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疫情期间教学方法的转变与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汪丽梅

  学生学习的变化
  学生接触的各类信息增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到繁杂多样的信息,尤其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包围着学生的整个生活。但这些信息充满了不确定性,未必是真实的知识。而且所获知识大多比较单一、琐碎,缺乏整体性。
  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疫情期间学生各自在家庭环境中学习,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但受学校和教师监督的时间少了,不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成效都得到保证。
  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增多。面对资源及课堂的开放性,对有些学生(尤其高年级学生)来说自主选择性更多,他们可以选择喜欢的老师和课堂进行学习。
  学生的自我表达机会增多。只要信息畅通,学生就可以和教师及其他同学建立互动渠道,可以进行自我表达。
  因为这些变化,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学习的自觉性和意志力、自主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总体来说,学生学习需要朝着“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向改变。
  教学活动要素的调整
  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目标体现一定的价值导向和理论思想。疫情时期知识传递的情境性不得不让教育教学目标作出调整。“社会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这几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可以说被推到了新的高度。什么是社会责任?为什么要健康生活?怎样学会自主学习?怎样才是科学精神?当下发生的社会事实就在回答着学子们这些问题。要找到答案,需要孩子们主动探索。教育教学目标需要融入符合社会情境的价值导向。
  教学组织的调整。教师通过各种媒介搭建的“网络课堂”“空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相比面对面的面授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空间上来看,“网络课堂”营造的是虚拟空间,它的优势是教师可以和每一个个体或小组建立同样的互动渠道。但缺陷是,教师对整个课堂的可控性和监管力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教学情况判断也会存在不确定性。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只是按时在线打卡就离开课堂,有的学生头像出现在镜头内但手上在做别的无关事务,这些情况老师们很难通过网络进行监管。从时间上来看,“网络课堂”中学生实际上是独处状态和非活动状态,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和眼睛适应时间都是有限的。由此,教学组织需要根据线上教学的优势及学生们的适应能力进行一定的调整。
  教学内容的调整。因为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及教学组织尤其是时间安排的调整,教学内容必然也要做出调整。由于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进行网络传递,我们就需要思考哪些内容在当前最适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在线教学,而哪些知识是适合学生线下自主学习的。此外,在国家及各方的支持下,网上教学资源、电子材料、慕课等数字化资源得到很大程度的开放。与此同时,很多有条件的教师还创造了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共享。资源的共享使得我们掌握了不少丰富的教学材料或是比较完整的教学课件、视频,这些与我们原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会有所不同。当我们拿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学生对象和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个人的调整。改变面授教学形式对很多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在线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一直在困难中前行和摸索着。教师个人的调整首先是心态的调整,正确认识和对待此刻教育教学的特殊使命;其次是能力的调整,教师需要主动学习各种欠缺的网络教学技术知识,否则因为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自己的课堂可能会出现“掉粉”現象;再次是个人教学方法的调整,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环境和学科课程的教学媒介和软件,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
  学习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是受制于教学目标、内容及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法等因素的结构体系。教学各要素的调整,也必然引起教学方法的转变。疫情期间教学应至少包括以下四类教学方法:
  基于资源的讲述式教学。“讲述”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在线教学中,基于“资源”的讲述式教学是必需的教学方法。讲述式教学应该尽量避免只“讲”资源、“授”资源,要多“用”资源、“问”资源。也就是利用资源的趣味性、动态性和多样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把它称为启发式的讲述。这种讲述方式可以体现为:直观地讲,借助一些生动的图片、教具、视频、真实的生活用品等,比较直观地讲述教学内容;比较地讲,根据学生喜欢“找差异”“寻相似”的兴趣特点,将两个以上的具有类似特点或相反特点的内容进行对比地讲;多角度讲,利用资源的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来分析同一个概念、定理或论断,满足不同学生的理解需要;设疑式讲,在讲述内容中穿插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并且给出让学生思考和回应的时间,指明回应的方式;幽默地讲,注意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的幽默性,比如运用一些幽默的衔接语、提示语引起学生的注意。
  基于指导的自主式学习。由于在线教学传递知识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时间的缩短。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契机。但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还不能像成人那样完全自主式的发展,学生主体更多的是一种受激发、诱导和帮助的主体,即非独立性的发展主体。他们对自身需要什么知识、如何分辨和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是不清楚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激发和帮助。
  根据齐莫曼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六个维度对自主学习理解的解释,教师的指导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疫情时期学习的特殊价值及必要性,帮助或引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的内在动力;帮助或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学习策略、辅助材料等;帮助或引导学生按计划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和管理,按时完成计划任务;帮助或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与反思,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选择和营造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并且尽量将这个环境作为指定学习场域,打造一个轻松有趣且学习气氛浓厚的个人专属“学堂”;告知学生可以获取教师帮助、学生帮助或合作以及其他人帮助的渠道和方式。比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某些指定的经典著作,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选择这些书籍阅读的意义,或是提出学生通过阅读要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制定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给予学生相应的阅读策略指导;引导学生对每日阅读的时间、范围做出安排和规定;指导定时写阅读笔记和个人思考;建议学生用家庭书籍、画报等打造一个自己的“图书角”作为阅读区域;指导学生利用某种媒介定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基于课题的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为驱动,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规划和完成课题任务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并不遵循常规的“听讲式”课堂模式,基本操作是:确定项目——组建学习小组——选择探究主题——各组制定探究计划——收集资料、实施计划——分析总结、制作方案或作品——展示分享——进行多元评价。“听讲式”学习已经不能完全适合疫情期的虚拟课堂,所以,需要发挥PBL的作用进行补充。
  依照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和来源,可将项目式学习分为生活取向类、儿童取向类以及学科取向类三种类型。其中,生活取向类主要是基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项目式学习;儿童取向类主要是基于儿童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而展开的项目式学习;学科取向类主要是依托某个学科问题,进而围绕一个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展开的项目式学习。生活取向的项目式学习可以联系当下疫情时期社会背景中的一些话题作为学习项目,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当前出现的一些真实问题,比如防疫口罩的设计与使用、疫病的防御措施、疫病下的社会恐慌消解、疫情期家庭垃圾的处理、疫情期的学生学习态度等。儿童取向的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规划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课题作为学习项目,比如“未来学校的建构”“植物探秘”“食品保存”等。学科取向的项目学习依托于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对项目的整体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拆解,确立项目的基本问题和内容,再指导学生对各子项目进行具体规划和实施。比如有教师在实施化学学科“酸雨”的项目学习时,首先将整个项目拆分为两个子项目——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可以承载硫和氮两种元素化合物内容。将子项目拆分成“酸雨的成因”“酸雨的危害”“酸雨的防治”等基本问题,之后将基本问题拆分成单元问题……
  疫情时期学生们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具体途径和策略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自行选择,比如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电话采访他人、在线调查、自己动手操作和设计、游戏等等。项目作品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诗歌、绘画、手工、文章、调查报告以及设计的游戏或运动项目等。
  基于疑惑的问答式教学。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愤”“悱”是指学生冥思苦想但想不通,想说却说不出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才去启发他、诱导他。韩愈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解惑”是说教师要解答学生的知识困惑。可见,“答疑”为主的教学法从古就有。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其有效解决问题。疫情时期的教学,新的课堂形式、知识类型、学习方式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很多疑惑。借助线上的互动平台和软件,基于这些“疑惑”的专门的问答式教学也应该存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是问答式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随意性的、不经思考,与所学内容毫无关系的提问不仅不能达到学习效果,往往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所以,学生提问的质量,以及他们对所提问题的思考程度就很重要。让学生勇于提问、学会去提问也是问答式教学的重要部分。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表格(见表1)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经过个人思考的问题,也便于教师去了解学生的问题,给予其相应的启发和解答。
  疫情期的教学改变,除了是一场方法上的变革,也是一种“从教到学”“教少学多”的理念上的变革。
  疫情期间,知识传递的特性发生了变化,比如,知識传递依靠互联网、手机、电脑、电视、平板及各种互动学习软件,或是广播、书信等媒介进行传递,具有媒介性;和疫情相关的知识成了社会最需要、最迫切的选择,占据知识板块的头版,知识传递具有情境性;但由于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有效传递,知识的整体性传递具有有限性。基于这些知识传递的特性,学生的学习及教育教学活动也会发生一些改变。
  责任编辑/鄢志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