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的融合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陈佼

  学校音乐课程资源是学校为实现音乐课程目标所利用的一切资源的总和。只有发挥好音乐课程资源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形势下音乐课程的改革。那么,如何促进各种资源的融合,以便更好地为学校音乐教育服务,是学校与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对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的融合进行了探究。
  一、学校音乐课程资源
  作为以美育人核心的艺术教育主体课程——音乐课程,以其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活跃于学校课程体系之中。正是由于音乐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了学校音乐课程的形式。
  (一)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
  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直接运用于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即教师可以在音乐学科课程教学中公开使用的、学校各方面予以展现的、学生能够亲手感触到的,为实现音乐课程目标而运用的课程资源。
  1.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的内容
  占据重要地位的音乐课程形式中的音乐学科课程依然是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的使用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信息化手段,如多媒体播放音乐相关音频、视频等,与学生互动时需要的教具,如乐器、乐谱等,最基本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的建设等,均为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内容的体现。
  2.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的利用现状
  以湖南省长沙市城乡之间的资源配备为例,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的利用近乎全面覆盖。最为典型的是多媒体工具“班班通”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班班通”为学生播放音频、视频,同时,可以借用其他优秀教师共享的课程资源,与学生分享。而乐器的配置与使用,依据学校的师资情况而定。由此可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课程显性资源硬件设施基本配备完全,但师资等软件些许不以满足,具体情况还要视地区、地域而定。
  (二)学校音乐课程隐性资源
  学校音乐课程隐性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即在校内无法觉察的、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识得音乐课程知识的,无形中使得音乐课程目标实现的课程资源。
  1.学校音乐课程隐性资源的内容
  基于学校课程隐性资源的隐蔽性,有时难以准确分辨出隐性课程的存在。从校内和校外两个空间范围,大致可以归纳出——在学校内,校园中的文化长廊、音乐厅建设、学校音乐社团的排练以及学校艺术节等能够视为学校音乐课程隐性资源;在学校外,学生于音乐培训机构的学习、教师带领下或学生自行参加的各大音乐类比赛以及音乐会的聆听等也是学校音乐课程隐性资源的内容具体体现。
  2.学校音乐课程隐性资源的利用现状
  学校音乐课程隐性资源的利用在学校与社会的关联上更为突出,以下是各地区不同表现形式:湖南省长沙市实验小学从校外聘请多名乐器老师,为学生完成学校社团排练与演出,其中包括小提琴教师、口风琴教师、印第安笛教师等;湖南省长沙市大同小学在校园文化墙、楼梯阶梯处印入各类音乐小知识;北京市三十五中音乐教师利用每一个周六下午的时间为管弦乐团与合唱团排练;上海市朱家角中学将学生带进朱家角古镇欣赏并参与戏剧演出;等等。介于音乐课程的灵活性、多样性,学校音乐课程隐性资源的利用依学校的地理位置、民族风情不同而有所區别。而少数经济落后的非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课程隐性资源较难获得。
  二、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的融合
  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都无处不存在着,那么仅凭其中一种资源单方面的力量,对于音乐课程目标的达成似乎尚不足够。因此,我们将探讨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的融合化发展。
  (一)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的关系
  单从名词关系来看,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是各自独立、两者对立的关系。在显性资源展现下,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什么;而隐性资源的产生,也许是教师的刻意而为,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汲取到知识,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教师和学生都不在意的状况下赋予给学生知识。而实际上,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有时又是同时存在、相互依存的。如教师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校外表演中等等。那么,如何把握好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的关系,将两者最佳化融合,值得我们思考。
  (二)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融合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地域广博、少数民族众多,导致城乡、民族和校际之间的学校音乐课程资源利用不平衡的问题出现,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占据了最为主要的地位,而学校音乐课程隐性资源可以说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唾手可得并且极具特色的资源模式。校园文化类的音乐课程隐性资源具备活化教材、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作用;各民族特色音乐文化的应用可以促进中华民族多彩优秀文化的传承;各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不同联系能够发展学校音乐课程特色;等等。就此而言,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的融合不仅能够以最佳的态势实现学校音乐课程教学目标,还能促进学校文化、民族文化以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承新,同时,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养成具备良好作用。
  (三)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融合化发展对学校的启示
  变化万千的学校音乐课程形式为我们挖掘课程资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究于如何深度发现并融合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笔者思考如下:首先,学校与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与融合利用的意识。其次,开发校际之间音乐课程资源共享渠道。同时,将学生学习成果引出学校、铺展于社会各类型公益演出,既宣扬了学校文化、又为社会做出文化贡献。
  综上所述,笔者从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两方面单独分析了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的音乐课程资源利用现状,找寻到学校音乐课程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融合化发展的价值所在。但基于调研实践结果不够全面,提出的见解还不够深远。笔者将广泛调查各地区的学校音乐课程资源利用实际情况,以更加坚定的姿态阐释扩充自己的观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9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