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德育教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让教育和社会、生活以及实践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德育教育即为生活化的全过程。唯有将德育教育合理渗透进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够创造条件,合理优化德育。研究从德育主任的视角出发,探究小学德育的有效开展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 陶行知
  教育学理论强调德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它一定会存在于人的生活里,会透过大众言行举止呈现,同时也以言行展示内心世界和精神健康情况。所以,用陶行知思想指导小学生德育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助力学生感知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以下从四点提出了优化德育教学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一、在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
  陶行知有言:教学生的学问或者是道德,都讲求学生自治自修。在德育上,公德和私德缺一不可。在小学阶段,思品课是教师课内展开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较直接系统地展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学科,是小学德育实施的重要方式,能够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文明的习惯和道德行为。在课上,教师应积极创设德育教学情境,分析实例,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比如,在思品课《网络连接你我他》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空洞说教,而是应当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处置,有效挖掘学生身边能够看到、听到的鲜明的社会实例,充实教学内容。在课上,教师可以用“小学生上网有没有益?”为辩题,将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辩论。而学生则可以运用自己身边的具体例子和自身掌握的信息各抒己见。如此,能够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冲突和重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最终达成一致:小学生能够运用网络作为自己的学习工具,并且在网络中多学习知识,开阔自身的眼界。同时,学生自己也应当提升自己的自控力,不可以沉迷于网络,避免误入歧途。书上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反思和表达。如此,学生才能够获得思维的深化和拓展。
  从德育视角来看,品德课堂教学很重要。这是小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直接系统性方式。教师应当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道德、品质和习惯等的认知,最终使学生道德得以发展、道德行为得到巩固。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书育人一直是办学的基础,它需要各个教师能够在授业、解惑的时候也承担其传道的重任。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最基本的一部分,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否则尽管你有些许本事和学问,也是无用。所以,在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并不是班主任的事,而是整个学校的事情。要求各个学科教师都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比如,在学科内容设置上,各个教师都应当融合主题、主干课程内容等,积极努力挖掘和整合对学生形成道德影响的种种资源。同时,也应当回避出现学科知识和道德认知简简单单叠加等误区。如此,才能够让学校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人格的陶冶以及美好情操的培养。例如,在音乐、美术等课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集体主义思想。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自行研发有关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教材需要能够正面应对新时期出现的种种情况与问题,符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等发展特性,尤其是要善于运用周遭的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比如,开设劳动课,教师教授学生日常的劳动技巧,培养讲卫生、爱劳动等习惯;积极开设写字课,引导学生规范、美观地写字;设置国学欣赏课,让学生受到国学精髓的熏陶,进而树立起传承意识;设置交际课,养成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交际能力、协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和欣赏他人,进而能够正确且灵活地处置问题,最终提升道德修养。
  校园内的德育教育不能只依靠品德课教学,而是应当在所有学科中研究学科内容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三、在实践中渗透德育
  陶行知思想指導我们:做就是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的重点。需要让道德教育成为有源之水。人的道德培养重点就在身体力行。唯有切实地做过正确的事情,才能够逐渐成为正直的人;唯有切实做过勇敢的事情,才能够成为勇敢的人;唯有切实做过满含爱心的事,才能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结合实际展开实践活动,从行动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比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展开社会调查与实践,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进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他们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民族自豪感,进而做到课内得法、课外有益,保持知行统一。道德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涵盖学习的实践以及人际交往、社会公益、自理自立等实践。要做好德育教学,就应当注重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四、在日常行为中渗透德育
  道德修养一般会外显在行为习惯之上,面对详细的情况怎样做出应对,依据又是什么,这些都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学应当注重连续性,让学生能在常规活动和行为中受到德育教育,形成自然反应,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综合素养。
  比如,个人素质比较高的人会随手自觉关上公共场所的水龙头,而道德修养不高的人则是在公众场合无所顾忌地喧哗。每个人的道德都源于在生活中慢慢养成的习惯。所以,要让学生的道德教育合理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就要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予以指导。上正其品,下正其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性和态度,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各个道德标准。常规行为指导应当做到有计划性。例如,在校园中某个特定时期针对某段年龄的学生展开某一层面的行为指导,同时也需要注重时机的把握,学会趁热打铁。学生当众违反规定,就应当场给出指导和纠正,争取让学生明辨是非,以免出现二次错误。这也正对应了陶行知所强调的“教育是教人从本源上追寻真理”。
  总之,小学德育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而又回归生活,要让德育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小学德育应当生活化,有效地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让教育和生活等相联系,如此才能够助力学生掌握德育知识。教师应从自身出发,以学生切实掌握德育知识为目的,多形式、多元化地展开德育教学。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同时也能够为培养国家和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邱紫香.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71-72.
  [2]陈宗宝.新时代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的首位[J].西藏教育,2019(09):22-24.
  [3]王艳.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探索[J].学周刊,2019(30):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