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体育产业发展视角下2022冬奥会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从体育发展视角对2022冬奥会进行了展望,以期2022冬奥会能够实现奥运效应的持续发酵,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树立国家运动品牌,可以有效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而上述展望的实现需要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将官方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效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科技的作用,并加强新媒体的推广与营销,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体育产业  2022冬奥会  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b)-0226-02
  在我国目前全民健身的热潮下,2022冬奥会的举办会进一步提升我国群众的体育意识,加深对冰雪项目的认识,吸引更多的冰雪项目爱好者。与此同时,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初步阶段,2022冬奥会的开办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
  1  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体育产业现状
  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不仅为我国体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对于奥运会这类大型运动赛事而言,举办国具备的基建能力、场馆民用转换能力以及经济负载能力,会影响到奥运会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体育产业发展视角下2022冬奥会的展望之前,需要明确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现状。本文将我国200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时投入的资本产业作为基础,进行2022冬奥会的展望。
  在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我国政府部门开始注重体育项目的基础建设,新建了19个比赛场馆,并建造了8万坐席的国家体育场,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在奥运会结束之后,我国体育产业逐渐进入到“后奥运”时期,鸟巢、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等具有代表性的比赛场馆在经过修整之后,逐渐开放接纳游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各地区都开始增设体育场地,这种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一直持续到201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运效应逐渐降低,我国群众及各地区的政府部门逐渐降低与体育运动的重视。纵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办前后的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我国关于冬季运动的体育场馆相对较少,仅东北地区具备较多的滑雪场及冰场,南方地区的群众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冬季雪上运动。因此,在2022冬奥会期间,我国可能会在雪上项目这方面产生较大的民间需求缺口[1]。
  2  基于体育产业发展视角下2022冬奥会展望
  2.1 奥运效应的持续发酵
  基于体育产业发展视角下,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奥运效应的持续发酵,注重场馆的民用转换,提升奥运会为我国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实现冰上运动的全民化。2022冬奥会由北京以及河北张家口共同举办,北京共有96家滑雪场以及55家溜冰场,专业冰上运动场馆一百余家;张家口的万龙滑雪场是全国范围内雪质最好、雪期最长的滑雪场。就目前的场馆看来,2022冬奥会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基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经济效益,并吸引更多的冰雪项目爱好者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2.2 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
  在筹备冬奥会期间,政府部门开展的开幕式准备工作、赛场维护工作以及赛事宣传工作都会促进体育产业的内需,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比如,在2015年宣布北京和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之后,张家口冬季的旅游人数增加了近30%,这一数值逐年增加,有效促进了张家口旅游业的发展。在奥运会开办期间,各大品牌可通过赞助获得广告权,通过在奥运会期间的广告植入,进行品牌的宣传,实现政府部门及品牌的双赢。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阿迪达斯赞助了13亿人民币,大大提升了该品牌的价值。在2022冬奥会期间,政府部门不仅可以通过赛事宣传及旅游行业的发展实现体育经济的提升,还能够通过售卖赛事门票、纪念品及吉祥物的出售,促进当地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树立国家运动品牌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奥运会的举办属于风险投资,虽然国家会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是在奥运会较大的国家影响力下,会为国家带来“品牌附加值”。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奥运会会为举办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会提升举办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有助于民族自信以及民族认同感的提升,使国家树立运动品牌,具备其独有的体育特征以及体育吸引力。国家运动品牌的树立可以促进体育品牌的建设,如美国NBA赛事通过运动装备、球鞋等附加产品创造的巨大产值。我国也可以通过冬奥会创造属于我国的冬季运动体育品牌[2]。
  3  基于体育产业发展视角下2022冬奥会展望实现的措施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2022冬奥会的举办能够有效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化,避免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损失。因此,要想实现2022冬奥会的展望,相关部门需要将体育作为发展的重点,将为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提供服务作为理念,实现经济和商业体育的有效融合,加强冬季运动的宣传推广,实现2022冬奥会的展望,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3.1 将官方资本和社会资本结合在一起
  通常来说,奥运会的举办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完成。传统奥运会的开办主要采用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作为主体,社会资本赞助作为辅助的资本运作方式,社会资本主要用于服务和宣传,官方资本负责奥运会的主体部分。这种资本运作方式的应用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奥运会开办需要的资金相对较多,民资资本难以承担巨大的资金流消耗;其二,奥运会安保和赛事组织方面的资金由官方负责更为稳妥,能够保障奥运会的顺利召开。但是这种资本运作方式会引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官方资本在赛后的生产和維护等方面不够灵活,成本管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其二,社会资本的宣传和后勤方面虽然具备较高的短期盈利,但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很容易出现亏损。   在2022冬奥会筹备和进行阶段,政府部门需要借鉴以往的开办经验,合理利用官方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提高社会资本的参与度。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可以采用官方资本负责宣传管理、社会资本负责场馆运营的资本运作方式。在奥运会开办期间,政府部门通过租赁的方式使用运动场馆,并负责赛事的宣传工作;在奥运会结束之后,政府部门需要归还场馆的使用权。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选择免费宣传或者减免税收的方式,促进社会资本的流动,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在办好冬奥会的同时,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及经济的发展。
  3.2 充分发挥出科技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体育产业,就像篮球鞋每年可以为篮球运动创造千亿产值,冬季运动的装备与可以创造较大的产值。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冬季运动仍旧处于兴起阶段,相应的冬季运动品牌也属于新兴产业,和国外传统冬季运动品牌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The North Face或者Jack Wolf Skin等品牌,这些国外冬季运动品牌的运动装备价格相对昂贵,而且购买渠道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国外冬季运动产品更为注重户外设计,关于雪上运动和冰上运动的防寒保暖方面较为落后,其产品设计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国外冬季运动产品的不完善及国内市场的空白,使得我国户外冬季运动产品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再加上群众对冬季运动的关注逐渐增多,所以我国体育产业需要根据2022冬奥会的良好契机,加强冬季运动产品的研发及设计,弥补我国冬季运动产品市场的空白。
  具体而言,在2022冬奥会申奥成功之后,我国涌现了滑雪热,从2015年开始,我国大部分滑雪场的人次逐年增加,有些滑雪场专门开设了零基础滑雪场以及儿童滑雪场,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了滑雪场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吸引了更多的滑雪爱好者。因此,张家口和北京等地区也可以在现有滑雪场及冰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内部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完善,充分满足冬季运动爱好者的多样化需求。比如,张家口市的某制造企业,利用塑料板进行真冰的模仿,使塑料板的外观及摩擦系数和真冰十分接近,只要将塑料板铺设在平整的地面上,就可以为畏惧户外风霜的冬季运动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室内运动环境。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体育产业的创新,缩短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3 加强新媒体推广及营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冬奥会、运动项目以及体育产业的宣传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推广及营销,结合国内外的微媒体、自媒体、流媒体以及新闻每户网站等媒介,加强体育产业的宣传。比如,在开展2022冬奥会的前期宣传工作时,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在国外进行宣传,比如YouTube、Facebook以及Twitter等网站,进行冬奥会相关项目的宣传。具体而言,宣传内容需要涉及到张家口及北京的滑雪场地、冬天的美景以及先进的造雪技术等方面,以此吸引更多的冬季运动爱好者积极参与到2022冬奥会中。通过良好的前期宣传,可以为张家口及北京树立口碑,将其打造成全国冰雪运动中心以及装备制造中心,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2022冬奥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
  4  结语
  综上所述,冬奥会的举办不仅可以促进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政府部门需要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办经验,合理应用社会资本,降低奥运会基建及赛事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北京2022冬奥会雪上场馆赛后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2] 邢建宇.冬奥会发展历史及未来展望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3] 宋毅林,黄华明,朱玉霞,等.冬奥会主场优势分析與中国第24届冬奥会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16(3):89-93,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4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