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2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坚 蔡耿秋 黄佰宏
【摘 要】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DLS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DLS患者,可降低VAS评分,改善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关键词】 浮针;整脊手法;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9-0098-03
DLS为骨科常见、多发疾病,以腰痛、间歇性跛行、下肢神经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通常,对于伴马尾神经压迫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临床才建议行手术治疗。整脊手法为治疗DLS常用手段,效果确切。有研究[3]指出,浮针对多种急慢性腰部病变引起的腰痛及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效。本研究选取我院DLS患者84例,观察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DLS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女24例,男18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25±7.36)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7.62±2.89)年,Meyerding分度:I度36例,II度6例;观察组女25例,男17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1.81±7.74)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7.83±2.96)年,Meyerding分度:I度37例,II度5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DLS诊断标准[4];②伴腰痛、下肢疼痛与麻木等临床症状;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排除标准:①创伤性骨折、脊柱感染、骨质疏松、结核、肿瘤等所致的滑脱;②高位脊髓压迫症;③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整脊手法治疗。①松解手法。俯卧位,全身放松,交替使用揉法、推法、弹拨法、滚法等手法作用于腰骶部两侧肌肉(8min左右);采用点按法点按大肠俞、肾俞、命门、环跳、关元俞、委中、殷门、太溪、承山、阳陵泉、足临泣,每穴0.5 min,以局部酸胀感为度;②坐姿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端坐位,首先查清偏歪棘突(双拇指触诊法),再施行复位手法。向右偏歪:左手拇指扣住偏向棘突,右手自右腋下伸向前,掌部压于颈后,压颈部使身体前屈约60°,向右旋转,到最大旋转位时,以右上肢牵引患者躯干旋转(后内侧),左手拇指顶推棘突(左上),可觉察指下椎骨轻微错动,多伴“喀啪”一声。随后从上至下理顺棘上韧带,并松动腰肌。若向左偏歪,手法方向相反,方法同上。1次/d。
1.3.2 观察组 给予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整脊手法同对照组。浮针(苏州市吴中区东方针灸器械厂,批号:190601,型号M):中号浮针(苏州市吴中区东方针灸器械厂,批号:190601),进针点:下肢、臀部、腰部的阳性反应点(绷紧硬滑感,按压疼痛不适),反应点周围5~10 cm选定进针点。针尖直对反应点,扫散约200次/个,2 min左右,若反应点疼痛消失或减轻,出针并留管6 h,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②治疗前后以VAS评分评估两组疼痛程度,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6]分数评估两组腰椎功能。ODI满分50,分值越低,腰椎功能越好;JOA 0~29分,评分越高,腰椎功能越好。
1.5 疗效标准 参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7],以ODI改善率评估,改善率=[(治疗前-治疗后)]/(50-治疗前)×100%,改善率≥75%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25%为差,将优、良计入优良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統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见表1。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两组ODI、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DLS指退行性病变、韧带松弛、关节突关节增生等引起椎间关节不稳,进而导致椎体相对滑移(向前或向后)。故脊柱节段失稳与DLS发生密切相关。疼痛为多数DLS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故治疗主要目的为减轻疼痛、防止滑脱进展。
中医学早有此认识,《素问·痿论》认为“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骨为人体支架,筋连属关节、司关节运动,二者共同完成肢体运动。筋骨失养致筋不束骨,引起腰椎不稳,发为DLS。生物力学研究指出,肌肉是腰椎重要的稳定器,对调节腰椎活动范围,维持腰椎节段结构稳定至关重要。手法治疗DLS的原理主要为降低肌肉张力,恢复腰椎稳定[8]。整脊手法重用松解手法,通过均匀、持久、柔和、有力作用力,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增强肌肉收缩的柔顺性、协调性,优化腰椎-骨盆运动节律,进而使脊柱剪切负荷降低,起到强筋束骨的效果,且手法松解局部肌肉痉挛,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炎症,改善临床症状[9]。同时,定点旋转复位法可改善腰椎内外力学平衡,扩大椎间孔,改善神经根压迫,进而促进症状改善。 浮针为传统灸针疗法的传承及创新,多用于痛症的针刺治疗,具有简便、速效、安全等特点,研究指出,压电反应、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等可能为其疗效机制[10]。筋膜理论认为,疼痛只是筋膜功能失调的信号,筋膜发生致密化的协调中心为治疗重点[11]。浮针作用于协调中心(前侧筋膜),通过舒缩肌肉,使缺血紧张的致密化中心重新得到灌注,迅速缓解疼痛不适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OD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散、再灌注活动联合整脊手法治疗DLS患者,可降低VAS评分,改善腰椎功能,疗效显著。
综上可知,浮针联合整脊手法治疗DLS患者,可降低VAS评分,改善腰椎功能,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杰,刘绍凡,姜仁建.改良仰卧位摇腰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2131-2133.
[2]任荣,郭启发,李钊伟,等.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案[J].中國组织工程研究,2018,22(15):2350-2354.
[3]邓亚典,杨勇,陈曦.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神经症状[J].中医正骨,2017,29(10):64-65.
[4][JP2]梁龙,朱立国,魏戌,等.退行性腰椎滑脱症:NASS循证医学指南解读[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2):105-108.
[5]方贤聪,程继伟,盛锡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反应度和最小有意义变化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16-20.
[6]周少杰,王秀峰.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路椎体间融合两种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10):1566-1568.
[7]KREINER DS,SHAFFER WO,BAISDEN JL,et al.An evidence-based clinical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update)[J].Spine J,2013,13(7):734-743.
[8]杨彬,张继伟,马永胜,等.整脊手法配合腰椎屈曲牵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4):48-51.
[9]陈泽林,张洁文,谭周纯,等.整脊手法联合浮针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06):843-846.
[10]施娟娟,卢杰,陆瑾,等.浮针扫散“腰五穴”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23例[J].中国针灸,2019,39(04):451-452.
[11]康献勇.垫枕背伸定点按压法与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对比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9,40(03):417-418.
(收稿日期:2020-01-13 编辑:陶希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5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