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据库原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与行动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晓霞

  摘   要:201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发布《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总结中国慕课建设的重要性。《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按照中国慕课大会要求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围绕育人建设、立足专业建设、依靠教师团队建设;用创新方法、注重实效;推进本校学生学、服务全国同类院校学生学、拓展全民学;同时监管课程质量,监管课程服务。
  关键词:慕课  监管课程质量  监管课程服务  金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c)-0195-02
  Abstract:In April 2019, wu yan, director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China mooc action declaration", summar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ooc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course "database principles"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 mooc conference. Centered on educ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relying 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Innovative and results-oriented;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the 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y, serve the students of simil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and expand the study of the whol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supervision of curriculum quality, supervision of curriculum services.
  Key Words: Words:moocMooc;Monitoring course quality;Monitoring course services;Gold class
  1  選题意义和应用前景
  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第一次提出“金课”。大学生要有效的“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质量是慕课的生命线”。教育部将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研究制订政策和标准,推动优质慕课建设。如今,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共计2亿多人次“打卡”慕课学堂,较2017年增长2.7倍,其中近一半是社会学习者;上线慕课数量约12500门,增加近3倍。同时,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正在建立,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慕课自诞生起就被寄予了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催生新的教育生产力的厚望。慕课带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正为不同层次、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用“质量为王、公平为要、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 ”总结了中国慕课建设的重要经验,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中国标准”——推进慕课质量管理和学分认定、开展跨地区和跨校的协同教学、创新教师团队组建模式、重视学习反馈与评价、建立跨区跨校慕课联盟等具体举措被明确提出。
  有了“中国速度”后,中国慕课将成为质量最有保证的中国“金课”。
  《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按照中国慕课大会要求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围绕育人建设、立足专业建设、依靠教师团队建设;用创新方法、注重实效;推进本校学生学、服务全国同类院校学生学、拓展全民学;同时监管课程质量,监管课程服务。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形成主客对立的关系,在授课中学生的差异性被忽视,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MOOC教学模式实现优势互补。“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今主要考虑的教学改革模式。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MOOC的研究源于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推出的一门公开在线课程,MOOC-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载夫·科米尔、国家通识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的布莱恩.亚历山大教授第一次提出。他们应用MOOC概念开设了第一门真正的MOOC课程: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Online Course。MOOC概念提出后,短短几年间,MOOC热潮席卷全球,各高校纷纷推出或正在计划推出自己的MOOC,甚至是开展专门的MOOC项目。2009年、2010年分别有2门、1门开放课程开设。   2011年是真正引起广泛关注的一年,有19门课程相继开设。同年,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门叫“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在线课程,这门在线课程注册人数达到了160000人。MOOC在2012年迎來爆炸式发展。同年9月,Udacity共开设12门在线开放课程。同年,Coursera. edx平台也被建立,在MOOC的迅猛发展下,它们成为MOOC平台的三巨头。2013年2月,Coursera宣布在已有33个合作伙伴的基础上,截至2013年6月,Coursera已与全世界70所院校签约,到2013年4月,Udacity所开设的课程也由最初的两门迅速增加到24门,至2013年12月,Udacity已与麻省理工、耶鲁、北京大学等100多所世界名校合作,开设540多种课程,2013年2月,也将其合作院校增加到12个,新加入的学校包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注册学生超过67.5万。至2014年3月,edX共有12个国家32所教育机构提共在线课程。
  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2012年“MOOC元年”的热潮下,国内最初于2013年由清华大学率先发布了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进军中文MOOC并引进国外名校MOOC课程。随后,上海交大于2014年4月上线中文MOOC平台“好大学在线” , 并首次打通了上海西南片19所高校的MOOC学分互认。而早已与全球MOOC巨头Coursera合作的网易于2014年5月利用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了“中国大学MOOC"项目。如今,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共计2亿多人次“打卡”慕课学堂,较2017年增长2.7倍,其中近一半是社会学习者;上线慕课数量约12500门,增加近3倍。同时,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正在建立,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
  3  项目实施方案与计划
  3.1 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是大学课堂第四维度
  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创造性的需求;教师的提升速度难易满足新时代学生高阶性需求;教学内容更新难易满足新时代学生挑战性需求。因此,大学目前教学教学是否也需要实施供给侧改革?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是大学课堂第四维度。
  3.2 混合式教学是改善大学教学质量的推动力
  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形成主客对立的关系,在授课中学生的差异性被忽视,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MOOC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改革的全新模式,是否能取代教师?课堂是否可用播放MOOC替代?教师是否可减少课堂教学学时?教师是否重复讲授MOOC内容?我们回答是不能。因为单纯的MOOC教学模式不能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从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学生学了不等于学生会了。通过学习金字塔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全网上在线学习模式严重缺乏教师的主导与监管,使得教学效果远远偏离期望值。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MOOC教学模式实现优势互补。“线上”(网络教学)+ “线下”(面授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4  结语
  以课堂教学为基、以在线课程为延,建立恰当教学平衡;让教学过程信息化、数据化、科学化,提高综合效率是该课程的达到的成果。在教授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六个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提问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吴岩. 《中国慕课行动宣言》[D].中国教育司,2018.
  [2] 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2):39-47.
  [3] 任传荣,李京梁. 慕课背景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9(2):57-59.
  [4] 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张鸷远.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2):116-121.
  [5] 郑雅君,陆昉.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 郑雅君,陆昉. 复旦教育论坛.,2014(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5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