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冯振新

  摘要: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发散式思维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格局,特别是对于创造者可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发散思维的本质是突破一般思维和定型思维,打破旧的思维框架和旧的思维定势,提供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多的是在发散思维中萌芽的。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造性的想法。下面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发散思维流畅性
  流畅性要求思维的快速、敏捷,而且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但是,快速敏捷既要体现思维的跳跃性又必须具有逻辑连续性,多方位、多角度并不是思维的异常散慢性,而是紧扣主题的由此及彼,逐个分析。
  在介绍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占有量时,我使用了在空气中燃烧红磷的实验来确认以下结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首先,给同学们从理论上分析这次实验的可行性,然后做一个演示正确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真正认识到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的情况。在学生有了正确的印象和概念后,再做一例失败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对比,提出思考:(1)在后一个实验中,为什么水面上升不到五分之一?这个实验失败的可能因素是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思考的积极性很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在学生们对比观察结果,作出种种议论之后,教师跟学生一起,逐步分析造成实验失败的可能因素,如:①装置不密封;②红磷的量不够;因此,没有氧气,空气就不能完全消耗;③ 在冷却到室温之前打开活塞,从而减少进入瓶子的水的体积;烧杯中的水面不调整到与广口瓶中的水面相同的地方。
  教師再进一步提出第二个思考:(2)由于实验的原理是通过燃烧消耗氧气,因此上述实验可以使用蜡烛代替红磷吗?教师结合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事实,分析得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气体,集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水面几乎没有上升,因此不能代替。
  假如用该实验是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作分析,就可以再提出第三学个思考。(3)用镁条燃烧代替红磷可否证实上述实验,为什么?结合镁条在空气中点燃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继续引入与氮气、二氧化碳反应的事实,很容易得出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结论。所见到的现象是:水面上升超过五分之一。实验结果表明,用镁条代替红磷是不可行的。
  至此,我们可以分析出,要成功进行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实验,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用装置要密;可燃材料的质量应足够;在初中阶段化学,燃料只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是固体。通过对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和对知识点的深入分析,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而且学会了观察,进行多方位思考,从多角度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因此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
  二、引导学生思考延伸,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要求思维为此具有关联的机制和元机制,关联推理和旁路。我体会应用逻辑上的归纳法和推理法,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初中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比如加热的方法,通过对种类物质相到反应的规律分析,都属于分解反应制得,所以可以归纳得出如下:
  2KMnO4   K2MnO?+MnO?+O?↑
  2KCLO3 2KCL+3O2 ↑
  2H2O2    2H2O+O2↑
  按照上述反应规律,即可得出制备氧气的一般方法。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理解知识的内涵,主动对外延作联想,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很有必要。
  归纳和推理都是逻辑上的思维形式,归纳有助于找出事物的共性,反映事物的本质。并且推理有利于获得新知识和扩展知识。我体会教学中使用归纳和推理,学生的思路较清晰,易学易记,能灵活掌握。
  三、引导学生设问释疑,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独特性要求不受原始知识和心理定势的限制,用所学知识去思考,提出新的观点或独特的见解。
  在对Al(OH)3的解释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氢氧化铝是一种碱吗?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学生会很快回答:氢氧化铝是一种碱,因为它的组成与碱相同,然后老师结合所学知识,逐步阐述了氢氧化铝有两种形式的组成Al(OH)3或H 3(AlO)3,一种为碱形式,另一种为酸形式。它可以与酸和碱反应,并将其视为两性氢氧化物。
  讲授酸碱指标剂的变色范围,先从初中所讲的“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碱能使紫色石蕊变成蓝色”的原理开始复习,继而提出疑问:H2SO4和HCl都是酸,它们的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如果极稀的H2SO4和HCl溶液是否也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呢?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得知,在极稀的酸溶液中,H+很小,PH值接近7,故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由此可以得到紫色石蕊的变色范围,进而扩展酚酞和甲基橙的变色是有一定范围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结合所授内容,巧设疑问,制造障碍,进而用简单清楚的方法释疑,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寻求多种解决办法。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思想的独创性。它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亦能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
  瓦特在看到水开的时候蒸气会顶开壶盖,就由此受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在苹果树下的突然异想天开导致了对“引力”的研究;门捷列夫是在玩扑克启发,提出了元素周期表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发散性思维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影响。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我们的化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8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