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游憩水景空间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季心蕙

  摘 要:乡村水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对我国乡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出现了许多满足乡村居民游赏需求的滨水游憩景观空间。然而目前对于水景空间的建设尚无系统的评价,苏南地区水网密集,具有我国典型的水乡特色。本文以古里镇苏家尖村为例,通过对水景观的分析,探讨乡村水景观的评价方法与改善策略。
  关键词:苏南;乡村;水景空间;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3-0-04
  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依赖于水,人们可以进行游憩、生产、交通等活动。水的重要性促使人类文明多依附于重要的水域环境建立起来。我国的乡村建设多遵循依山傍水、顺应水势的规律。为了方便农民利用和开发水资源,整个乡村多沿着河溪的两岸建立,因此也形成了许多特色的乡村游憩水景空间。
  1 乡村水景空间的构成要素
  1.1 水体
  水的形态多依自然环境而定,从抽象上归纳,水主要呈点、线、面3种形态。点形态常常被视为中心,在乡村的自然水环境中,点形态常常以泉的形式出现,或是人工构筑中的井、池。线形态的水通常是一条小溪或河流,穿越村镇或是村落的边缘,或疏或密,联系着村落内建筑空间与村落外部空间,形成了以线状形式不断展开的整体环境。面的形态多指湖、海以及较为宽阔的江河湖面。
  1.2 水域地貌、岸線
  水岸线可以形成凹、凸的状态,在不同岸线的界定下,我们可以把水面分为4种形式:第一,凹湾水面,空间收缩,其轮廓向内凹处集中,内聚性较强,空间稳定;第二,凸岸水面,水面空间向外扩展蔓延,使视线得到无限延伸;第三,半岛式,空间变化丰富,带有动感和漂浮感;第四,岛式,空间延伸流动,多变丰富,有强烈的漂浮感[1]。
  1.3 水景空间
  水景空间是在指一定空间范围内,水体与其他人工或自然元素所营造的空间关系。根据水景的类型,水面的宽幅(H)与水岸旁构筑高度(D)比例、水面形状与周边环境空间的联系等,通过现场拍照、测量、绘制平立面图进行空间分析。
  2 古里镇苏家尖村
  2.1 乡村概况
  苏家尖村位于常熟市古里镇,原本为宋末元初建设的一处年代悠久的集市,后由原来的葑泾村和新苏村合并而来。几年前,村内进行了村容村貌整改,使村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乡村的公共设施配套也更加齐全。苏家尖村在创建康居乡村时,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结合当地水乡的特色,营造符合当地特色人文景观的水乡景色。苏家尖村存在少量工业用地,约占10%,而农林用地占64%,所以属于农业主导型乡村。
  2.2 整体水景观评价
  苏家尖村内的水域主要为两条相交的河流组成,而在河流外部,有主要水系供应。水质状况较差,村民反映虽然村内安有水质净化装置,但净化能力有限,而一些生活废水也常常直接倒入河流中,致使水质状况更差。村民与水系的相互作用较少,有部分水域被村民开辟为水禽养殖区域。一些水面上甚至漂浮有生活垃圾,在村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污水排水口,主要为生活污水,对水质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影响了水域景观。村口大水面处修建了亲水亭与亲水步道,横跨在水面之上,借景于对岸的杨柳依依。而在村落内部也建有类似亲水栈道、景观亭,但多为摆设,未见村民使用。且一些地方存在道路拦截现象。这些元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景空间风貌。
  2.3 水景空间研究
  A、B、C区域为住宅集中区域,其空间形式分为开敞→闭合→开敞。A区域为村口区域(如图1),DH值>4,空间开敞,失去了相互影响力。给人开阔通透之感,其DL值≈1,游人的视线可以向四周发散,不会单一停留在水面之上。B区域DH值≈1,DL值<1,是半封闭的空间,但视觉引力强,游人视线在此空间中会自然视顺应L的方向望去,同时会产生不断向前行走的心理暗示。C区域在B区域的尽头,为水域交汇处,水面开阔,封闭感不强。D、E、F区域主要为农田灌溉区的水景空间,并有少量的建筑,但由于水面面积较大,DH值>1,空间视野开阔,但景观元素单一。详细情况见图2、图3、图4、图5。
  3 问题与策略
  苏家尖村是典型的农业主导型乡村,农业用地占用了大部分乡村土地面积,乡村受工业影响小,所以水质环境良好。部分乡村此前进行过规划整治,多具有良好的滨水空间。乡村还筑有滨水廊架、滨水栈道等活动设施,但实际使用效率较低,造成了景观资源的浪费。农业主导型乡村是我国传统的乡村类型,一些乡村特有的文化生活大多沿袭至今,营造出了特有的乡村水景画面。政府的改造规划虽然让乡村变得整齐划一,却使乡村丧失了它原有的民风画面,乡村自然生长的印记被抹去,徒留下一些现代化的景观设施。这种景观改造的“后遗症”不仅仅出现在我国乡村,在一些城市的规划改造中同样出现了这种问题。如何在改造中保护和利用好当地民俗文化,又能够使其拥有现代化的使用功能是我国景观规划改造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研究分析,游憩水景空间的改善主要涵盖3个方面:
  在水体与护岸方面,虽然交界处做了缓冲处理,但却不能达到生态护岸具有的防洪效应及河水自净功能。因此,在今后的乡村景观设计中,应着重注意对生态护岸的设计与保护,使乡村水景具有功能性的同时还具备生态效应。
  在水景构筑方面,应当尊重当地村民的生活习俗,不能仅从美观角度进行规划设计,需以人为本,将生活融入景观设计中。在植物选择上,在功能活动组织方面,乡村中的滨水区人与水之间的互动较城市滨水区更加频繁和密切,产生的活动也不尽相同,同时在景观形象塑造、植被选取方面与城市滨水区设计有较大的区别[2]。应进行选择性保护,同时结合乡土树种的特征类型进行合理性添加,丰富植物种类,以满足景观的多样性特点。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造景设计,以使滨水植物带在一年中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变化。水域植物同样是乡村水景观营造的重点,通过水域植物的搭配处理,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也可以利用一些水生植物的特性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在水景空间的类型营造方面,需要结合现有的水乡建筑格局及植物群落情况进行搭配构建,从而起到引导游人视线、营造空间氛围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我国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愈加重视,政府也越来越关心乡村的生态发展。乡村水景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所以关于乡村水景的研究必然会逐渐增多,这将为乡村水景设计提供更多优质的借鉴。苏南地区具有我国最典型的乡村水景风貌,希望未来对于乡村水景风貌的保护不是仅停留在一些理论研究中,而是能够更多地实施在现实的乡村水景中,从而能够在实践研究中汲取更多宝贵的水景营造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水景观营造。
  参考文献:
  [1] 李嘉华.四川传统城镇的人居环境[J].四川建筑,2001(01):18-19+32.
  [2] 李俊妮.乡村滨水景观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3(12):56-60.
  [3] 赵伟韬,岳天明,高玉侠,等.满族民居文化与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95-99.
  作者简介:季心蕙(1994—),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9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