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微课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现在已经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微课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将微课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研究了高中生物微课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生物;微课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32-02
  引 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1]。特别是在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发展重点的时代,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生物课堂教学。微课的特性可以充分贴合课本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活力,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微课教学的内涵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微课教学的内涵及优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2]。微课的概念最早诞生于美国,之后凭借其优势快速发展。微课教学其实就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教学视频为媒介,以课本中的一个知识点为基础进行延伸的一种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从具体意义上看,微课教学不是单纯地以视频教学为主,也不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压缩。微课教学有自身的特征。首先,时间较短。与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相比,微课教学时间较短,一般在十分钟以内。这种教学时长是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基础,为学生设计的一种片段式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课程内容的重点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突出教学内容的主题。微课教学的设计是以某一课堂教学主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明确教学主题,同时,也能突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再次,微课教学范围较小、内容较少。在微课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师主要结合与其有关的主题进行知识的讲授,简化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点。最后,微课教学的辅助性。微课教学虽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工具,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微课教学为主,而应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协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
  2.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意义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在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思考问题的模式及在回答问题时的表达方式上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多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口头讲授为主。但现在,科技的进步使教室拥有了更为先进的教学条件,教学模式也变得更为多样化,微课的诞生为教师完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一种脱离教室的教学模式。微课能够给学生更多想象空间,能够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高中生物课本中包含的生物知识点较多,知识点的框架结构相对松散,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感到困难。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依据,在家多复习自己不会的问题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较为困难的知识点,让学生的后续学习变得更轻松。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难以达到期望。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教师能够将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此外,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学习的约束,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生物知识,从而对课本知识形成更深的理解和思考,从根本上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微课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像微课这样新兴的、有意义的辅助教学工具已经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接受和认可。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呢?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帮助学生预习生物课本知识
  学生的课前预习在其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习方法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对于教师们来说,课前预习可以减轻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加快教学进程。课前预习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进行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利用微课完成课前预习可以减轻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负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观看教学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
  2.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将这些资料整合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在课程的开始利用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生物课堂。以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中“群落的演替”一课为例,这部分内容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延伸,同时衔接了后半部分的生物课程学习内容。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网上搜集群落演替的影视资料,可以在视频的开始以一些问题为导入:我们为什么要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后遵循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教师可以用这些现实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著,教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演示群落的演替过程,让学生明白群落的演替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且群落演替的过程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而插手演替的过程,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其发展。   3.利用微课创建生物知识构架
  高中生物课本中包含的生物知识点较多,知识点的框架结构相对松散,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感到困难。基于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教学这一模式,为学生创建清晰的生物知识构架。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中“DNA的复制”一课为例,这部分内容是遗传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遗传学的基础。其重点是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黑板上列出知识构架,帮助学生记忆和学习,如DNA复制的定义、DNA复制的方式、如何验证DNA是半保留复制、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特点等。这样一来,教师利用微课教学将一系列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创建知识构架,有助于学生后续复习。
  4.利用微课教学延伸课本内容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使得他们生物学习水平不同,因此,每个学生对生物的学习需求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辅助工具,根据课本内容制作不同的教学视频,适当延伸生物课本上的知识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中“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例,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实验,推导出实验结论。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制作不同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基础较差或没有听懂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生可以选择详细讲解的版本;基础较好并能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生可以选择延伸版,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实现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三、应用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虽然微课已经成为当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但是在应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学理念。要想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加强对微课教学的应用,教师就要做出改变,从传统的生物教学理念中摆脱,将微课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突出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为学生安排好时间和地点,控制学生的学习节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教师要进行教学分析。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制订及对教学范围的把握。虽然微课教学的时间短、范围小,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课堂教学的重心,明确教学任务的最终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认真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再次,微课设计。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添加信息技术元素,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书本知识能够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热情为主要目的,并以此作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又次,教师也要观察教学效果,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从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还要从学生的角度收集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从而进行综合测评,保证教学反思的科学性,进而对教学设计做出改进和优化。
  结 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微课教学模式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接触丰富的网络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制作出更多高质量的微课,并将其应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李燕.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34):53.
  张岩芳.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35-136.
  作者簡介:赵开福(1985.1—),男,云南玉溪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曾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7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