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国文

  摘 要:在国家持续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小学教育担负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开拓其思维广度的责任,小学教育中的数学课程起到的正是开拓学生思维广度的作用,可以为其日后养成学科思维打下基础。由于教育教学改革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和设定的目标,使得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式。
  关键词:解决策略;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思维障碍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4-00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38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维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
   (一)对知识的认知模糊导致思维产生混乱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大多是从表象而来的,对于表象的认知影响了小学生后续的思考。然而在现在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师在引入教学时采用的例子较为杂乱且讲解过程较长,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存在偏差,对知识点的表象认识模糊,如果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知识点的深入思考,就会使思维产生混乱,出现思维障碍。另外,由于对知识点表象认知混乱,会导致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无法形成深刻印象,对学生的数学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也有不利影响。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使思维产生障碍
   空间想象力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中的几何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对几何图形进行具体观察,进而在头脑中进行抽象思考,达到解答题目的目标。然而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处于觉醒阶段,其逻辑思维刚刚养成,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想象范围进行设计。但是学生的想象范围较难把控,教学内容很容易超过学生的想象范围,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对他们形成思维障碍。
   (三)学习经验的不足使得思维无法展开
   很多情况下,面对问题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凭着经验进行直觉性的判断,尤其是面对较为大型的数学题目时,经验影响下的直觉判断往往可以快速定位解题方式,从而使思维得以展开并能高效解题。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掌握的数学知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模糊不清,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容易对书照搬,难以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就使学习经验无法积累下来,导致学习经验不足,使学生日后在解答综合性问题时产生理解偏差,在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可能出现错误或者选择了复杂的解题方法,使思路展开受到影响。
   另外,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部分来源于对错题的反思感悟,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还没有能力从错题中分类找出典型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就会导致错题整理反思阶段的工作量太大,使学生产生脑疲劳状态,进而产生思维障碍。
   (四)点状思维使得思维之间联系不强,无法构成体系
   点状思维指的是对于问题的理解过于碎片化,无法形成完整联系而导致思考问题过于浅层化的现象。小学的数学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知识点的形式为单位的,以知识点为形式虽然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但是对学生整体知识框架的搭建有不利影响。知识点使得学生需要通过自我思考将其联系起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工作量太大,单靠小学生的自主理解是无法达到的。若是将知识点的关联交由教师来展示,则会使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记忆内容增多,学生将知识点内化前需要先背诵再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碎片化的知识点导致的点状思维,使整体数学学习的结构体系较难搭建,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整体发展,形成了思维障碍。
   (五)对于知识本质理解不到位使得思维浅显
   人的记忆多数是由一个强烈的记忆刺激点而展开的,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一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从而刺激学生产生记忆点进而延伸记忆知识。然而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点以外教师还会强调许多其他的注意事项等,学生很容易对其他注意事项等产生记忆点,而忽略了最根本的知识。对知识记忆的不完全,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停留在浅层阶段,无法深入思考,就会使思维停滞。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养成的过程中出现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不合理使得教学过程局限
   课程标准指定的教学目标是整体大方向上的教学目标,对于具体的课程目标还需要进行具体的规划,不能直接套用总体教学目标。然而目前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整体的数学教学目标直接作为课程学习目标,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认知,只是盲目跟着教师的教学脚步走,无法形成自我的数学意识,也无法建立起数学思维。除此之外,另一部分教师则将教学目标分割得过于零碎,使学生难以形成整体认知,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支离破碎,不具有实际影响和应用性,也使得学生的学习过于局限于学习基础,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更不利于教学管理和思维锻炼。
   (二)陈旧的教育理念使教学主体存在偏差
   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新教学理念的最明显分界是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在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中,为了便于管理课堂教学,教学主体往往是教师,学生则被动接受,且很少有机会发言和提问,这样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点,对于数学思维的养成和锻炼十分不利。这样陈旧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重要性无法体现出来,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利。
   (三)教师的教案设计使学生的思考无法跟上学习
   教师的教案设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具体教学措施的具体流程设计,直接影响了实际教学展开的每一步,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在设计教案时简单方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案设计,这就使得所设计的教案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有一定的出入,在教案中提出的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学习。这样分离的教学使学生的思考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为了追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就会无意识地抛弃许多思考部分,未能及时思考就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阻碍。    (四)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思维受限
   教师都会有自己偏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从而思维活动力度不够,思维受限。在现行的新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提出并应用,教师应该积极接受并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广泛,进而打破思维障碍。
   三、小学的数学思维养成中解决思维障碍的有效方法建议
   (一)引导学生将表象和深度思考进行结合,建立思维依据
   教师在教学时要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初步理解形成正确的表象,进而在后续的内化过程中展开深度思考。另外,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而不是教授给学生直接的知识,教师要通过暗示和引导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挖掘出知识的特点和联系,从发现特征到理解知识,再到最后的内化应用,将知识的表面理解和逐渐深入的思考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为数学思维的产生建立依据,使数学思维体系有迹可循。
   (二)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积极想象,提升思维流畅度
   空间想象力是在不断的应用中得以提升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想象,通过对空间想象力的反复锻炼,提高思维力度,从而克服思维障碍,打破学习能力的空间想象力的不足所形成的桎梏。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引导,小孩子往往察觉不到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和思维能力的不同,只会以做得最好的人为目标来竞争,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心理暗示和教导,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从而在自身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锻炼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反思以吸取经验,增强思维深度
   学习经验的积累,除了要做大量的题目进行基础搭建以外,还需要进行反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增强题目训练的同时对错题进行积极反思,将错题进行归类总结,在每一类题目中找出最典型的错误详细分析,并对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学习,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在日后的学习中也要经常对错题进行复习和巩固,不断对错题进行复习和分析,从而积累出稳固的学习经验,以学习经验为基础打破思维障碍,增强学习的深度,促进学习的深入进行。
   此外,对错误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自身进行改正的方法,除了应用于数学学习的错题整理,对于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也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从小学生时期就养成分析错误從而深度思考的习惯,对学生发展成为综合性社会人才有良好影响。
   (四)通过沟通交流建立联系,改正错误思维
   只有学生对知识点的本质做到记忆和理解,将知识点串联成结构体系,才能建立正确的知识框架,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入。为了避免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在对新知识点的教学中增强与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学过的知识点穿插到新的知识点当中,通过连点成线,线关联成面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完成的知识架构,促进数学思维的养成。
   (五)突出教学主体,使思维更加深刻
   要打破陈旧教学观念中的错误思想,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回归到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推动学习的发展。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疑问解答,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持续在可控范围内。思维的发展是一种主观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较高,如果还是一味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是无法对思维进行锻炼的,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束缚,被动接受知识点,教学无法深入,是教学主体对于思维培养产生的影响。
   总之,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建立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是条“长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施加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建立和深入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引导。另外,还要帮助学生将数学思维和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深入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学科思维,促进日后学习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奥婷.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突破路径研究——基于TRIZ理论的分析[J].现代交际,2019(8).
  [2]张所滨,袁红俊.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剖析与突破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 2017(Z4).
  [3]任金新.如何突破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9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