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小蝌蚪引发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思婷

  一、实景
  三四月,时值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的好季节,小陈同学带来了一瓶小蝌蚪,为了让大家观察得更清楚,我们把它们放在了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内。放置后,幼儿利用空余时间就会围成一团观察蝌蚪的情况。过了几天,小周同学也用雪碧瓶装了一大瓶小蝌蚪,数量比较多,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围观,小朋友纷纷询问小周小蝌蚪是从哪里来的,小周说:“这是双休日我和爷爷一起到乡下的小河边捞的。”孩子们又问能否送给他们一些,小周大方地答应了。放学后,小周将同伴的想法告诉了妈妈。第二天小周父母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小瓶(酸奶玻璃瓶)小蝌蚪(大约5条),此举动再次引发了幼儿的围观。
  二、我的思考
  (一)幼儿层面:依据幼儿的兴趣与热点
  这么多小蝌蚪该如何处理?是请幼儿带回家,还是留在幼儿园?最后听取了小朋友的建议,为把小蝌蚪的“价值”最大化——通过商量孩子们决定將其留在幼儿园,这样既方便老师关注幼儿如何与蝌蚪互动,也便于指导。
  (二)学校层面:依据理论引领课程
  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种养区是班级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蕴含着多元的教育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幼儿在科学发展领域中的目标指出: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参与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
  (三)家庭层面:依据对种养家庭劳作的认知
  中国式家庭对于幼儿在接触大自然或种养劳作方面的重视度不够,以现在的条件,家庭中虽有种养区域,但能让幼儿亲自参与或管理的并不多,即使有参与,在时间与行动上也是零散随机的,没有持续系统的跟踪过程。
  三、设计与实施
  (一)家长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们发动家长一起参与其中,首先,在班级群宣传活动价值;其次,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资料的搜集,并将资料拿来园与其他幼儿一起分享,或以亲子自制小图书的方式呈现;最后,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参与照顾和管理。
  (二)生活小计划:小蝌蚪变青蛙
  我们的做法:
  1.根据幼儿意愿,每人认养一瓶小蝌蚪,并贴上自己设计的名字标签。
  2.每人提供一本观察日志,用于记录。
  我们的发现:
  1.幼儿拿取瓶子时小心翼翼。
  2.观察蝌蚪的次数增加,自主开始出现讨论话题。
  3.幼儿愿意用图画、符号的方式自主记录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双休日回园后,孩子们发现,小蝌蚪死掉了一半,大家都很着急,并引发了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 “蝌蚪为什么死了?”通过讨论,得出可能的原因如下:没有食物,饿死了。
  于是,我们组织了第一次讨论会:
  问题1.小蝌蚪吃什么?
  幼儿的回答:小蝌蚪吃鱼食、米饭、面包,还有的说什么都吃。
  只是随便猜想可不行,我们请幼儿回家查找资料,证实答案是否可行。幼儿通过自己的查找于第二天告知同伴——小蝌蚪吃鱼食、米饭、还有自己拉出的大便。小周还将家里的鱼食、一团米饭和两片面包带来园。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这些东西蝌蚪都会吃。
  我们的发现:
  1.幼儿照顾小蝌蚪的积极性增强,乐衷喂食的行为,开始认真按照各自的最佳方案照顾蝌蚪。
  2.幼儿之间产生了有效互动,讨论话题开始深入,比较蝌蚪是否有变化。
  两天后,小张同学红着眼睛,拿着瓶子来到老师面前,里面的小蝌蚪一动也不动,水里塞满了面包,水质浑浊。
  我们的做法:
  基于以上想法,我们保留了蝌蚪的尸体与留有发泡面包的水,并根据幼儿的问题,师生共建创设了“小蝌蚪变青蛙”相关版面,将幼儿的问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
  根据蝌蚪死亡这一现象又进行了第二次讨论会:
  问题2:小蝌蚪怎么死了?
  幼儿的回答:食物太大,太多;水不干净。
  追问:哪种食物较合适?吃多少是合适的?
  达成共识:
  1.比较了几种食物,还是觉得鱼食比较合适,可2—3天喂一次,每次1—2粒(方便保存与喂食;小周同学分享经验)。
  2.喂养自己的小蝌蚪,比一比谁照顾得最好。
  我们的发现:
  1.幼儿照顾小蝌蚪并记录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大多数幼儿会根据讨论后的方法来照顾自己的蝌蚪。
  2.同伴间会就蝌蚪的养护问题互相提醒,如喂食的多少;是否需要换水;结伴互助换水等。
  我们的思考:
  1.经过讨论将幼儿在家饲养动物的经验进行分享与迁移,选取幼儿认同的的最佳解决方法。
  2.教师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留给孩子,帮助幼儿主动积累生活经验,这样的种养区是真正属于孩子的,而不是纯粹被“打造”的。
  我们的做法:
  1.根据幼儿的问题继续丰富版面,分享孩子们的经验。
  2.投放单幅图片,玩玩蝌蚪演变成青蛙的排序;投放相关书籍、欣赏水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帮助幼儿了解演变过程,动态感受。
  3.持续关注幼儿的记录与喂养方式,跟进相应指导,适时分享。
  小蝌蚪在孩子们的照顾下慢慢长大,有的已经长出了后腿,前腿,小张的蝌蚪尾巴缩短了,身上的颜色也变了,孩子们为蝌蚪的成长感到雀跃。孩子们继续认真按照各自的最佳方案进行照料。但是,按时喂食,天天换水,仍有蝌蚪死去。这时,孩子们不得不再一次认真思考起来,“为什么会这样?”
  讨论结果如下:虽然我们认真地照顾,但是我们给蝌蚪喂的东西不是它最喜欢的,池塘里,河水里才有它喜欢吃的东西;大自然才是蝌蚪真正的家。于是,为了保护好还活着的蝌蚪和即将演变成的小青蛙,大家一致决定将它们放归大自然里的家。
  四、课程的跟进
  在小计划进行时,我们的主题课程始终穿插渗透在里面,在语言区,我们为幼儿制作了相关材料,在玩玩、说说、演演中增进了幼儿自我学习的乐趣。
  在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自制连环画并装订成册,并将小书投放在区角中。
  另外,老师还通过网络等互动平台将幼儿养护、照顾的进程与家长们分享,让家长也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从而关注并重视我们的课程,我想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6395.htm