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丽梅

  【摘要】本文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法进行论述,教师要注重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素质不同,学习的方法也不同,因为多样化的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被照顾到,同时更为丰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得更加全面。其中包括细心观察,发现知识基本规律、分层设置提问难度,引导学生、寻找更多解题方法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发散性思维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148-01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发现知识基本规律
  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点带有规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力进行培养,进而通过细心的观察找到题目解析的内在规律,找到更为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可以在题目的解析的过程中更加高效率。如一个题目是数字的连续相加,1+2+3+4+5+6+…+99,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个题目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数字计算过程中的一些规律与简便方法,如果直接数字相加,也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在考试的过程中,时间就是分数,学生如果在一个题目上占用过多的时间,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试卷,因此简便方法越多,效率越高,也就越有机会获得高分。此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对整个式子进行观察,然后找到规律,可以发现如果将式子的首尾相加,也就是变成1+99+2+98+3+97+…加到最后会发现首尾相加都等于100,题目的计算直接可以找到规律,更快的求出正确结果。
  2.分层设置提问难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提问的方法与难度设置,如此才能给学生更多发散思维培养的机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问题设置,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深入性思考的习惯,进而促进自己拥有发散思维,解决问题时,看得更加深入,将问题解析得更加透彻,养成严谨求解的好习惯。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一条河宽900米,斑马渡过这条河需要10分钟,水牛渡过这条河需要9分钟,那么请问斑马的渡河速度是多少?水牛的渡河速度是多少?哪个更快?与此同时,斑马与水牛渡河速度相差多少?这些问题设置难度是循序渐进的,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又不至于问题太难,直接难住学生,让学生产生退缩的想法。
  教师应重视问题提问环节,并科学设置问题的难度以及问题提出的顺序。不可以过难也不可以过于简单。同时要先提问简单的问题,后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过程得到引导,还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应用题的高效解决需要学生不断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解决下一个问题,由此可见,每一个解题的步骤都给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埋下伏笔,这便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奇妙之处。教师必须重点把控,帮助学生在题目计算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机会,更为科学、高效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实际题目解答过程中准确且高效的获得结果。
  3.寻找更多解题方法,更简便的获得结果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的一个规律是一道题目的解决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学生如果在题目解析过程中寻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证明其发散思维得到了更多机会的训练,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多方法解析题目的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識,运用灵活度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进而在多方法中筛选出最简便的方法,高效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进行挖掘与培养。
  例如一个榨油厂用0.1吨油菜籽可以榨出0.025吨菜籽油,那么请问4吨油菜籽可以榨多少吨油?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进而找到不同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是直接求4吨菜籽中包含了多少份0.1吨,而后直接用得到结果乘以每0.1吨可以榨出的油量即可。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每吨菜籽可以榨出多少油,而后求出4吨菜籽可以榨出多少油。学生可以进行深入性思考,还会发现其他方法,此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尽量找到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让问题的解决更简便。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是提高思维力的主要途径。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一题多问等, 提高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创新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发展智力,更发展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玉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11).
  [2]彭道勇.也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5(12).
  [3]付丽华.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5(6X).
  [4]贺玉珍.对小学数学计算数学与发散性思维研究和讨论[J]. 中外交流,2018(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7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