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地进行教学分层,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进行分层设计,从而构建高效的分层教学课堂,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6-0026-02
  引 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比较基础的学科,但由于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分层教学方法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重视合理分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对于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直接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学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明确指出并引导学生进行改善;但是对于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则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纠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能直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应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会受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的应用
  1.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分层,应主要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方面进行,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2]。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教材目标作为基础的教学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以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保证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通过努力实现一个或者多个学习目标,每节课堂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制定教学目标:基础目标是了解圆柱体积公式是通过将圆柱体转换为长方体的方式推导得出的,并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这一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更深一层次的目标是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公式解决相关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最高层次的目标则是通过对面积公式的思考,明白圆柱体转换成长方体的过程,并能自己推导出相应公式,并能灵活运用相关公式,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
  2.区别对待差异,分层实施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转换自身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而设计出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案,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提升。
  (1)分层指导学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进行思考,充分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采取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在一定的直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提升,结合抽象思维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展开引导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得出相应的结论[3]。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罗列出全部的情况,从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其通过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的方式进行解答;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自由发挥。
  (2)分层设计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的公平,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应分层设计课堂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设置相应的问题并按照顺序进行提问。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将大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小问题,逐渐降低难度,在提问过程中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对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突破具备难度的问题,进而让其在回答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需要设计一系列通过对比、分析、推理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进行回答,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特点和优势,另外也可以让优等生通过互相帮助、提示的方式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1”,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501班学生中,会游泳的占百分之十,表示什么意义?”之后再继续提出問题:“这一问题中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会游泳的学生有几份?”教师需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解答这一问题。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提出问题:“我国国土面积有百分之十五被沙漠覆盖,表示什么意义?”让学生掌握单位“1”这部分的具体意义。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一节课的时间是四分之三小时,表示什么意义?”在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基础较差的学生:“四分之三小时是多少分钟,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提升、收获成就感,进而更好地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3.练习分层
  练习分层对于分层教学而言十分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练习题按照基础题、变式题和探索题进行分类,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练习,帮助其通过解答习题获得相应的提升[4]。
  例如,在“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一个半径为四米的圆形轮胎,请问这个圆形轮胎的切面面积是多少呢?”教师对这道题进行一定的改变,就可以将其变形为:“有一个切面面积为50.24平方米的圆形轮胎,请问它的半径为多少?”再对其进行难度的提升,则可以将其变为:“现在有一个圆形轮胎,它的周长是25.12米,请问这个圆形轮胎的切面面积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提升。
  4.作业分层
  布置课后作业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检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掌握其学习情况。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只看數量,不重视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教师应当改善这一情况,采用分层作业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布置适当的作业。
  例如,在教学完“圆柱”这部分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中学习到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各个部分的特征及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式等内容,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进行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练习。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需要让其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如学生家里的笔筒。这部分学生不仅需要完成计算,还需要进行测量。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提升,进而更为全面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5.评价分层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过分重视,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式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结果,但并不知道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随着分层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学生展开全面的评价,也更为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变化,进而更好地展开教学。这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收获相应的成就感。
  例如,“解方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的含义,进而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写法,并能运用这部分内容进行一系列难度较低的方程的求解。因此,教师针对本节课堂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针对学生的做题步骤展开,然后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有些学生虽然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于不同的原因出现一定的错误,但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十分认真积极,此时教师也需要对其学习态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收获全面的评价,进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结 语
  总之,分层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开展分层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分层教学实践与管理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也能不断提高分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杜学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课堂建设与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12):129-130.
  范伟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51-152.
  张海如.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的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47.
  邱丹华.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77.
  作者简介:王晓朦(1989.4—),女,山东胶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7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