为4 000倍时,果苗的生长高度和地径生长最好;采用切接的嫁接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果苗的成活率;12月进行果苗嫁接可以大幅度提高成活率。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0-02-15
作者简介:李智慧(1978—),女,云南宁洱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木种苗培育与林草病虫害防治。E-mail: 124984722@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3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