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数字化阅读服务之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保障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健康而有序地开展,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教育,创新数字化阅读服务理念。通过对新媒体特质的基本论述,指出了数字化阅读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阐述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数字化阅读行为的影响力。图书馆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数字阅读,加强数字信息资源供给,积极开展数字化阅读推广,努力培养大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数字化阅读的服务质量,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的服务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阅读;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20)04-0123-06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阅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阅读成为我国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而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数字阅读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是高校数字化阅读的主要群体,作为高校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建立数字阅读服务新机制,优化阅读生态环境。图书馆要利用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推广智慧服务,充分满足大学生读者的多元化数字阅读需求。伴随5G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必将加速推进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给阅读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1    “新媒体”和“数字阅读”
  1967年,美国人戈尔德马克(P.Goldmark)首先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纸质图书、报刊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1]。新媒体的主要特征:(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电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2)新媒体信息是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可以进行宽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互动性等特征;(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即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新媒体包括: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媒体(网络电视、博客、播客、电子杂志等)和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公交电视、地铁电视、列车电视、航空电视、大型LED屏等)。新媒体信息传递的特征:即时性、交互性、超时空性和虚拟性。
  数字阅读是随着互联网数字化产生的,是基于数字文本和数字媒介而获取信息的一种阅读现象,是阅读行为的一种新方式。新媒体的出现带动了数字阅读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一种主流趋势。数字阅读也叫电子阅读,学术界广泛定义为:“数字阅读是指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的数字化内容的阅读。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内容的数字化,如电子书、网络文学等;二是阅读载体为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2]。”广义的数字阅读包括各种数字化出版物,如数字图书馆、有声读物及数字报刊等;狭义的数字阅读仅指数字形式的文字阅读[3]。与传统纸质文献阅读不同,数字阅读依附于新媒体,新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类型包括:文本、图像、动画、声音以及视频影像。数字阅读就是阅读新媒体传递给我们的这些数字信息,大多数阅读不受时空限制,它的阅读环境具有开放性、阅读过程有互动性、阅读形式多样化、阅读内容丰富。
  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从科学的角度也可以把新媒体称为数字化媒体。新媒体传递的信息是数字化信息,数字阅读的载体是新媒体。新媒体和数字阅读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数字阅读依附于新媒体,新媒体促进数字阅读的发展。
  2    我国数字阅读发展趋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0年4月20日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4]。对纸质图书、报纸、期刊和数字化阅读数据(从2010—2019年)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见图1),结果显示,纸质文献(书、报、刊)全民综合阅读增长率在逐渐走低或趋于弱势,数字阅读由10年前(2010年)的32.80%上升到(2019年)79.30%;从2014年起数字阅读已超过图书和报刊的阅读率,已经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形式[5]。随着新媒体的逐渐普及,全民数字阅读率还会提高。
  按照閱读媒介的不同,可将阅读方式分为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和新媒体数字阅读方式。数字阅读主要包括手机移动阅读、电脑网络在线阅读和电子书阅读。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第八次(2010年)到第十七次(2019年)结果表明,十年间我国国民数字阅读主要接触方式(见表1)发展情况为:电脑网络在线阅读由2010年的18.10%增长到2019年的71.60%,年增长率在5.35%;手机阅读率由2010年的23.00%增长到2019年的76.10%,年增长率为5.31%。可见,这两种阅读形式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普及面广。特别是手机智能化后,作为便捷的移动终端由原来次位后来居上成为新媒体主要的阅读方式。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改变了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形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节奏和阅读模式。传统的纸质阅读与新媒体数字阅读并存,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中国人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已经达到4.7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近15本[6],“移动有声APP平台”、“微信语音推送”和“广播”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是国民阅读的新的增长点。在数字阅读接触率不断提升和用户规模稳步增长的形势下,必将推动国民阅读习惯的改变,由传统阅读走向数字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潮流和趋势。面对新时代数字阅读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有偿化等发展趋势,提供高质量的数字阅读内容、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数字阅读素质教育,加大技术创新,将推动数字阅读的可持续发展。   3    新媒体对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的影响
  3.1  大学生数字阅读的新形态
  新媒体是数字阅读的载体,大学生数字阅读离不开新媒体。新媒体接触方式主要有电脑、智能手机、Pad(平板)、电子阅读器等。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借助阅读信息平台获取大量资讯,辅助专业学习和娱乐。
  他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工具以及阅读平台、阅读对象与传统阅读相比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阅读载体以纸质为主,而数字阅读载体是新媒体;二是阅读地点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阅读一般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与位置,如教室、阅览室等,而数字化阅读时间和位置可能是随机多变的;三是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阅读是纸质图文阅读,而数字阅读载体是新媒体,呈现的阅读方式是读屏和视听(移动有声APP、广播、微信语音推送)。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普遍建立了移动图书馆,给大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移动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便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制约,通过各种模式直接将资源和服务推送给用户。学生可以在线链接移动图书馆APP,访问馆藏电子数据库资源,直接在线阅读或下载离线阅读馆藏电子书和电子报刊,及时获取需求信息。数字阅读不但改变了大学生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效率,而且数字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阅读范围,大学生特别专注于对社交互动媒体信息平台的阅读,包括微信圈、微信公众平台、微博、QQ空间等网络平台。从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来看,微信和微博这两个利用率很高的阅读平台为大学生数字阅读提供了广阔自由空间。数字阅读在阅读精细化、阅读深度、阅读笔记、比较阅读等方面是逊于传统的纸质文献阅读,大学生在数字阅读过程中应防范冗余信息的干扰,端正阅读态度,有选择性地进行数字阅读。
  3.2  大学生数字阅读的信息内容
  在《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从国民数字阅读人群年龄分布来看,18~29周岁人群占31.7%,表明数字阅读群体偏向年轻化[6]。大学生正值18~29这个年龄段,他们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力强,对新技术产品认知快。2019年部分高校大学生阅读情况数据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页访问量为2 692 789次,纸质图书年度外借量414 234册次,数据库全文下载为
  42 129 113篇次;上海交大全年电子期刊下载量是纸质图书借阅量的13倍之多,其中大部分为外文电子期刊;武汉大学图书馆主页访问量508.9万,馆藏检索697.3万次,数据库检索3.9亿次,移动图书馆APP日均访问29万人次,电子图书下载7.8万册;深圳大学纸书外借195 644册次,而中文电子图书下载472 347次,外文电子图书下载193 162次;中山大学图书外借总量为675 120册次,而电子资源情况登录4 720万次,检索63 534万次,下载2 668万篇次[7]。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率高,数字阅读已经超出纸质文献阅读。
  大学生数字阅读的信息架构,是由大学生本体所处环境来决定的。高校馆藏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各专业的电子文献数据库使用率最高,这是因为大学生首先要完成自身的专业学习、考研学习、资格考试学习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形成大学生数字阅读内容鲜明的专业性、学术性。其次,还包括文学类电子图书、社会科学类电子杂志、互联网媒体发布的信息,以及使用搜索引擎发现的和个人爱好相关联的数字资讯等。严贝妮(2016年)调查安徽省5所高校学生的数字阅读行为数据显示,在数字阅读需求方面呈如下排布:信息需求(80.9%)、知识需求(78.9%)、娱乐趣味需求(72.6%)、审美需求(23.4%)、思想需求(50.9%)、其他需求(5.4%)[8]。调查显示:大学生数字阅读在内容上,超过半数的学生浏览时事新闻时讯,了解全球大事要事,关注新闻前沿动态,为满足自身兴趣信息的需求,选择了“新闻资讯”(71.4%)和“文学小说”(60.9%),而选择“(电子)报纸杂志”“(電子)期刊论文”和“专业电子图书”的人数较少[6]。阅读小说等文学作品是专业学习需求以及对网络文学的偏爱,而专业期刊杂志的阅读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查询参考文献,撰写学术论文,是为毕业论文设计而为之。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大学生电子书阅读类型最多的为网络小说,占比为61.9%;精品图书占比为45.4%;课本、教材为34.92%[9]。
  4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
  从阅读的角度出发,大学生是高校数字阅读的主要群体,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服务要以大学生为主,建设丰富多样的数字馆藏,对大学生的数字阅读进行资源趋向引导和资源有效供给。
  4.1  培养大学生数字阅读的信息素养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的主要群体,他们的阅读素养是影响阅读效果的主因。培养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是图书馆的责任,图书馆要利用文献检索课和图书馆微课进行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教育,有目的地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10]。具体有以下3个方面:(1)教育大学生遵守网络安全规则,恪守数字阅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2)宣讲不同媒介的特点,引导他们在进行数字阅读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去粗取精,理性阅读,积累新媒体数字阅读知识,从丰富的数字资源中汲取知识精华。(3)图书馆要积极宣传正确的新媒体数字阅读观,使学生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是阅读介质变化,而阅读目的却始终如一;数字阅读有浅阅读表征,新媒体时代应秉承传统阅读的方法论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进而提高掌握知识的技能和自身素养。
  4.2  改善大学生数字阅读的技术环境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图书馆网络基础建设,提升图书馆局域网速和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为学生数字阅读提供良好的在线阅读环境[11]。大学生数字阅读分为学习阅读和生活阅读两部分,学习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提供的电子书刊及电子资源数据库,在购买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字资源系统等常用学术资源数据库的同时,要加大校园自身特色资源库建设,统筹校内学术资源,拓展资源共享空间,整合专业学习及科研文献的数字资源。设置无版权限制资源下载区和有版权限制资源下载区,不断更新数字资源,高效地为学生提供文献阅读服务,提高读者查阅速度,满足学生数字阅读需求。建立具有高校各自学科特色的图书资源元数据,形成特色化数据库资源。同时,图书馆要整合新媒体平台上不同制式的学习软件,开发专业学习App,将现代化新媒体技术融合到阅读资源的设计开发中,将各类专业学习资源库、学习工具软件、各类专业书籍、经典著作和学术期刊进行整理分类,把学生专业学习的馆藏电子资源和虚拟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线数字阅读。   4.3  拓宽大学生数字阅读新途径
  高校图书馆作为数字阅读推广的主体,要借助新媒体这个有力工具,采取多元化合作服务模式,以图书馆阅读推广部门为主,加强馆内各部门分工协作,全馆合力开展数字阅读活动,如开展“资源利用讲座”“服务项目宣传”“优秀读者评选”等;馆外同学生社团、校团委、学工处、学院等部门大力合作,开展诸如“大学生读书节”“阅读演讲比赛”“专家学者专题讲座直播”“微信、微博美文推广”“诗词知识比赛”等读书活动,以此来推广数字阅读。具体途径是:(1)图书馆要设置专门数字阅读推广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移动阅读、微阅读等)的数字阅读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图书馆要配备专业馆员主动参与学生阅读互动,协调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关系,激发学生数字阅读兴趣。(3)创建读者论坛,激发学生发表意见和评论,推荐精品图书,有效引导读者深度阅读,促进数字阅读良性发展[12]。(4)发挥专业学科馆员作用,开展个性化数字阅读定制服务。把数字阅读服务嵌入到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上,面对广大的学生用户,进行数字信息资源推广服务,如参考文献定制、学科发展前沿资源推送、专利文献和科研论文查重以及考点知识导航等,并利用大数据读者跟踪平台,密切跟踪大学生读者群,精准定位读者的信息需求,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阅读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主动向学生推送阅读信息,丰富学生阅读资源。(5)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利用数字化共享阅读空间,拓展学生全方位学习环境,开展全面深层次个性化数字阅读服务。(6)创新数字阅读体验新形式。充分利用5G技术和新媒体的特点,开展“互联网+”活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美育、互联网+创业,等等),让读者亲身体验数字阅读空间的声、光、影的炫美境界,体验读屏视界和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的新感觉,促进读者对新媒体数字阅读的参与积极性。
  4.4   完善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服务体系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要以大学生读者数字阅读为中心,建立数字化阅读服务新体系。首先,拓展图书馆数字资源来源,加强数字资源库建设。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入社会公共资源,开发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多媒体、有声数字、多维呈现、虚拟现实技术、立体阅读等在内的新型数字资源。建设OA(开放存取)数字资源,加入全国和地方的资源共享联盟,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等,实现数字资源共享,不断满足学生对深度数字化阅读的信息需求。其次,利用5G技术开发新媒体数字阅读“微平台”,建立“掌上图书馆”,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使用户能够查阅文献、获取数字资源信息与图书馆动态。掌上图书馆要设立用户服务社区,开展学术讲座,时事咨询、专家论坛,提高图书馆数字阅读影响力。再次,从新媒体特点出发开展多元化的数字阅读服务。新媒体信息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的特点。因此,图书馆平台应实行全天候的开放式服务,满足用户随机访问。用智能化的“自助式”服务模块,主动交互式服务吸引读者,实现用户与馆员、用户与用户、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无障碍互动,强化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新思维。最后,图书馆要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根据学生的知识服务需求,建立知识挖掘、知识展示数字服务系统。从认知层面进行知识组织,发现海量学术文献资源的关联,让杂乱的信息资源有序化,实现知识的高效组织,然后借助语义挖掘、聚类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学术文献资源的深度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知识,进而提高知识服务的效率,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13]。
  5   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阅读程度会越来越高,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阅读的主流方式。图书馆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辩证地看待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要重视数字阅读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与服务的实际,努力提升大学生数字阅读空间,净化阅读环境,加强对新媒体的管控,积极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快地了解和利用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促进学习。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数字阅读多姿多彩,5G等新技术的运用将进一步加快数字阅读发展,从而为图书馆更好地开展数字阅读服务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谭云明.新媒体信息编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黄先蓉,张窈.数字阅读研究热点与动向:伦理、行为与应用[J].出版科学,2020,28(2):5-16.
  [3] 柯平.数字阅读的基本理论问题[J].图书馆,2015(6):1-6.
  [4] 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J].新阅读,2020(5):7.
  [5] 拜庆平.从变化中看规律 从嬗变中看趋势:从全民阅读调查中发现的新变化新趋[J].科技与出版,2016(11):7-10.
  [6] 黄平,徐燕飞. 全民数字阅读迎5G时代[N].经济日报,2019-04-15(4).
  [7] 茆意宏,朱强,王波.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服务现状与展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1):85-91.
  [8] 严贝妮,汪东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研究:基于安徽省5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7(5):87-92.
  [9] 房琳,吕鸣玥,陈嫚.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阅读方式转型研究评述[J].当代青年研究,2016(2):124-128.
  [10] 周慧敏.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37(1):55-61.
  [11] 王申罡.我国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热点与趋势[J].新世纪图书馆,2017(1):92-96.
  [12] 杨文建,马毓. 数字阅读环境下的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服务策略研究[J].圖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0):82-87.
  [13] 张影.面向知识服务的图书馆知识挖掘系统构建探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0,44(3):34-36.
  责任编辑    祁秀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2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