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学生是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的,然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仍然单纯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学质量当然不会令人满意。因此,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养成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养成数学思维习惯?笔者试从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设置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开展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三方面入手提出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兴趣培养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强硬地灌输教材知识,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导致一方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严重者出现厌学的情绪;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习惯的训练,没有帮助学生在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有效提升。在本文中,笔者谈谈改进一这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策略技巧才能完成。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开端。导入环节设计的好,能够充分吸引学生到课本学习中来。教师要想方设法设计课堂导入,将课本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在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顺利进行。
  例如,在学习“千克、克、吨”这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本堂课的教学:下面是小明写的一篇日记,教师看完小明的日记后,留下了“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你把认为不可能的地方标出来并改正。
  今天下午,我请妈妈从超市买了给我买了一袋105千克的方便面,5克的糖果,1吨的饼干和5吨酸奶。
  看完日记后,教师向学生说明小明日记中提到的克、千克和吨都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然后指出小明日记中的错误的地方。教师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怎么看出物品的重量吗?那你们知道有哪些重量单位吗?学生说包装上有标记的物品的重量,有克和千克等。接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进一步讲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二、设置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传统课堂的影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重课堂教学,轻视学生实践的现象,教师未能将概括性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阅历结合起来,为了帮助学生将这些理性的知识理论消化吸收为自己所用,引起学生学生兴趣,也为了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策略设置生活情境。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具体感知时间概念,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日历创设这样的情景:对于每个国家和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比如,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每年农历的五月初四设置为端午节。从我自身来说,我出生于1995年8月15日,从那时起每年的8月15日便是我的生日(教师演示在日历中圈出以上不同的时间)。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生日和大家分享吗?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教师接着说道,表示时间的方法有很多,现行的主要有阳历和阴历,阴历是我国民间老百姓惯常使用的记录时间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历法-阳历,教师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入到“年、月、日”的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到超市购买体育用品的情景:假设一位学生到学校附近超市购买球类器材,两名学生扮演顾客,一名学生扮演服务员,这位学生需要购买5个篮球和7副乒乓球等。其中,篮球的单价是45元/个,乒乓球的单价是5元/副,足球的单价是60元/个,羽毛球的单价是35元/副,这次购买体育用品要花费多少钱?让学生通过实际购物的方法,运用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动脑思考,计算出本次采购共消费多少,深化对课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认识。
  三、开展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的思维习惯是直观的、形象的,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要尽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组内通过与成员的交流合作探究,启迪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的智能,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學习“认识分数”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时,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分数”概念,教师可以先通过让学生四个人为一组,组内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活跃课堂气氛,再正式进入课堂的学习中。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八张电影票让学生思考: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如果把这八张电影票平均分给你和你们组的成员,你们每个人可得几张电影票?如果是六张电影票,你们每个人可得几张?如果是四张电影票呢?如果是两张电影票呢?如果只有一张电影票呢?通过这样层层设计问题,提高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组内与成员积极思考教师提问的问题,得出接近答案的数字。由于这个活动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提到看电影,同学们都会很高兴,自然而然地都会主动去思考和动手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最后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的1/2的答案就是将要学的“分数”的知识。又例如,在“周长”这个单元时,在让学生了解了“周长”的概念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当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讨论探究,学生把周长这个概念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与精英数学不同,小学数学是一门大众学科,在实际教学中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它强调贴合学生实际生活,以学生兴趣为立足点,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悟,用数学思维习惯解决具体问题,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香.以人为本,有效引导——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8(35):86-87.
  [2]杨卫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114.
  [3]李洁.丰富课堂形式,培养数学兴趣——论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37-1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8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