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观察在为肩周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肩周炎治疗的患者17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法选择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联合组,给予传统毫针配合电针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对比组。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在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上,联合组患者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运用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为肩周炎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同时也改善了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组合,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以及运用。
【关键词】超微针刀;圆利针;肩周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
肩周炎又被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僵硬,以50岁左右的患者为主要的发病人群,因此又被称为“五十肩”[1]。在为肩周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西医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西医治疗时间长,患者恢复慢,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分析更好的中医治疗方案[2]。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肩周炎治疗的患者170例,观察了在为肩周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的临床效果,实验相关内容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肩周炎治疗的患者170例,其中男72例,女98例,患者年龄在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2.9)岁,患者病程在1-18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0.8±2.3)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排除1周内在肩部周围进行有创治疗、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的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方法选择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比组,每组有85例患者,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联合组患者给予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
(1)超微针刀:协助患者选取患侧肩部在上的侧卧位,医师根据患者受限动作对治疗点进行确定,如果上举动作受限应该将肩胛骨内上角、肱骨大结节作为治疗点;患者后伸摸背动作受限则应该将肱骨大、小结节、喙突、盂下结节作为治疗点;搭肩动作受限将肱骨大结节、喙突作为治疗点。在相关治疗点找到痛性结节后用规格为0.4mm×50mm的超微针刀轻轻切开,进刀深度控制在0.5-1cm之间,在痛性结节消失或者是变小后出刀,每次治疗时间在2分钟左右,出刀后用棉球对针眼进行1-2分钟的按压。
(2)圆利针:协助患者选取患侧肩部在上的侧卧位,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的肩部活动受限情况对受损肌肉进行判定,并将病变肌束的起点、止点一级肌肤中央部作为治疗点,在选好治疗点之后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运用规格为0.5mm×50mm的一次性无菌圆利针进行治疗,将针尖穿过病变肌腹,进行合谷刺,其进针最佳深度为针尖穿过病变肌肉或者是肌腱韧带的起点,以患者的实际耐受度为最佳强度,针下有松弛感之后出针,并用棉球对针眼进行1-2分钟的按压。超微针刀与圆利针的治疗隔日1次,交替进行,连续治疗时间为2个星期。
1.2.2 对比组患者给予传统毫针配合电针治疗
对比组患者给予传统毫针配合电针治疗,选取患者肩贞、肩前、肾臑、曲池以及手五里作为基本穴位,将型号为0.25mm×50mm的针灸针分别刺入上述穴位,成功进针后进行提插捻转,在患者出现较强的针感之后连接电针仪,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时间为2个星期。
1.3 观察指标
对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患者接受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情况完全消失,患肢外展在90°以上,外旋在30°以上,且不受湿寒天气影响,局部筋节压痛轻微且劳累后亦无反复情况出现为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情况明显减轻,患肢外展在90°以下,外旋在30°以下,局部筋节压痛能够耐受,且在受凉或者劳累后有加重情况,休息后可得到明显缓解为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情况无减轻,日常生活受到明显影响且局部筋节压痛感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进行评价,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让疼痛;肩关节功能评分[5]根据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外展、内收、后伸以及前屈、内旋和外展等角度的大小进行综合评价,最高分为65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所有相关数据,并将其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整理与分析,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率(%)表示,疗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采用卡方(X2)实现,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1)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在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上,联合组患者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肩周炎在中医上属于“露肩风”、“肩凝”等疾病范畴,这一疾病的出现于体虚、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导致经络阻滞不通,经筋失养以及外伤所导致的肩部气血阻滞有着密切的关系,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僵直、活动受限、肩臂不举,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6]。 在运用超微针刀实施肩周炎治疗的过程中,主要的理论基础为运动医学的浅筋膜致病理论,根据患者受限动作确定治疗部位,通过切开、松解治疗部位痛性结节来达到治疗目的,在解除压力后期受损组织以及邻近的受压血管、神经均可以得到释放[7]。圆利针属于古九針中的一种,可以有效的释放过高的组织压力,修复受损组织,使出现黏连的软组织得到张力性松解,具有舒筋活血、通经止痛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在为肩周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的运用安全、简便且效果理想[8]。在本次实验研究中,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在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上,联合组患者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运用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为肩周炎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改善了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组合,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以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徐艳.松肩解粘六步手法联合动态电干扰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01):130-132.
[2]石文英,林祖华,罗容等.温针灸结合瑜珈体位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9,39(01):33-36.
[3]陈紫岳,黄怡然,李娜等.电针和圆利针治疗制动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兔模型的治疗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7,12(08):19270-1932.
[4]刘满震,杨伟海,谢龙.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6,38(15):2318-2320.
[5]安应成.圆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1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09(29):84-86.
[6]曹莉,金瑛.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6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11):837-838.
[7]曾焘,高大伟,吴宇峰等.乌头汤联合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肩周炎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01):70-73.
[8]邱雪丽,陈柏书,文舒宁.超微针刀结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头夹肌损伤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9,51(01):62-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8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