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情境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语文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这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要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进而分析、剖析并创设出富有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8-0053-02
  引 言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相对于其他方式而言,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但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始终得不到最大化的应用。大多数教师会将多媒体教学引用到语文教学中来,但是不能实现真正的情境教学[1]。笔者认为真正的情境教学需要让学生身处于所学的课文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同时感受到语文之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总结多种情境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一、问题式情境的创设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教师机械化的讲课方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对高中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受到打击,而采用问题式情境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2]。在问题式情境教学中,学生将不得不面临解决问题的压力,因而在该情境中,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有动力。问题式情境通常有两种形态:阶梯式问题情境以及矛盾式问题情境,阶梯式问题情境涉及的问题较为广泛,从最基本的知识逐渐拔高,由易到难,逐步将学生带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而矛盾式问题情境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情况方面的差异性,在对待同一事物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此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行逻辑判断,分析文章真正的内涵,最后达到高效的学习。问题式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
  比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教学实践中,首先,笔者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是理解分析大堰河的形象并从中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性,领会诗人对大堰河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其次,在教学中,笔者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教学,在学生诵读课文之前,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如提问学生这篇文章分别写了“什么人?什么事?”随后提问学生文章的作者与“大堰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在学生积极探讨的过程中,笔者会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得出问题的答案,笔者采用的是阶梯式问题情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恐慌感,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最后,笔者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归纳,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创设教学情境,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竞争性情境的创设
  在创设竞争情境时,笔者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好胜心,因为学生本就非常喜欢比赛。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设置恰当的竞赛内容,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教师在讲解与归类识字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班级创设竞争性情境比赛,如谁造的句子最好、最具体,谁就可以把自己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其他学生学习,并对句子造得好的学生加以鼓励,让其他学生对句子造得好的学生提问,可以让句子造得好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造新的句子,如果这位学生回答不出来那么就由提问的学生自造句子,最后让全班学生进行评价,谁造得好,谁的句子就可写在黑板上展示,并成为真正的“榜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把句子越造越好,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越来越活跃。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被肯定的满足感,甚至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创设竞争性情境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中,首先,笔者会布置一些关于词句的任务,让学生剖析这些词句在文章中的真正内涵,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然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课前讲解自己了解的海子,最后进行投票。这种竞争性情境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快速地了解作者。接着,在课堂上,笔者会让学生将课下所收集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选出完成得最好的学生,之后次抛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再次分组探究,比赛讲解诗每一段分别想要表达什么,并用词语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思想的碰撞会使回答更加完美。最后,笔者会逐一分析各组的答案,评点各组答案的优点以及不足的地方,随后对答得较多、较好学生给予奖励。短短的一课,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合作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语言情境的创设
  笔者还想到用创设语言情境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只有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才会相应提高。如果笔者只是将课本内容转述出来,则会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不仅会感到课堂枯燥乏味,而且学习兴趣也会大大下降,对学习语文的注意力也就无法集中[3]。因此,要想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得更为准确,同时表达出教材的意思,教师就要在教授课文的同时注入情感。只有在语言的作用下,学生才能够通过对语言感知及对语言的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真正掌握课文的精髓。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有意境美,还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对教材的讲解应做到绘声绘色,增强学生对情境的具体感受。这样学生才会有興趣将语言与学习结合起来,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而增强对课文的句、段、篇等语言的理解。   在《语言,存在的家园》教学中,由于这一课本身就与语言有关,所以笔者在教学中直接开篇点题,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情境的魅力所在。接着笔者让学生找出文章的重点,以及文章中那些可以体现语言魅力的词并赋予其独特的魅力。随后,笔者带着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将更多的词义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运用多媒体对文章中的书籍来源进行一一讲解,加深学生对“语言”这个词汇的印象。紧接着笔者让学生讲讲哪些书籍可以体现出汉语语言的独特性,学生会迅速反应并举出实例。最后,笔者再次扣题,告诉学生每个字、每句话都有存在的意义,肢体动作为什么不能代替语言,因为肢体动作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无法像语言表达得那么全面。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应注重自身用词的精确性,将自己所想与所言完美地契合在一起,从自身做起,在无形之中告诉学生语言能表达更多内容,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爱上语文。
  四、表演性情境的创设
  笔者还在教学中使用了创设表演性情境的方式。高中语文课文中可以扮演的角色相对较多,有很多课文具有表演性特点,可以被编成小型表演剧。不论哪个阶段的学生对表演都有很强烈的欲望,兴趣相对浓厚,所以笔者针对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创设表演性情境,带领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自行分配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对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有极浓厚的兴趣,所以一定会认真地研究课文中的语言及人物性格特征。他们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可以将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可观的表演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对白,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会抓住这些课文中人物的特点,然后将课文内容完美地代入剧本中,从而挖掘更多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雷雨》的教学中,笔者提前将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分配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通过表演以及观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中的人物。学生经过表演会或多或少地发现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随后笔者在讲解课文内容时,会根据学生所表演的人物来剖析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再对人物特点进行逐一分析,让学生更加确切地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之后笔者让学生根据笔者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合作探究或独立思考、总结文章所想表达的真正内涵。并解释为什么作者会写出这篇课文,他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笔者会完善自己的观点。最后,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也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课后,笔者让学生在网络上观看话剧《雷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表演性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与角色进行结合,从而身临其境,感受文章的真正内涵。
  结 语
  总之,只有这样基于情境的教学方式,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探索与学习,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快乐,也使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完善。同时,教师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让学生成為课堂的主人,才能使真正达到“教学合一”的境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兴.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4):32-33.
  陈丽.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15):167+146.
  游俊岚.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66-67.
  作者简介:祁树云(1980.12—) ,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6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