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包尊友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生活规范,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必须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社会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065-02
  基于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不仅能够有效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含量,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教师应当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生活化
  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道德与法治认知,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从而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在生活化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设计当中,教师应当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基础知识认知目标,逐渐的向着综合性的目标转变,在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进而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我们具体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目标生活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今后的生活而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置知识目标时,必须要确保其内容是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的。第二,能力目标生活化[1]。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当要将为学生未来生活服务作为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第三,情感态度目标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情境创设生活化
  情境创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情境创设也应当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清楚的指导创设情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应当要将情境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调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生活情境体验。例如:在对“走向和平与发展”这一课时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战火纷飞的场景和一段和平年代的场景,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知道自己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不易。然后教师在顺势为学生引出“走向和平与发展”这节课的主题,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问题设计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注重问题的设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所设计的必须要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相符,同时还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发展。第二,问题的内容的设计必须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够有效的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对问题的畏惧感和排斥感。第三,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当学生处于思考的状态时,再提出的问题才是最有效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当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第四,问题必须要有层次感,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从基础问题开始提问,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再逐步的深入课本的重难点。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教师应当要从教学目标生活化、情境设计生活化、问题设计生活化等方面来增强课堂当中的生活气息,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实现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
  參考文献:
  [1]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7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