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体育产业链的体育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链条化、规模化的体育园区将成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基于体育产业链理论,从空间链、企业链、供需链和价值链四个方面分析了济南市体育产业园区发展的可行性,并对其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他地域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体育产业链;体育产业园区;空间链;企业链;供需链;价值链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提出要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继续释放体育产业的潜能,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明确提出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份文件明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决心。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其中的发展核心是体育链的布局,体育链的合理布局与良好运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产业链的主要应用便是建立体育产业园区。
  一、体育产业链与体育园区的概念界定
  “产业链”概念大约在30年前便已经被提出,但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论。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产业链是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以产品为对象,以投入产出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依据特定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动态的链式中间组织。”[3]但是本文对产业链的界定主要是依据经济学中的概念,即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4]由此可见,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基于此,“体育产业链是指在体育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多个生产主体之间形成的供需关系的总和。”[5]体育产业园区是新时代发展体育产业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产业集聚模式。“体育产业园区是体育产业集聚的载体,是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独特发展区域,是为体育产业、科研创新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提供空间等条件的产业园区。”[6]体育产业园区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活力园区,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某一龙头企业为主体,多个产业为配套,具有招商、投资、独资等多种运营模式,且会形成规模化、链条化等优势的各种体育企业的集合。体育产业园区可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兼顾体育旅游、体育制造、体育彩票等诸多内容,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本文基于体育产业链的理论来探讨济南建设体育产业园区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济南市体育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二、基于体育产业链的济南市体育园区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济南体育产业园区的空间链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其面积有10244平方公里,有很多地区还亟待开发,济南目前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对其东面的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胶济铁路以南,经十路以北,以及延伸至章丘都会是济南未来开发的重点。2019年9月,济南中心城区东面的华润万家正式营业,华润万家也是济南目前为止最大的实体和娱乐相结合的综合性购物商场。济南市东边土地资源充裕,东边的土地面积完全能够支撑体育产业园区的开发。因此,筆者认为济南产业园区的选址在济南的东边最为适宜,满足了建立体育园区空间链的要求。
  (二)济南体育产业园区的企业链
  在济南从事体育产业的公司主要是体育用品制造相关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济南一共有四千多家从事与体育相关的企业。虽然企业众多但缺少一个龙头企业,济南的体育企业大多从事体育健身器械的制造以及体育健身休闲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像李宁、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大公司,所以济南要建成体育园区就必须要吸引外资。
  (三)济南体育产业园区的供需链
  济南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全市4313家体育主营单位中,2018年度新增750家、增长率为21%;规模较大的兼营企业单位5088家中,2018年新增406家、增长率为8.9%。体育主营单位中,内资企业占比达到99.7%。从行业分类来看,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类企业1722家,占比39.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类企业1386家,占比32.3%。这组数据显示济南的企业中与体育有关的企业数量众多,可以更好的发挥各自的特点。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产品销售业、体育原料采购业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形成互补优势,较大的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小微企业共同发展,最终在体育产业园区形成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体育装备制造等多业态一体的规模化、互补化等优势的企业集合体,满足了供需链的中“供”的要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济南GDP是6536.12亿元,2017增长到7201.96亿元,而2018年达到7856.56亿元。随着人们收入的日益增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全国人民对于体育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济南也不例外。济南的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原因首先是两支一流球队的存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顶级职业联赛中的球队,他们的比赛都会吸引大量的球迷前去观赛,在现场身临其境的感受着浓厚的体育氛围,这就使得人们更容易参与到体育这个大圈子里来。其次,随着济南人们收入的增加和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人们更想也更有时间去参加体育运动,但是场地设施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体育活动。在笔者的走访与调查中发现,大商场里面的小型运动场常常是人满为患,甚至连篮球、足球等一些基础性体育运动也必须要提前预订。因此,济南人民对体育的强大需求为体育产业园的发展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济南市民对体育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满足了供需链中“需”的要求。
  (四)济南体育产业园区的价值链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数据显示,济南体育公司数量众多,以健身休闲娱乐和器材装备制造为主,在济南近郊处的大型体育园区中形成以健身休闲产业为核心的多个产业为配套的整体产业链运营模式,包括招商、独资、投资等项目,虽然运营复杂,但是一旦形成将会在局部形成规模化、链条化的集团优势。同时,济南市缺乏一家规模特别大的龙头企业,较大规模的企业在未形成自己独具影响力的业务体系之际,整合资源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方式,而整合资源最好的也是最为快捷的方式就是建设体育产业园区,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企业群体。济南市体育公司众多,运营业务相对完备,市民们也有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加上济南市政府对体育产业的重视,计划早日实现1000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三者相结合将会形成一条利润丰厚的价值链,同时满足了建设体育园区价值链的要求。
  三、济南市体育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与完善济南市体育园区发展相关的政策与文件
  国内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许多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之相关的文件政策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其中和体育产业园区有关的政策文件相对较少。所以这就要求济南市政府部门、济南市体育局等尽快从宏观上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与文件,从大方向上提出更多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促使济南体育园区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充分整合济南所特有的自然资源
  济南作为泉城之乡,有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称,济南拥有丰富的泉水资源,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泉水资源、南部山区旅游资源,结合本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开展与其有着天然契合点的运动项目,构建体验式生态化体育模式,为体育产业园的项目规划增添亮点。
  (三)支持济南市体育龙头企业的发展
  虽然济南的体育企业在数量上众多,但是与国际上知名的体育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在大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尤为突出。同时济南的体育企业大多数还是处于发展中阶段,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运营和营销模式。所以济南应该尽快支持发展济南市的体育龙头企业发展,由龙头企业来吸引外资,带动相关体育园区的建设,同时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四)鼓励市民体育消费
  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靠消费来拉动,体育产业也是如此。济南市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居民体育消费,用体育消费带动体育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在“进一步扩大体育产业体系专业化分工与体育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应在供给侧改革进程中,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多业态融合、消费方式多样化为重点,构建适度竞争、消费挂钩、择优扶持的发展机制,促进体育休闲健身市场的内生性发展,以更好地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
  (五)運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促进体育园区的智慧化发展
  鼓励创新发展,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以体育科技与体育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目标,积极推动‘体育+互联网’、‘体育+大数据’等发展模式创新,整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研资源发展众创空间,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的发展也日趋完善。济南体育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应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各种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把体育园区进行“上链”化,将体育园区打造成为智慧型、数字化的产业园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方面来看,济南市发展体育产业园在上述四个链条中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济南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应当制定与完善促进体育园区发展相关的政策与文件,充分整合济南市所特有的自然资源,支持济南市体育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市民体育消费,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促进体育产业园区的智慧化、数字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2019-05-24.
  [2]国务院.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19-9-17.
  [3]黄震,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37.
  [4]李燕.京津冀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径及措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4):305-310.
  [5]鲜一,程林林.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产业链现代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03):78-83.
  作者简介:李鲲(2001-),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天津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93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