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情境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在学生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因此,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情境教学是一种贴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使传统的沉闷、缺乏生机的课堂教学生动而充满生命力,努力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兴趣结合起来,有效地缩短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过去死板教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情景教学法就是改革的产物。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个性化教学因为难度较高,实施起来面临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也无法在课堂允许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情境教学法则与之相反。对此,笔者谈谈对情境教学的看法。
   一、 通过趣味游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刚进入校园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心理因素的制约,身体和心理都不成熟,尚处在成长发育阶段。这阶段的学生心智不成熟,喜欢做游戏和爱玩,学习状态不佳,记忆力比较弱。教师在设计教案和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使他们能够迅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
  例如,在教学《识字(一)》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开展“汉字王国”的游戏情境:“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乐乐邀请我们大家今天一起去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哪里呢?(教师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楷体、草书、隶书、宋体、瘦金体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哎呀,原来乐乐是邀请我们去汉字王国。让我们大家跟随乐乐一起来欣赏下这么多字体的汉字吧!”小学生喜欢游戏和冒险,方便教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教师接着带领学生开展“猜字谜”等游戏,教师说道:“热情好客的汉字王国主人为我们准备了不同形状的汉字卡片,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一认,好不好?”等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新的生字后,开展游戏比赛,看谁记得最多。对于答对的学生教师要不吝表扬,答错或者花费时间比较多的学生,教师更要积极鼓励。这样不但迎合了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可以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以《父亲、树林和鸟》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清晨的森林,让学生们亲进大自然,聆听树林和鸟的声音。之后,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玩“森林王国”的扮演游戏,请同学扮演维尼熊、小白兔、大灰狼和猎人等角色,演绎童话故事。
   二、 利用多媒体构建视听效果,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在座位上要么小声说话要么做其他的事情,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较少或者提问后教室一片寂静,教学效果当然不会理想。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办公带来极大的改革和便利,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例如,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作者寓情于景,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融入对西沙群岛的描绘之中。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图片,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利用视频以动态化形式将“西沙群岛全景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与神秘,丰富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例如,在教学童话故事《狐狸养鸡》时,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尽可能详细、生动地将狐狸佯装凶狠和小鸡们天真可爱的形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对话展示出来,让学生沉浸在画面中同时,教师不忘提问学生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例如,在教学《中华传统节日》这节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传统节日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融入教学的氛围中。接着,教师介绍说:“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此传统节日非常丰富。”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人们庆祝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的画面,并在画面定格在“端午”的镜头上,并提问学生:“同学们的家里是怎么庆祝端午节的?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进而引导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端午节。通过播放多媒体,丰富了学生有关传统节日的印象。
   三、 结合学生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任何知识都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开了生活的理论知识将变成形而上、不切实际,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离开了实际生活的语文教学,将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失去生机和生命力。同样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文因素。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例如,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带领大家到操场雪地上围坐在一起,让一名学生在雪地里信笔涂鸦。教师针对这个情景提问学生:“大家猜一猜这位同学在干吗?”“老师这里有几只笔,你们知道哪只是画笔吗?”“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们去参观过画展吗?”……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创设情境,创新性地将课堂将室内搬到操场,拉近了课堂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真实的雪地里,在熟悉的场景中参与课堂教学,更能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我的暑假生活》教师带领练习口语交际时,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介绍自己的暑假生活,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开心吗?”“你们是如何度过自己的假期的?”这些问题有效地激发起了学生们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同学们努力地在脑海中搜寻自己刚刚过去的暑假生活,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暑假带我去了一趟西藏,那里可漂亮了”;有的学生说“我暑假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一起了”;有的学生说“我暑假参加钢琴兴趣班了”;有的学生说“我暑假学习击剑术了”;有的学生说“我暑假在家里阅读文学名著了”;还有的学生说“我暑假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務了”……有关暑假的话题就这样被打开了,在同学们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将课堂教学努力贴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讲述自己暑假生活的同时,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认识
  小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自制力较差。传统的课堂教学显然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更难以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展示和实践。另外,高年级小学生经过前面几年的学习后逐渐养成了看待问题的独特看法,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在深入分析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组织学生再现故事情景,以达到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以《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为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扁鹊、蔡桓公和蔡桓公身边的大臣等角色,然后根据文本进行分角色朗读。主要通过扁鹊和蔡桓公的三次情景对话,将蔡桓公的病情逐渐加重、最终无药可救的情节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扁鹊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蔡桓公的闭目塞听的性格缺点,启发学生懂得不要刚愎自用、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例如,《宝黛初会》这节课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上课时先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贾宝玉、林黛玉、贾母、王夫人、探春三姐妹以众丫鬟等角色,通过不同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将宝黛初会的前因后果、宝黛初会的过程展示出来。接着教师补充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故事,激励学生产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取一个喜欢的角色以“我眼中的…”为题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又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为了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以让学生以进行情境表演的方式再现草船借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和周瑜等重要角色,将书中“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这句话反映的众人物的心情体现出来(周瑜:心有不甘,又自叹不如,既无奈又气愤;曹操:一拍桌子,追悔莫及;鲁肃:十分敬佩,心服口服)。
  总之,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和人们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既无法满足社会對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因此情境教学适应了改革的需要。它弥补了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很少提问学生、即使提问学生也无人回应的弊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拉近了课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敏.巧用情境教学,灵动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56-58.
  [2]孔旭.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略述[J].汉字文化,2018(7):78-80.
  [3]刘秀媛,刘秀珍.试论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19):123-124.
  [4]薛彤.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55-56.
  [5]姚婷婷.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146.
  [6]方梅.让生活“叩响”小学语文课堂之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54-155.
   作者简介:
  黄雪玲,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4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