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视角,让传统节日彰显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目标设定,基于儿童文化素养的培养;内容选择,基于儿童价值观的引领;策略选用,基于儿童情感体验的内化三方面着手,让传统节日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给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关键词:目标设定 内容选择 策略选用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珍贵资源。学校在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时,要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加深学生感受,从而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并渗透到生活中,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再造者。
一、目标设定,基于儿童文化素养的培养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小学阶段的传统节日教育不应以传授知识为取向,而应着眼于儿童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注重传统节日文化对儿童整体性的影响。
1.链接历史,知之深
传统节日自古就有,如何帮助学生寻找到历史与现在的联系,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的距离,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过去,从而更好地指导当下的传统节日呢?笔者尝试的方法是寻找历史与“现在”的链接点,采用语言叙述、图文介绍、视频欣赏、剧场扮演等方式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如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时,笔者先视频播放现在的赛龙舟情景,接着播放古时候赛龙舟的情景,学生畅谈感受时发现:原来赛龙舟的习俗由来已久。接着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为什么会有赛龙舟的习俗?南北方赛龙舟有什么不一样?
2.广搜资料,知之多
传统节日习俗众多,有些习俗保留至今,有些习俗在历史的前进中渐渐消失。笔者在活动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广搜资料,借助群体的力量还原昔日传统节日的盛况。如重阳节,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历代流传的习俗有戴茱萸、登高、酿菊酒、赏菊等,后来才赋予了敬老等内涵。笔者在重阳节活动前,让学生搜集重阳节的习俗资料,在小组活动中分享交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全面深入地了解重阳节的历史、内涵,感受传统节日习俗丰富性的同时,又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内容选择,基于儿童价值观的引领
中华传统节日众多,流传至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
1.凸显积极内容,积蓄正能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理解能力低的人,应该多进行正面教育;对于理解能力高的人,应该采用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时,要努力表现传统节日中的进步思想,促使儿童正能量的形成。
如中秋节活动开展中,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1)聊一聊去年的中秋节,感受快乐。(2)晒一晒家人过中秋节的画面,感受团圆。(3)想一想今年的中秋节怎么过?感受亲情。(4)看一看,海外华侨怎样过中秋,感受海外一家亲。活动中,学生交流踊跃,有的说:“我给老家的爷爷、奶奶打电话。”有的说:“中秋节那天,我们一家人回老家。”有的说:“叫爸爸把爷爷奶奶接到家里来……”特别是观看海外华侨过中秋的视频后,学生纷纷表示:无论身在哪里,一家人要一起过中秋,一起庆团圆。最后笔者总结:孩子们,其实无论是哪种方式过中秋节,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中华儿女浓浓的血脉亲情。
2.聚焦消极内容,继承中有取舍
对传统节日中的消极内容,要以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思想,选择恰当的内容,培养儿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反思、批判意识。如元宵节素有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清明节有扫墓祭拜习俗。这些习俗体现古人的智慧,寄托了对亲人的哀思。课中,笔者和学生一起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后,画风一转,播放由于灯会、清明节活动引发的安全事故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些习俗是保留还是摒弃?进而质疑:我们怎样过元宵、过清明节更文明?
3.创新传统内容,与时代共进步
“民俗既迁,风气易随”。韩愈的这句话提醒我们,继承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应寻找到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创新点,把现代活动因素融入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活动趣味性、娱乐性,使传统节日以鲜活的姿态渗透到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
如清明节,一般家庭都会到墓地进行祭拜活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这一天,人们缅怀先辈寄托哀思,同时也激励后人奋发前进,具有浓浓的爱国情怀色彩。那么,如何利用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借助新媒体途径和传播力进行网上祭扫无疑是一种创新方式,学生可以在网上献鲜花、点亮蜡烛,写上自己的哀思。
三、策略选用,基于儿童情感体验的内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强调儿童的深度体验,即唤醒儿童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将情感体验内化于心,在实践中外化于行。假如没有儿童的深度参与、真切的情感体验,只有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技巧,这并不是成功的教育。
1.用当下的生活唤醒
传统节日活动中,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角度选择活动内容,努力拉近儿童和传统节日文化的距离。不能以看一看、读一读等方式对儿童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否则又回到了知识灌输的老路上。
生活即教育,笔者在重阳节活动中进行尊老的传统美德教育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讲一讲老人“过寿”时的风俗。有的说:“妈妈要准备寿桃、长寿面、衣服、补品等东西,表达身体健康、福寿连绵的祝愿。”有的说:“阿太过寿时,我们要排着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阿太磕头,说一些吉祥话。”有的说:“过寿那天除了蛋糕,长寿面一定要吃。”在回忆中,学生畅述当时的情景,感知风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风俗背后晚辈对长辈的美好祝愿。
2.以传统游戏激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儿童可以选择的娱乐形式和玩具种类越来越多,传统游戏渐渐从儿童的生活中淡出。近来,一些学校开设的传统游戏拓展课程,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参与。如抖空竹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民间游戏活动。因其简单小巧,易学易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在北方,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玩抖空竹,而且还能玩出很多花样来。在开展春节主题活动时,笔者让学生先学玩抖空竹,告诉他们,古时候的孩子在春节也喜欢玩这个游戏,除了抖空竹,还有扭秧歌、舞狮子、踩高跷等各种活动,并用视频、图片一一展示。
3.借文化活动延情
我们要努力挖掘传统节日中的与儿童有关的元素,发现其中儿童可以参与的活动,使传统节日和儿童生活对接,与时代对接,让传统节日在儿童的积极参与中得以传承。
许多传统节日习俗都和吃有关,而学生对吃都比较感兴趣。如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团子、春节吃饺子等。笔者组织开展了“传统佳节吃吃吃”的主题活动,环节如下:(1)小调查,了解传统节日美食的种类;(2)讲故事:传统节日美食的由来;(3)晒美食,传统节日美食我会做;(4)小活动:传统美食品尝会。
传统节日是中国漫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传统节日的传承者、创造者。我们要从儿童视角出发,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观照活动中的儿童因素,使儿童对传统节日做出回应,以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参考文献
[1]高长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N].光明日报,2016-9-5.
[2]乔光平.传承文化经典 涵养人文精神[D].辽宁师范大學,2014.
[3]邵佳德.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定位、理论内涵及价值维度[ J].江西社会科学,2018(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